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在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尤其是职业紧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的卫生问题[1, 2]。美国每年由于职业应激所致的经济损失大约超过1 500亿美元,因应激所致工作能力下降或丧失而申请赔偿者占全部赔偿者的14%以上,由于职业应激而造成的缺勤日为5 000万日/年[3]。研究表明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10个类别的职业群体(公务员、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为高度职业紧张群体[4, 5]。但是这些职业人群因劳动组织环境、个人特征、组织支持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其紧张水平不同。本研究采用职业紧张测量量表(Job Stress Survey,JSS)于2006年6月-2008年12月对乌鲁木齐市851名中小学教师、875名监狱狱警以及842名视屏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作业人员进行测试,了解不同职业人群职业紧张水平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职业人群提出改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现场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选择第一大类和第二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等)职业作为抽样目标;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年龄20~55岁,有> 1年工龄者中小学教师851人、监狱狱警875人、VDT作业人员842人。经F检验和χ2检验,3种职业在年龄、婚姻、职称等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职业紧张测试:JSS[6]是一种通过量化方法测定工作紧张的量表,包括工作压力量表(Job Pressure,JP)和组织支持缺乏量表(Lack of Organizational Support,LS)2个子量表。其主要由60个条目组成,通过对紧张因素强度和作用时间综合测量评价工作紧张反应。JP和LS各由20个条目组成,而其余的20个条目是测量其他紧张因素。JSS前30个条目主要测量紧张因素的强度,其评分范围从1~9,1代表紧张强度很低,9代表紧张强度很高;后30个条目主要测量过去6个月内相应紧张因素的作用天数,其赋值从0~9+d (9 d以上用9+表示),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组织支持缺乏指数由其相应条目的强度和频度相乘而得。主要用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脑力劳动人群[7]。
1.3 统计分析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有关资料进行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中小学教师工作紧张状况分析对不同个体特征(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婚姻)的中小学教师工作紧张分析发现,男性工作紧张反应、工作压力强度得分分别为(2.34 ± 0.51)、(1.96 ± 0.51)分,女性得分分别为(2.19 ± 0.59)、(1.85 ± 0.55)分,男性高于女性(P<0.05);组织支持缺乏得分> 40岁年龄段为(1.78 ± 0.54)分,高于其他年龄段(20~30岁与30~40岁),男性得分为(1.83 ± 0.56)分,高于女性的(1.62 ± 0.58)分,高级职称得分为(1.83 ± 0.50)分,高于中级和初级职称的(1.64 ± 0.62)、(1.63 ± 0.60)分(P<0.05);工作紧张状态在婚姻、学历2个特征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紧张的多因素分析(表 1)中小学教师工作紧张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和学历(P<0.05)。
![]() | 表 1 中小学教师工作紧张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对不同个体特征(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婚姻)的监狱狱警工作紧张状况分析显示,工作紧张强度男性得分为(2.13 ± 0.13)分,高于女性的(2.10 ± 0.15)分(P<0.05),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2.14 ± 0.11)分高于大专以下学历的(2.10 ± 0.14)分(P<0.05);工作压力强度得分> 40岁年龄段为(1.67 ± 0.17)分,高于20~30岁和30~40岁的(1.66 ± 0.16)、(1.62 ± 0.17)分(P<0.05)。男性得分为(1.66 ± 0.15)分,高于女性的(1.63 ± 0.18)分(P<0.05);组织职称缺乏男性的(1.63 ± 0.15)分高于女性的(1.60 ± 0.17)分(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65 ± 0.14)分高于大专以下学历的(1.62 ± 0.16)分(P<0.05)。工作紧张状态在婚姻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影响狱警工作紧张的多因素分析(表 2)狱警工作紧张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性别和学历(P<0.05)。
![]() | 表 2 影响狱警工作紧张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对不同个体特征(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婚姻)的VDT作业人员工作紧张分析发现,工作紧张强度男性得分为(2.24 ± 0.15)分,高于女性的(2.10 ± 0.13)分(P<0.05)。工作紧张状态在其他个体特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影响VDT作业人员工作紧张的多因素分析(表 3)VDT作业人员工作紧张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P=0.028)。
![]() | 表 3 影响VDT 作业人员工作紧张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激烈的知识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紧张的社会环境[8]。尤其是公务员、IT人士、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金融/证券/保险从业者以及法律工作者为高度职业紧张群体[5, 8, 9]。但由于劳动组织环境、个人特征、组织支持程度等方面有差异,这些人群的职业紧张状态不同,有各自的特点。
