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2, Vol. 28 Issue (4): 435-438   PDF    
新疆哈萨克族及汉族成年居民血脂异常调查
李妍, 郭淑霞 , 马儒林, 郭恒, 张景玉, 徐上知, 芮东升, 丁玉松, 陈洁婷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新疆 石河子 832002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和汉族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分布特点及患病现状,为该地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年龄≥18岁的哈萨克族、汉族居民7 362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哈萨克族人群TG、TC、LDL-C和HDL-C分别为(1.26±1.01)、(4.58±1.32)、(2.42±0.87)和(1.31±0.61)mmol/L;汉族人群分别为(1.65±1.32)、(4.62±1.08)、(2.22±0.94)和(1.63±0.70)mmol/L;哈萨克族人群人群血脂异常标化总患病率为41.7%,男性45.7%,女性39.3%,其中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依次为19.1%、13.0%、18.8%;汉族血脂异常标化总患病率为37.6%,男性43.6%,女性33.9%,其中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依次为32.1%、12.1%、4.3%。结论 哈萨克族是血脂异常的高发人群,高LDL-C血症和低HDL-C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而LDL-C水平男性高于女性,HDL-C水平女性高于男性,提示男性比女性发生血脂异常的危险更高。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患病率     哈萨克族     汉族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among Kazakh and Han adult populations in Xinjiang area
LI Yan, GUO Shu-xia , MA Ru-lin, et al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School of Medicin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mine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among Kazakh and Han adult population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Methods A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select 7 362 Kazak or Han people aged 18 years or older.The triglyceride(TG),total cholesterol(T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an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levels of the persons were determined.Results TG,TC,LDL-C,and HDL-C level of the Kazaks people were 1.26±1.01 mmol/L,4.58±1.32 mmol/L,2.42±0.87 mmol/L,and 1.31±0.61 mmol/L and those of the Hans were 1.65±1.32 mmol/L,4.62±1.08 mmol/L,2.22±0.94 mmol/L,and 1.63±0.70 mmol/L.The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rate of total dyslipidemia in the Kazakh people was 41.7% (45.7% for the male,39.3% for the female) and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hypertriglyceridemia,hypercholesteremia,and low HDL-C were 19.1%,13.0%,and 18.8%.The standardized prevalence rate of total dyslipidemia in the Han people was 37.6% (43.6% for the male,33.9% for the female) and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hypertriglyceridemia,hypercholesteremia,and low HDL-C were 32.1%,12.1%,and 4.3%.Conclusion The Kazaks have a higher risk of dyslipidemia than Han people,especially for high LDL-C and low HDL-C.The LDL-C level of the mal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s and the HDL-C level of the males is low 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s,suggesting that male have a higher risk of dyslipidemia than female.
Key words: dyslipidemia     prevalence rate     Kazak     Han    

血脂异常 (又称为血脂代谢紊乱、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和基本病理基础1。根据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06》,中国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 6%,已成为当前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研究表明,不同种族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有一定差异[3-6],为了解新疆地区哈萨克族与汉族人群血脂异常分布特点及患病现状,本研究于 2009年 12月-2010年 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新疆伊犁市、塔城市、博州地区及石河子市年龄 ≥18岁的哈萨克族和汉族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新疆伊犁市新源县那拉提镇、塔城市沙湾县、博州地区博乐市及石河子市育才新村( 24小区),调查年龄 ≥18岁、居住时间 ≥6个月的哈萨克族、汉族常住居民,排除长期外出、流动人口及多次劝说不合作者。预计调查 8 500人,实际调查 7 362人,应答率为 86. 6%。其中哈萨克族 3 959人,男性 1 576人( 39. 8%),女性 2 383人( 60. 2% ) ;汉族 3 403人,男性 1 431人( 42. 1%),女性 1 972人( 57. 9% )。

1.2 方法 1.2.1 调查与采样

采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调查表,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学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采用入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1)问卷调查包括 :人口学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及受教育程度等)、个人健康状况、患病现病史、家族史、生活行为 (吸烟、饮酒、运动的种类及频次等 )、饮食种类 (食盐、奶茶、奶制品、腌熏肉、新鲜蔬菜等摄入 )、频次及食用量等。

( 2)体格检查包括 :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腹围等。测量时身高精确到 0.1 cm,体重精确到 0.1 kg,腰围、臀围、腹围精确到 0.1 cm。同时由各地乡镇卫生院专业护理人员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 3 mL,肝素钠抗凝。由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同批次专人采用 OLYMPUS 200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 OLYMPUS光学株式会社 )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 ( 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问卷调查、体检及血样采集均经本人知情同意。

