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2, Vol. 28 Issue (9): 1185-1187   PDF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余雷1, 黄万琪1 , 郭利1, 黄黎明2, 李家新3, 周威1    
1. 武汉工业学院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23;
2. 中国地质大学医院;
3. 湖北工业大学医院
摘要: 目的 对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促进高校教师身体及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式,运用自行设计经过预试验修订的高校教师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武汉市4所高校共1 378名教师进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中超重和肥胖的406人(29.3%);患病总人次为455人次,其中有高血压170人次(37.4%),位居首位;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94人次(20.7%)、呼吸系统疾病58人次(12.8%)、除高血压外的其他心血管疾病32人次(7.0%)、泌尿系统疾病32人次(7.0%)、神经系统疾病22人次(4.8%)、其他疾病47人次(10.3%);高校教师躯体亚健康675人,占无疾病史教师的67.77%,躯体症状以腰酸背痛、乏力困倦、记忆力减退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86人(17.48%)、178人(16.73%)和125人(11.75%);心理亚健康教师489人,占无疾病史教师的49.1%,以注意力分散、烦躁、焦虑症状为主,分别为141人(20.83%)、123人(18.17%)、100人(14.77%);亚健康与健康教师吸烟、饮酒、饮水、饮食口味、饮食种类、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运动、排便情况、伏案工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教师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学校应定期为教师体检,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其健康生活方式,改善教师健康状况。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Health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college teachers
YU Lei, HUANG Wan-qi , GUO Li, et al    
Medical Technology and Nursing College, Wunhan Industry College, Wuhan, Hubei Province 430023, China
Abstract: Abstract: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health condi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mong college teacher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mprov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teachers.Methods Totally 1 378 college teachers selected with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from 4 collges in Wuhan city were surveyed with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Results In the teachers,there were 406 (29.3%) being overw eight or obesity.There were 477 persontimes of illness expemience among the teachers,with 170(37.4%) of hypertension,94(20.7%) of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and 58(12.8%) of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32(7.0%)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other than hypertension,32 (7.0%) of urinay system diseases,22(4.8%) of nervous system diseases,and 47(10.3%) of other diseases.There were 675 teachers reporting sub-health conditions,accounting for 67.77% of teachers without disease history and mainly with the symptoms of back pain,fatigue and drow siness,and memory loss.Psychological sub-health conditions were reported by 49.1% of the healthy teachers,with the main symptoms of distraction,irritability and anxiety.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moking,wine drinking,water drinking,diet behavior,sleep time and quality,and physical and working time between the teachers with and without sub-health conditions.Conclusion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conduc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eachers regularly and health education of various patterns is also needed to promote the halth status of the college teachers.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     health status     influence factor    

随着高校教师地位、待遇、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改 善与提高,其压力也不断增加。教育体制的改革与 创新、教育岗位的竞争、聘任制等举措的实施使高校 教师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方面经常预支、透支。 高校教师的健康问题正日益突出[1, 2]。相关研究显 示,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63 岁,而同期人口 平均寿命为70 岁。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现象时有发 生,给国家、学校和家庭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3]。 为改善高校教师的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相关依 据,本研究于2011 年6—12 月对武汉市高校教师身 体、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现将 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武汉市高等学校教师为调查对象。 按武汉三镇地域划分,武昌抽取2 所高校,汉口、汉 阳各抽取1 所高校,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 即先按学校分层,再从每所高校随机整体抽取10 个 院系,抽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湖北工业 大学和江汉大学共1 500 名教师进行调查,收回有 效问卷1 378 份,有效率为91.87%。其中男性790 人,女性588 人。年龄最大77 岁,最小24 岁,平均 年龄( 39.94 ± 8.89) 岁。

