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孢子虫是一种入侵肠道的寄生虫,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脊椎动物通常通过饮用被污染的水或者在被污染的水源内游泳吞咽隐孢子感染,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1, 2]。隐孢子虫病的暴发流行呈上升趋势,其严重的危害性值得重视[3]。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或动物感染隐孢子虫后,多引起急性腹泻且呈自限性;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感染后会引起致死性腹泻,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之一[4]。为了解北京地区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状况,对2009年11月-2010年12月在北京佑安医院和地坛医院就诊的67例患者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67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均经过蛋白印迹试验确证为HIV抗体阳性,患者慢性腹泻次数均>3次/d,腹泻持续时间均>1个月,患者年龄为30~69岁。排除近1个月内接受过影响本试验观察的药物治疗的患者,排除应用蛋白酶抑制剂抗病毒药物治疗导致慢性腹泻者,电子肠镜检查排除肠道肿瘤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1.2 方法 1.2.1 隐孢子卵囊检测留取患者粪便标本10g于50mL离心管中,用10%的甲醛进行防腐,放在4~8℃冰箱中保存,最后运送到北京地坛医院中心实验室,采用甲醛-乙酸乙酰沉淀法进行卵囊浓聚。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试剂(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将涂好的标本用无水甲醇固定30s,用石炭酸品红染色1min,用酸乙醇(10mL硫酸+90mL无水乙醇)脱色2min,之后再用3%孔雀绿复染2min,染好的玻片60℃烘干约5min后镜检。用×40或更高目镜检查200~300个视野,应用×100油镜进行内部形态的观察和鉴定。每轮染色时,均用10%福尔马林保存的隐孢子虫阳性标本进行平行对照(阳性标本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对粪便浓缩提取的标本采用LC-PCR扩增仪(上海益利精细品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进行巢式PCR方法检测。所有操作均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1.2.2 真菌及其他病原菌检测采用革兰氏染液(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染色镜检。采用麦康凯及沙氏培养基(天津金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进行普通便培养,并对培养物用API条(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鉴定。用金标方法检测试剂盒检测艰难梭菌毒素(英国 OXOID Limited Wade Road公司)。采用BD-FACSC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液中CD4+细胞计数(美国BD公司)。操作均参照试剂和仪器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67例HIV患者中,来自北京地坛医院30例,北京佑安医院37例,为2009年11月-2010年12月住院或是门诊就诊的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为36岁。67例患者中处于HIV感染的无症状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期的分别有2、1、64例。HIV感染的途径为有偿供血、性接触、静脉吸毒和不详,分别有5、54、1、7例。
2.2 隐孢子虫检测 2.2.1 隐孢子虫卵囊改良抗酸染色(图 1)![]() | 图 1 隐孢子虫卵囊(抗酸染色,×1000) |
镜下卵囊呈桃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5μm,背景被染成微蓝绿色。卵囊着色深浅不一,染色深者内部可见4个月牙形的子孢子。染色浅者内部结构不清晰,多数卵囊外有一晕圈状结构。
2.2.2 隐孢子虫感染情况67份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隐孢子虫4株,阳性率为5.97%(4/67)。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无明显性别差异;CD4+细胞水平分别为48、341、135、279cells/μL。感染者血液中CD4+细胞计数<200、200~499、≥500cells/μL的感染率分别为5.9%(2/34)、7.4%(2/27)、0。CD4+细胞计数水平越低,隐孢子虫感染率越高。4例患者在入组前7d内均有腹泻症状,其中稀便1例,水样便3例;腹泻次数>5次/d3例,2~3次/d1例;腹泻时均伴有轻度腹痛;4例患者均进行了肠镜检查,其中2例直肠炎,2例结肠炎。4例患者均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期,感染率高于无症状期;其HIV感染途径均为性接触。巢式PCR方法检测4例均为阳性。2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100%。
2.3 革兰染色、普通细菌培养和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对67份标本同期进行细菌培养及涂片革兰染色,其中60份标本真菌培养阳性,经鉴定均为念珠菌。肠道真菌感染无明显性别或年龄差异,与CD4+细胞计数也无明显相关性。结果表明,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患者中普遍存在真菌肠道感染,但感染程度和疾病进程无必然联系。67份标本中有1份艰难梭菌毒素阳性。
2.4 患者血液中CD4+细胞计数≥500、200~499、<200cells/μL的患者分别有6、27、34例。
3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HIV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与患者的性别无关。中晚期HIV患者随着病情加重,CD4+细胞计数水平降低,比HIV无症状期及CD4+细胞计数水平正常的患者更易感染隐孢子虫。其病程多变且严重,常为水样便,病情持续几周到几个月,甚至几年,可危及生命[5]。本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地区HIV慢性腹泻患者多数存在消化道真菌感染,但感染程度和疾病进程无必然联系。虽然其致病性不强,但鉴于HIV慢性腹泻患者多存在免疫力逐渐降低趋势,故及早发现并进行有效干预对减少HIV慢性腹泻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病死率将有积极意义。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地区HIV慢性腹泻患者存在低水平艰难梭菌感染。由于隐孢子虫主要是由水源污染引起,通常所用的自来水氯化处理不足以杀死包囊[6, 7],所以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与HIV慢性腹泻患者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密切相关。隐孢子虫的传播途径以卵囊经粪-口、手-口途径为主。隐孢子虫卵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时就具有感染性,经过人际密切接触,以粪-口传播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在农村,粪便处理不当、用人畜粪施肥均是污染水源的重要因素。
[1] | 李文盛.人体隐孢子虫及隐孢子虫病[J].中国公共卫生,1993,9(6):276-277. |
[2] | 许礼发.人体隐孢子虫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2004,2(3):188-190. |
[3] | 王利磊,闫歌.人体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微生物学杂志,2008,3(12):953-956. |
[4] | 申丽杰,李伟.大理地区静脉吸毒人群隐孢子虫感染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295-1296. |
[5] | 薛燕萍.新出现的寄生虫病-隐孢子虫病[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9):1427-1428. |
[6] | 乐晓华,王辉,苟继周,等.广东和云南部分地区艾滋病患者中隐孢子虫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8,22(5):339-341. |
[7] | 陈艳,何蕾,蒋红涛,等.贵阳市生活污水中隐孢子虫及贾第虫检测[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2):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