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2, Vol. 28 Issue (5): 685-686   PDF    
湖北省麻城市自杀死亡水平灰色模型分析
郑名烺, 陈辉 , 周蓉, 程龙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伤害控制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30
关键词: 自杀     死亡水平     灰色模型     预测    

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据调查,全球每年约有近100万人死于自杀,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前10位死因之一1,中国的自杀死亡率为23/10万,居中国人群死因顺位的第5位,是15~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2。尽管近年来自杀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自杀的死亡监测与发病率预报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灰色模型GM (1,1)克服了传统预测方法需大量样本和典型概率分布的局限,不受一般统计模型对原始数据种种要求的约束,且具有考虑影响因素少、近期预测效果好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流行因素较稳定的疾病3。为此,本研究拟应用灰色模型GM (1,1)对湖北省麻城市1997-2007年的自杀死亡率数据进行灰色拟合及动态预测,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自杀死亡资料来源于湖北省麻城市卫生局提供的1997-2007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人口资料来自麻城市卫生局提供的人口统计年报表、统计年鉴及人口普查数据。

1.2 方法

居民自杀死亡资料为根据湖北省麻城市居民的死亡医学证明书,通过填写死亡登记表格收集,包括一般项目、特征、死亡原因、死亡前后状况表现或症状,死因诊断标准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94(1997-2006年)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5(2007年)确定。

1.3 统计分析

应用SAS 8.2软件通过GM (1,1)灰色数列预测模型对1997-2007年湖北麻城市自杀死亡率资料进行数据拟合,并在此基础上预测麻城市未来5年的自杀死亡率。分析过程如下6, 7:(1)累加生成:,t=1,2,…,n;(2)均值生成:,t=2,3,…n;(3) GM (1,1)模型参数a与u计算:;其中,D=(n-1);(4) GM (1,1)模型一般形式:;(5)数列X (t)精度检验:若两者拟合效果较好,则模型可用于外推预测;若两者拟合效果不合格,则不可直接用于外推预测,须经残差修正后,再进行外推预测。确定灰色数列模型的可靠性可用平均相对误差、后验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来检验。根据C值和P值,可把预测精度划分为4级,其中,一级(好):P > 0.95,C < 0.35;二级(合格):P > 0.80,C < 0.50;三级(勉强):P > 0.70,C < 0.65;四级(不合格):P≤0.70,C≥0.658

2 结果 2.1 杀死亡水平和性别分布(表 1)
表 1 麻城市1997—2007 年自杀死亡率(1/10万)

1997-2007年麻城市居民自杀死亡5 658例,其中男性2 474例,女性3 184例,占伤害死亡的58.00%(5 658/9 756),位居伤害死因首位。1997-2007年自杀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总死亡率由1997年的51.16/10万降至2007年的32.61/10万,下降幅度为36.26%,年平均下降3.30%;各年份女性居民自杀死亡率均高于男性居民。

2.2 建立GM (1,1)模型拟合原资料

利用麻城市1997-2007年自杀死亡数据,结合自杀死亡率性别分布的特点,分别对男性和女性自杀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性自杀死亡率预测模型:(t)=-804.30 × e-0.06(t-1)+847.63;女性自杀死亡率预测模型: (t)=-1 115.17 × e-0.06(t-1)+1 174.70;总自杀死亡率预测模型: (t)=-944.67 × e-0.06(t-1)+995.83。

2.3 预测模型精度检验 2.3.1 男性居民自杀死亡率预测模型精度检验(表 2)
表 2 男性居民自杀死亡率原始值与预测值比较

对于男性自杀死亡率,用GM (1,1)模型估计,(t)和X (t)之间的最大绝对误差为6.39,最大相对误差为16.97%,相对误差均在10%~20%,属正常的误差范围。经后验差检验,C=0.495 < 0.50,P={|e (t)e| < 5.210 1}=0.82,故男性自杀死亡率GM(1,1)模型的精度为二级,拟合优度尚可,可用于外推预测。

2.3.2 性居民自杀死亡率预测模型精度检验(表 3)
表 3 女性居民自杀死亡率原始值与预测值比较

对于女性自杀死亡率,用GM (1,1)模型估计,(t)和X (t)之间的最大绝对误差为6.68,最大相对误差为16.60%,除2004年的相对误差在10%~20%外,其他数据点的相对误差均 < 10%。经后验差检验,C=0.32 < 0.35,P={|e (t)e| < 6.974 5}=1.00,故女性自杀死亡率GM (1,1)模型的精度为一级,拟合优度较好,可用于外推预测。

2.3.3 居民总自杀死亡率预测模型精度检验(表 3)

对于总自杀死亡率,用GM (1,1)模型估计,(t)和X (t)之间的最大绝对误差为4.62,最大相对误差为11.69%,除2004年的相对误差在10%~20%,其他数据点的相对误差均 < 10%。经后验差检验,P={|e (t)e| < 5.888 8}=1.00,故总自杀死亡率GM (1,1)模型的精度为一级,拟合优度较好,可用于外推预测。

表 4 居民总自杀死亡率原始值与预测值比较
3 讨论

中国是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极少数国家之一,且农村的自杀死亡率是城市的3倍9。中国农村人口的自杀,特别是农村育龄妇女的自杀问题已成为中国农村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10。本研究结合湖北省麻城市自杀死亡率性别分布差异的特点,将该市1997-2007年的自杀死亡率按照不同性别建立GM (1,1)预测模型,进行灰色拟合及模型精度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和女性居民及居民总自杀死亡率GM (1,1)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适用于自杀死亡率的预测分析。利用灰色模型对该地未来的自杀死亡水平进行预测,可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但由于数据获得的局限性,对模型的外推预测效果分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由于影响自杀死亡率的因素较多,如经济、医疗质量、居民文化程度等因素,故该模型用于远期预测的效果仍需验证。

参考文献
〔1〕 费立鹏.中国的自杀现状及未来的工作方向[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5(4):277-299.
〔2〕 王黎君,费立鹏,黄正京,等.中国人群自杀死亡报告准确性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0):889-892.
〔3〕 周脉耕,杨功焕.灰色数列GM(1,1)模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5):625-627.
〔4〕 北京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国际疾病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746-748.
〔5〕 刘爱民,毛嘉文,胡建平,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应用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43-347.
〔6〕 颜杰,相丽驰,方积乾.灰色预测模型及SAS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1):75,85.
〔7〕 孔超,刘元凤,沈续雷.灰色预测模型的SAS程序改进[J].中国卫生统计,2008,25(6):640-641.
〔8〕 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13-22.
〔9〕 赵梅,季建林.中国自杀率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3):161-163.
〔10〕 武明辉,丁辉,杨美英,等.全国部分地区育龄期妇女死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10):93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