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心脏中心内科
高血压是世界上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其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致残和致死,目前已成为中国人口的第一位主要死因〔1〕。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回族居民的主要聚居地,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社区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于2009年12月-2010年10月对在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城市社区抽查的6 071名≥18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吴忠、石嘴山、固原和中卫5个城市中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将抽取社区的全部≥18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所有调查对象均为在该社区连续居住≥5年的城市居民。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6 092份,有效回收问卷6 07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66%。
1.2 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患病情况、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2)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2〕,将收缩压≥140 mm Hg (1 mm Hg=0.133 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目前血压正常者定义为高血压患者。吸烟指吸烟≥1支/d,并持续吸≥1年者〔3〕。饮酒指饮酒≥1次/周,且消耗酒精> 8 g/周〔4〕。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病率按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城市人口构成〔5〕进行标化。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次调查的6 071名城市居民中,男性2 910人,占47.93%,女性3 161人,占52.07%;年龄18~103岁,平均年龄(50.22 ± 17.13)岁,其中18岁~739人,占12.17%,30岁~1 146人,占18.88%,40岁~1 093人,占18.00%,50岁~1 157人,占19.06%,60岁~1 032人,占17.00%,≥70岁904人,占14.89%;汉族4 382人,占72.18%,回族1 689人,占27.8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 279人,占37.54%,初中1 341人,占22.09%,高中1 302人,占21.45%,大专及以上1 149人,占18.92%。
2.2 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表 1)宁夏回族自治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47%,标化患病率为16.00%。不同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体质指数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性别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表 1 不同特征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比较 |
以是否患有高血压为因变量,以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和口味偏咸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30岁、汉族、体质指数≥24、有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和饮酒是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是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
| 表 2 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18岁城市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5.47%,高于2002年全国高血压患病率的18.8%〔6〕。本次调查表明,随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危险逐渐增高,与郑黎强等〔7〕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年龄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汉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1.846),与贺建英等〔8〕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不同民族在饮食结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种族特征方面均不同有关。本次调查还表明,体质指数≥24、有糖尿病、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和饮酒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较高则为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这与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 10, 11〕,这可能与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知晓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较多有关。因此,建议采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措施〔12〕以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 〔1〕 | 李立明.流行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7. |
| 〔2〕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病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14. |
| 〔3〕 | 孙凤,郭淑霞,邱强,等.2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744-745. |
| 〔4〕 | Tsai PS,Ke TL,Huang CJ,et al.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prehypertension status in the Taiwanese general population[J].JHypertension,2005,23:1355-1360. |
| 〔5〕 |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65-67. |
| 〔6〕 |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
| 〔7〕 | 郑黎强,孙兆青,张新忠,等.辽宁省阜新县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743-744. |
| 〔8〕 | 贺建英,徐新娟,李秀玲,等.新疆米东区回族高血压人群知晓、治疗和控制现况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0):1432-1434. |
| 〔9〕 | 逄增昌,田小草,鲍国春,等.青岛市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3. |
| 〔10〕 | 王丽娜,曹丽,张敬一,等.河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125-129. |
| 〔11〕 | 黄晓波,胡蓉,乐庆荣,等.重庆市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5-27. |
| 〔12〕 | Coope RS.Using public health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success of hypertension control[J].Hypertension,2007,49:773-774. |
2012, Vol.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