1.2 方法

依据文献[4, 5, 6, 7]判定亚健康、躯体亚健康、心理健康。结合武汉市高校教师工作、生活、 学习等各方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高校教师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其内容除一般人口学资料外,主要包括疾病史、疾病现状及躯体和心理亚健康症状; 健康各种相关影响因素包括行为、生活习惯等。健康体重用国际通用的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即BMI = 体重( kg) /身高( m2)][8, 9]衡量,我国健康成年人体重BMI 正常为18.5 ~ 23.9,24.0 ~ 27.9 为超重,≥28 为肥胖。问卷采用1 ~ 4 分4 级评分法( 4 分为最高,1 分为最低) ,调查题目分为正性项目( 饮食口味、饮食种类、睡眠时间、入睡晴况、睡眠质量、运动) 和负性项目( 吸烟、饮酒、摄盐、 饮水、排便、伏案工作) ,正性项目得分高则好,负性项目得分高则差。正式调查前抽取70 名教师进行预调查,对该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分半信度相关系数为0.756 ( P = 0.000 ) ,Cronbach's 值为 0.603,表明具有较高的信度。结构效度检验因子数为18 个,完全变量解释的方差为77%,> 50% 表明效度较好。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集体自填问卷调查,当场核对回收问卷。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及t 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 378 名高校教师中,男性790 人 ( 57.3%) ,女性588 人( 42.7%) ; 受教育程度: 博士 401 人( 29.1%) ,硕士626 人( 45.4%) ,本科325 人 ( 23.6%) ,大专26 人( 1.9%) ; 教师职称结构: 教授 238 人( 17.3%) ,副教授466 人( 33.8%) ,讲师595 人( 43.2%) ,助教79 人( 5.7%) ; 婚姻情况: 未婚 172 人( 12.5%) ,已婚1 100 人( 79.8%) ,离婚61 ( 4.4%) ,再婚32 人( 2.3%) ,丧偶14 人( 1.0%) 。 教师平均身高( 168 ± 7.32) cm,平均体重( 63.14 ± 1.06) kg。BMI 为( 22.31 ± 2.70) kg /m2,超重382 人( 27.7%) ,肥胖24 人( 1.7%) 。

2.2 高校教师患病情况

有疾病史的高校教师 382 人,占27.72%。患病总人次为455 人次,其中患高血压病为170 人次,占37.4%,位列首位; 排列第2 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94 人次,占20.7%; 呼吸系统疾病58 人次,占12.8%; 除高血压外的其他心血管疾病32 人次,占7.0%; 泌尿系统疾病32 人次,占7.0%; 神经系统疾病22 人次,占4.8%; 其他疾病47 人次,占10.3%。

2.3 高校教师躯体及心理亚健康情况( 表 1)
表 1 高校教师躯体及心理亚健康情况

高校教师无疾病史的996 人,其中躯体亚健康675 人,占无疾病史教师的67.77%,躯体症状以腰酸背痛、 乏力困倦、记忆力减退发生率最高,位列前三,分别为17.48%、16.73% 和11.75%。心理亚健康教师 489 人,占无疾病史教师的49.1%,排行前三的心理症状为注意力分散、烦躁、焦虑,分别占心理症状的 20.83%、18.17%、14.77%。

2.4 不同特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比较( 表 2)
表 2 不同特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比较

不同特征教师健康与亚健康状况比较,吸烟、饮酒、饮水、饮食口味、饮食种类、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运动、 排便情况、伏案工作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4 所高校教师的超重率为27.7%,高于中国居民第四次营养调查专题报告[10]我国成人超重率的22.8%。超重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超重人群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冠心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体重人群。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有67.77% 的教师表示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自我感觉有躯体症状、 心理不适等,与“21 世纪健康新视角”研讨会上报道的亚健康发生率70% 相近[11]。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大多数教师是讲师以上的职称,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任务繁重; 并且已婚教师占绝大多数,家庭负担较重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关。另外由于年龄的增长,部分教师的身体机能处于下降状态,如不加强锻炼,保证睡眠质量等,难以保持健康水平[12]。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伏案工作时间长、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已经成为了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饮酒有直接关联。而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差也会影响教师的心理状态,如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严重干扰教师的日常工作。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更能预防疾病、放松心情,运动量的多少直接关乎到教师的健康状况,而此次调查中的高校教师运动量低,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之一。高校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每天伏案工作多个小时,缺少足够的休息和运动,难免会影响健康,如颈椎病、血液循环障碍、心血管疾病等[13]都有可能发生。

为此,建议高校教师要重视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劳逸结合,心理平衡,加强锻炼; 学校医院应定期为教师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健康知识,同时为教师提供健身场所,使其及时解除疲劳,促进睡眠,维护健康[14]

参考文献
[1] 张海军.郑州市10所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03.
[2] 穆秀丽,冯振翼.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3):323.
[3] 姜国钢.在杭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4):347.
[4] 朱丽,王声湧,范存欣,等.高校青年教师亚健康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5):595-596.
[5] 蔡菁菁,黄志军,袁洪.亚健康诊断、评估、防治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2):591-592.
[6] 同宇翔,王嵬.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37.
[7] 林本荣,俞守义,励建安,等.亚健康的诊断、分型与干预措施[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8):756-757.
[8]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58.
[9] 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87.
[10] 黄万琪.临床营养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4.
[11] 杜本锋.中年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中国知识分子健康研究报告之三[J].人口研究,2006(1):2-12.
[12] 李金,康钧,王晓云,等.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390-391.
[13] 韩新功,范鹏.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111-112.
[14] 李素君,高秉英.某高等学校教职工健康状况与健康需求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