1.2.2 血脂异常诊断

标准根据 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7,TG≥1.70 mmol/L为高 TG血症; TC≥5.72 mmol/L为高 TC血症 ; LDL-C ≥3.64 mmol/L为高 LDL-C血症 ; HDL-C≤0.91 mmol/L为低 HDL-C血症 ;有以上情况之一者判定为血脂异常。

1.3 统计分析

应用 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进行 t检验 ;不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比较采用 F检验 ;率的比较采用 Pearson χ2检验 ;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使用的标准人口为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哈萨克族居民 3 959人,平均年龄 ( 44.21 ± 13.20)岁,其中男性 ( 45.14 ± 13.44 )岁,女性 ( 43.62 ± 13.02)岁;汉族居民 3 403人,平均年龄 ( 49.93 ±12.25)岁,其中男性 ( 50.81 ±12.49)岁,女性 ( 49.28 ±12.04)岁; 2个民族居民的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t =-19.267,P< 0.001 )。2个民族居民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 3.811,P = 0.051)。

表 1 哈萨克族与汉族居民年龄构成比较
2.2 2个民族血脂水平比较 (表 23)
表 2 哈萨克族与汉族居民血脂水平比较

表 3 不同年龄哈萨克族与汉族居民的血脂水平比较

( 1)总体比较 (表 2) :结果可见,哈萨克族居民 LDL-C水平高于汉族居民,TG、 HDL-C水平低于汉族 ; 2民族男性 TG、LDL-C水平均高于女性,HDL-C水平均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哈萨克族 TC总体水平高于汉族,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 2)不同年龄比较 (表 3): 2个民族居民的血脂水平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各年龄组 TC、LDL-C及 H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1),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哈萨克族 F = 2.054,P = 0.068;汉族 F = 1.368,P = 0.233)。哈萨克族居民各年龄组的 TG水平均低于汉族居民,除 18岁~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2个民族居民的 TC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哈萨克族 LDL-C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呈增高趋势,汉族 LDL-C水平在 45岁~组呈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 ( P< 0.05 )。哈萨克族 45岁~各年龄组 LDL-C水平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哈萨克族各年龄组居民的 HDL-C水平均低于汉族居民 ( P< 0.05),随年龄增加变化平缓,各年龄组中,女性 HDL-C水平均高于男性,与总体趋势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3)性别比较 :除 18岁~组外,哈萨克族居民男女性各年龄组 TG水平均低于汉族居民;哈萨克族男性 18岁~组、25岁~组、35岁~组的 TC水平低于汉族居民同年龄组男性;哈萨克族女性 55岁~组的 TC水平高于汉族同年龄组女性。哈萨克族居民男性 45岁~以上各组、女性 35岁~以上各组的 LDL-C高于同年龄组汉族居民;哈萨克族居民男性除 18岁~组外各年龄组,女性各年龄组的 HDL-C均低于同年龄组汉族居民。

2.3 血脂异常患病率比较(表 4)
表 4 不同年龄、性别哈萨克族与汉族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 %)比较

( 1)总体比较 :哈萨克族居民 3 956人中,检出血脂异常 1 619例,患病率为 40.9%,汉族居民 3 406人中,检出血脂异常 1 395例,患病率为 41.0% ;进行年龄标化后,2个民族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分别为 41.7%和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073,P< 0.001 )。哈萨克族居民高 LDL-C血症患病率为 7.7% ( 306 /3 956),标化率为 6.6%,低 HDL-C血症患病率为 16.1% ( 638 /3 956),标化率为 18.8%,高 TG血症患病率为 19.3% ( 762 /3 956),标化率为 19.1% ;汉族居民高 LDL-C血症患病率为 4.8% ( 164 /3 406),标化率为 4.7%,低 HDL-C血症患病率为 5.3% ( 179 /3 406),标化率为 4.3%,高 TG血症患病率为 33.6% ( 1143 /3 406),标化率为 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高LDL-C =25.928,P = 0.000; χ2低HDL-C =220.771,P< 0.001 ; χ2高TG = 193.238,P< 0.001 )。哈萨克族高 TC血症患病率为 14.5% ( 574 /3 956),标化率为 13.0% ;汉族为 13.2% ( 448 / 3 406),标化率为 12.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 2)年龄性别比较 (表 4) :汉族人群及汉族女性各年龄组血脂异常患病率有随年龄递增而增高的趋势 ( χ2趋势 = 45.215,P< 0.001 ; χ2趋势 = 23.062,P< 0.001 )。哈萨克族血脂异常总患病率 35岁~之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在 55岁~达到高峰。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年龄构成标化后,哈萨克族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 41.7%,男性 45.7%,女性 39.3%,其中高 TG血症、高 TC血症、低 HDL-C血症患病率依次为 19.1%、 13.0%、18.8% ;汉族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 37.6%,男性 43.6%,女性 33.9%,其中高 TG血症、高 TC血症、低 HDL-C血症患病率依次为 32.1%、12.1%、4.3%。2民族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全国水平[8-9],且哈萨克族高于汉族。可见,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血脂异常的防治形势相当严峻,应加强其一级预防。