本研究发现,性别是这3种职业人群工作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可能与这3种职业性别倾向性有关[10, 11, 12]。教师劳动的责任性、繁重度大,升职机会少,使男教师比女教师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这与文献[13, 14]的研究结果相似。而监狱女干警属于一个小群体,主要从事科室的文职工作,男性干警主要承担监狱内的管理、对罪犯的教育改造等,工作压力较高。VDT作业人员,因其工作要求整日在视频前工作,工作缺乏挑战和刺激性,男性普遍感到工作枯燥乏味,有压力。性别在组织支持缺乏的差异,这也说明监狱和学校的劳动组织环境不同,中小学教师女性青年教师占大多数,学校给予青年女教师的支持和帮助更大些。社会和家长认为女教师更加细心和有耐心,对女教师更加认同。而监狱的环境对女性来说较不适合,所以领导及组织给予女狱警的支持和关怀更多些。
本次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职称的升高,3种职业工作紧张程度也不同。年龄大的狱警工作压力高于年龄小的狱警,结果与Mclaren等[15]研究结果相似。这与狱警的工作环境特点有关,使得年龄较大的干警承受长期的心理压力,而年轻的干警工作时间较短,对工作有较高的职业热情[16]。中小学教师职称高的男性教师在组织支持缺乏上存在着差异。这与学者Wang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VDT作业人员工作紧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他们相对工作经验少,加上他们往往对自身的期望更高,一旦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更容易产生不能胜任感和挫折感。
[1] | Bugajska J, Jsdryka-Góral A, Widerszal-Bazyl M, et al.Job strain, overtime, life styl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managers and physical workers[J].Int J Occup Saf Ergon, 2011, 17(1):25-32. |
[2] | Korkina L, Deava I, Ibragimova G, et al.Coenzyme q10-containing composition(immugen)protects against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stress in workers of the gas and oil industry[J].Biofactors, 2003, 18(1-4):245-254. |
[3] | Boscolo P, Youioou P, Theoharides TC, et al.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autoimmunity[J].Autoimmune Rev, 2008, 7(4):340-343. |
[4] | Perez-Guzman ID, Zonana-Nacach A, Valles-Medina AM.Stress levels in health care workers from primary care units[J].Rev Med Inst Mex Seguro Soc, 2009, 47(5):575-579. |
[5] | Zeytinoglu IU, Dento M, Davies S, et al.Office home cares workers' occupational health:associations with workplace flexibility and worker insecurity[J].Healthy Policy, 2009, 4(4):108-121. |
[6] | Kim HC, Min JY, Min KB, et al.Job strain and the risk for occupational injury in small-to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a prospective study of 1209 Korean employees[J].Am J Ind Med, 2009, 52(4):322-330. |
[7] | Sehlen S, Vrodermark D, Schafer C, et al.Job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physicians, radiographers, nurses and physicists working in radiotherapy:a multicenter analysis by the DEGRO Quality of Life Work Group[J].Radiat Oncol, 2009, 4(6):6. |
[8] | Loh SY, Than W, Quek KF.Occupational pressure-targeting organisational factors to ameliorate occupational dysfunction[J].J Occup Rehabil, 2011, 2(3):1023-1024. |
[9] | 吴思英, 李煌元, 王晓蓉, 等.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与职业紧张因素相关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8):1038-1039. |
[10] | Walsh K, Bridgstock R, Farrell A, et al.Case, teacher and schoo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teachers ' detection and reporting of child physical abuse and neglect:results from an Australian survey[J].Child Abuse Negl, 2008, 32(10):983-993. |
[11] | Hessl SM.Police and corrections[J].Occup Med, 2001, 16(1):39-49. |
[12] | Mennoia NV, Minelli CM.Eergonomy and video terminals[J].G Ital Med Lav Ergon, 2006, 28(1):76-81. |
[13] | Wingo AP, Fani N, Mercer KB, et al.Dopamine receptor d2(drd2)polymorphism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 a highly traumatized urban population[J].Biol Psychiatry, 2010, 67(9):461. |
[14] | Wang Z, Lan Y, Li J, et al.Appraisal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strai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J].Hua Xi Yi Ke Da Xue Xue Bao, 2001, 32(3):392-395. |
[15] | Mclaren S, Gollan W, Horwell C.Perceived stress as a function of occupation[J].Psychol Rep, 1998, 82(3 Pt 1):794. |
[16] | Bourbonnais R, Malenfant R, Vezina M, et al.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of correctional officers[J].Rev Epidemiol Sante Publique, 2005, 53(2):127-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