2. 中国地质大学医院;
3. 湖北工业大学医院
随着高校教师地位、待遇、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改 善与提高,其压力也不断增加。教育体制的改革与 创新、教育岗位的竞争、聘任制等举措的实施使高校 教师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方面经常预支、透支。 高校教师的健康问题正日益突出[1, 2]。相关研究显 示,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63 岁,而同期人口 平均寿命为70 岁。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现象时有发 生,给国家、学校和家庭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3]。 为改善高校教师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相关依 据,本研究于2011 年6—12 月对武汉市高校教师身 体、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现将 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以武汉市高等学校教师为调查对象。 按武汉三镇地域划分,武昌抽取2 所高校,汉口、汉 阳各抽取1 所高校,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 即先按学校分层,再从每所高校随机整体抽取10 个 院系,抽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湖北工业 大学和江汉大学共1 500 名教师进行调查,收回有 效问卷1 378 份,有效率为91.87%。其中男性790 人,女性588 人。年龄最大77 岁,最小24 岁,平均 年龄( 39.94 ± 8.89) 岁。
1.2 方法依据文献[4, 5, 6, 7]判定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心理健康。结合武汉市高校教师工作、生活、 学习等各方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高校教师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其内容除一般人口学资料外,主要包括疾病史、疾病现状及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症状; 健康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包括行为、生活习惯等。健康体重用国际通用的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即BMI = 体重( kg) /身高( m2)][8, 9]衡量,我国健康成年人体重BMI 正常为18.5 ~ 23.9,24.0 ~ 27.9 为超重,≥28 为肥胖。问卷采用1 ~ 4 分4 级评分法( 4 分为最高,1 分为最低) ,调查题目分为正性项目( 饮食口味、饮食种类、睡眠时间、入睡晴况、睡眠质量、运动) 和负性项目( 吸烟、饮酒、摄盐、 饮水、排便、伏案工作) ,正性项目得分高则好,负性项目得分高则差。正式调查前抽取70 名教师进行预调查,对该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分半信度相关系数为0.756 ( P = 0.000 ) ,Cronbach's 值为 0.603,表明具有较高的信度。结构效度检验因子数为18 个,完全变量解释的方差为77%,> 50% 表明效度较好。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集体自填问卷调查,当场核对回收问卷。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及t 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1 378 名高校教师中,男性790 人 ( 57.3%) ,女性588 人( 42.7%) ; 受教育程度: 博士 401 人( 29.1%) ,硕士626 人( 45.4%) ,本科325 人 ( 23.6%) ,大专26 人( 1.9%) ; 教师职称结构: 教授 238 人( 17.3%) ,副教授466 人( 33.8%) ,讲师595 人( 43.2%) ,助教79 人( 5.7%) ; 婚姻情况: 未婚 172 人( 12.5%) ,已婚1 100 人( 79.8%) ,离婚61 ( 4.4%) ,再婚32 人( 2.3%) ,丧偶14 人( 1.0%) 。 教师平均身高( 168 ± 7.32) cm,平均体重( 63.14 ± 1.06) kg。BMI 为( 22.31 ± 2.70) kg /m2,超重382 人( 27.7%) ,肥胖24 人( 1.7%) 。
2.2 高校教师患病情况有疾病史的高校教师 382 人,占27.72%。患病总人次为455 人次,其中患高血压病为170 人次,占37.4%,位列首位; 排列第2 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94 人次,占20.7%; 呼吸系统疾病58 人次,占12.8%; 除高血压外的其他心血管疾病32 人次,占7.0%; 泌尿系统疾病32 人次,占7.0%; 神经系统疾病22 人次,占4.8%; 其他疾病47 人次,占10.3%。
2.3 高校教师躯体及心理亚健康情况( 表 1)![]() |
表 1 高校教师躯体及心理亚健康情况 |
高校教师无疾病史的996 人,其中躯体亚健康675 人,占无疾病史教师的67.77%,躯体症状以腰酸背痛、 乏力困倦、记忆力减退发生率最高,位列前三,分别为17.48%、16.73% 和11.75%。心理亚健康教师 489 人,占无疾病史教师的49.1%,排行前三的心理症状为注意力分散、烦躁、焦虑,分别占心理症状的 20.83%、18.17%、14.77%。
2.4 不同特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比较( 表 2)![]() |
表 2 不同特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比较 |
不同特征教师健康与亚健康状况比较,吸烟、饮酒、饮水、饮食口味、饮食种类、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运动、 排便情况、伏案工作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4 所高校教师的超重率为27.7%,高于中国居民第四次营养调查专题报告[10]我国成人超重率的22.8%。超重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超重人群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冠心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体重人群。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有67.77% 的教师表示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自我感觉有躯体症状、 心理不适等,与“21 世纪健康新视角”研讨会上报道的亚健康发生率70% 相近[11]。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大多数教师是讲师以上的职称,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任务繁重; 并且已婚教师占绝大多数,家庭负担较重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关。另外由于年龄的增长,部分教师的身体机能处于下降状态,如不加强锻炼,保证睡眠质量等,难以保持健康水平[12]。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伏案工作时间长、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已经成为了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饮酒有直接关联。而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也会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如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严重干扰教师的日常工作。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更能预防疾病、放松心情,运动量的多少直接关乎到教师的健康状况,而此次调查中的高校教师运动量低,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之一。高校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每天伏案工作多个小时,缺少足够的休息和运动,难免会影响健康,如颈椎病、血液循环障碍、心血管疾病等[13]都有可能发生。
为此,建议高校教师要重视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劳逸结合,心理平衡,加强锻炼; 学校医院应定期为教师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健康知识,同时为教师提供健身场所,使其及时解除疲劳,促进睡眠,维护健康[14]。
[1] | 张海军.郑州市10所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03. |
[2] | 穆秀丽,冯振翼.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3):323. |
[3] | 姜国钢.在杭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4):347. |
[4] | 朱丽,王声湧,范存欣,等.高校青年教师亚健康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5):595-596. |
[5] | 蔡菁菁,黄志军,袁洪.亚健康诊断、评估、防治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591-592. |
[6] | 同宇翔,王嵬.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37. |
[7] | 林本荣,俞守义,励建安,等.亚健康的诊断、分型与干预措施[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8):756-757. |
[8] |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58. |
[9] | 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87. |
[10] | 黄万琪.临床营养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4. |
[11] | 杜本锋.中年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中国知识分子健康研究报告之三[J].人口研究,2006(1):2-12. |
[12] | 李金,康钧,王晓云,等.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390-391. |
[13] | 韩新功,范鹏.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111-112. |
[14] | 李素君,高秉英.某高等学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与健康需求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5):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