经年龄标化后,哈萨克族血脂异常检出率最高的是高 TG血症 ( 19.1% )和低 HDL-C血症 ( 16.1% ) ;汉族最高的是高 TG血症 ( 32.1% )和高 TC血症 ( 12.1% )。2个民族高 TC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地区汉族居民以高 TG血症为主,哈萨克族居民以低 HDL-C血症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哈萨克族和汉族人群男、女性 TC、TG、 LDL-C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而 HDL-C水平随年龄增长变化较平缓,与文献报道一致 10, 11, 12。经 χ2趋势检验,汉族各年龄组间血脂异常患病率有随年龄的增长呈持续增高趋势,而哈萨克族各年龄组间血脂异常患病率无差异,但哈萨克族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有严重的年轻化趋势。

2民族男性 TG、LDL-C水平均高于女性,女性 HDL-C水平高于男性,2民族各血脂异常率也具有此性别特点,且均有统计学意义,HDL-C的水平在各年龄组 (除 30~岁组 )均为女性高于男性,与文献报道一致13,提示男性比女性发生血脂异常的危险更高,应当给予重视。女性血脂水平在 55岁~组后来居上的原因可能与绝经后女性运动少、向心性肥胖、内源性雌激素减少等因素有关。目前研究认为,激素能够升高 HDL-C、TG及降低 LDL水平14,这可能与雌激素能够增加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的生成有关。

新疆哈萨克族、汉族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可能与新疆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及人群特殊的饮食习惯有关。其中哈萨克族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汉族,原因可能为哈萨克族主要居住于新疆北部高山地区,饮食以面粉加盐的烤馕、加盐奶茶、酥油、腌肉等制品较多有关,这些均是腹型肥胖、高血压进而导致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15。但结果同时显示,哈萨克族居民血 TG水平低于汉族居民,可能与其膳食中的几种常用食物对脂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作用有关16

本研究结果提示,血脂异常在新疆哈萨克族、汉族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因此,对新疆哈萨克族、汉族人群的血脂异常防控任务紧迫,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也具有重大意义 17, 18

参考文献
〔1〕 He J,Gu D,Reynolds K,et al.Serum total and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and 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China[J].Circulation,2004,110(4):405-411.
〔2〕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74-79.
〔3〕 周玲,李南方,殷晓娟,等.新疆牧区少数民族血脂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4):529-531.
〔4〕 周晓辉,卡比努尔·克依木,李莉,等.新疆维、汉两民族中老年人群血脂水平调查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4):317-321.
〔5〕 张云波,姚震,张勇,等.海南地区黎族人群血脂水平调查[J].海南医学,2010,21(11):54-56.
〔6〕 赵玲莉,马惠英,孔丽蕊.西宁地区汉藏回族中年人血脂水平调查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01.
〔7〕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3.
〔8〕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 2002 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5,26(7):478-483.
〔9〕 赵文华,张坚,由悦,等.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06-310.
〔10〕 Danesh J,Collins R,Peto R.Lipoprotein(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J].Circulation,2000,102(10):1082-1085.
〔11〕 武阳丰,周北凡,李莹,等.缺血性心血管病:一个反映血脂异常潜在危险的新指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 (2):173-176.
〔12〕 Pang RW,Tam S,Janus ED,et a1.Plasma lipid,lipoprotein and apolipoprotein levels in a random population samples of 2 875 Hong Kong Chinese adul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NCEP ATP-Ⅲ,2001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J].Atherosclerosis,2006,184(2):438-445.
〔13〕 周玲,李南方,殷晓娟,等.新疆牧区少数民族血脂水平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4):529-531.
〔14〕 Manson JE,Martin KA.Clinical practice:postmenopausal hormonereplacement therapy[J].N Engl J Med,2001,345(1):34-40.
〔15〕 王忠,郭淑霞,卢桂林,等.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分析[J].临床荟萃,2006,21(3):183.
〔16〕 王迎雪,周强中.新疆少数民族饮食对血脂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6(3):29.
〔17〕 郭淑霞,李娜,程江,等.哈萨克族人群高血压与高血糖及高血脂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279-281.
〔18〕 唐景霞,郭淑霞,张翼华,等.哈萨克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8):993-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