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2, Vol. 28 Issue (2): 241-242   PDF    
肺结核患者结核病耐药性危险因素分析
孟素艳1, 范梦柏2, 王晶晶1, 智霞萍2, 徐丽红1, 段慧萍2, 刘桂芬1     
1.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教研室, 山西太原030001;
2. 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
关键词: 肺结核患者     耐药     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中国是全球22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1。2000 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肺结核病人获得性耐药率为46.5%,获得性耐多药率为17.1%2,耐药性已成为中国结核病控制中起主要限制性作用的因素。为了解肺结核耐药的危险因素,为结核耐药患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2008 年1 月-2010 年1 月在山西省结核病医院登记出院的302 例肺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结核病耐药性影响因素的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山西省结核病医院2008 年1 月-2010 年1 月登记出院的302 例进行结核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的肺结核患者病例资料。

1.2 方 法

收集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用药情况、肺结核接触史、家族史、临床症状及体征、X 线表现、肺外结核合并症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等。药物敏感性测定所用培养基为无淀粉改良罗氏培养基,配方与制备方法参照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3,药敏试验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 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 SPSS 13.0 软件进行χ2 检验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302 例肺结核患者中,男性205 例,占 67.9%,女性97 例,占32.1%; 年龄9 ~ 83 岁,平均年龄 (37.68 ± 16.05) 岁,其中≤17 岁18 例,占6.0%,18 ~ 28 岁 92 例,占30.5%,29 ~ 40 岁75 例,占24.8%,41 ~ 65 岁98 例,占32.4%,≥66 岁19 例,占6.3%; 文化程度为文盲8 例,占2.6%,小学53 例,占17.6%,初中134 例,占44.4%,高中 65 例,占21.5%,大专及以上42 例,占13.9%; 体力劳动者 169 例,占56.0%,非体力劳动者133 例,占44.0%; 有肺结核接触史43 例,占14.2%; 有肺结核家族史22 例,占7.3%; 有抗痨药物使用史164 例,占54.3%; 不耐药者103 例,占 34.1%,单耐药者91 例,占30.1%,耐多药者108 例,占 35.8%。

2.2 耐药与不耐药肺结核患者一般特征及临床症状、体征比较(表 1)
表 1 不耐药、单耐药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不同特征比较

不耐药、单耐药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一般特征及临床症状、体征比较,抗痨药物使用史、咯血、气紧、呼吸困难、 盗汗、消瘦、乏力、肺部干鸣音、肺部湿罗音、局部呼吸音减弱、 胸廓塌陷、贫血貌等在3 组肺结核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族史、咳嗽、咳痰、发热、管状呼吸音、胸膜摩擦音等在3 组肺结核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

2.3 耐药与不耐药肺结核患者X 线表现比较(表 2)
表 2 不耐药、单耐药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X 线表现比较

不耐药、单耐药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X 线表现比较,病灶结节状、 条索状、空洞、空洞周围有卫星灶、空洞周围有纤维索条影、胸膜肥厚、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毁损肺、纤维化程度和气管移位等在3 组肺结核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大片状病灶、小片状病灶、钙化病灶、纵膈淋巴结增大、支气管狭窄、支气管阻塞、胸膜钙化、胸腔积液、肺不张、气胸、液气胸、 肺大泡、叶尖裂移位等在3 组肺结核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

2.4 肺结核患者结核病耐药危险因素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表 3)
表 3 肺结核患者结核病耐药影响因素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肺结核患者不耐药、单耐药和耐多药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65 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肺结核患者结核病耐药影响因素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钙化病灶和支气管扩张是肺结核患者结核病单耐药的危险因素; 抗痨药物使用史、伴有乏力症状、X 线表现为结节状、条索状和支气管扩张是肺结核患者结核病多耐药的危险因素。

3 讨 论

耐药结核病包括耐单药和耐多药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是指对> 2 种抗结核药物(至少包括对异烟肼和利福平) 耐药的结核病4。本研究调查的302 例肺结核住院患者中,共有 199 例患者耐药,其中108 例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提示加强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监测是控制耐药的关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抗痨药物使用史是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长期不规则、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增加了药物的副反应,降低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5,从而导致结核患者机体免疫力的下降,更利于耐药菌株的繁殖有关。李国民等6研究表明,既往未用药者耐药率为16.7%,用药1 ~ 3 个月者耐药率为 24.7%,用药4 ~ 6 个月者耐药率为47.9%,提示随着接受抗结核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耐药率也随之增高。本研究还发现,有钙化病灶、结节状病灶和条索状病灶X 线等表现的肺结核患者较易产生耐药性,提示X 线检查是发现肺结核患者耐药的重要监测手段。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近年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结核病治疗的难点之一。因此,加强耐药监测以及防结核知识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控制与减少结核防治中耐药的发生已成为今后结核病防控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Donald AE,Hans LR,Thuridur A,et al.Management of tuberculosis,a guide for low income countries,the fifth edition[M].Paris:Union Against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2000:3.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64.
〔3〕 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J].中国防痨杂志,1996,18(1):28-31.
〔4〕 边雪峰,孙强,孟庆跃,等.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现状[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8):979-981.
〔5〕 周丽莎,耿文奎.结核病耐药原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5):524-526.
〔6〕 李国民,周利平,刘勋,等.湖北省不同年龄组和用药时间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4):47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