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自我和谐指一个人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1]。研究表明,自我和谐是反映个体心理健康状态、揭示心理问题发生原因的重要心理参数[2]。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及广泛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于2010年6月对四川省阆中市农村中学教师自我和谐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为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阆中市19所农村中学长期在农村任教的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612份,收回有效问卷564份,有效率92.16%;其中男教师 342人,女教师222人;大专及以下472人,本科92人;初级教师300人,中级教师190人,高级教师74人;年龄为23 ~ 57岁,平均年龄( 35.67 ± 2.62)岁。 1.2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 1)自我和谐量表[3]:该量表共35项,包括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3个分量表。采用1 ~ 5级记分: 1完全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越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越和谐,将自我灵活性反向记分,再与其他2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2分为低分组,2 ~ 3分为中间组,> 3分为高分组。该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 2)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 90,简称SCL - 90)[4]:包括9个症状因子,共90项,包括躯体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采用5点式( 0 ~ 4)评分: 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总分即为90个项目的得分总和,总均分=总分/90,表示被试总体自我感觉,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总分160分为临床界限,> 160分说明测试人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症状;总均分≥2表示有轻度及以上心理症状;总均分≥3表示有中度以上的心理症状。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农村中学教师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农村中学教师自我灵活性得分为( 3.78 ± 0.51)分,不和谐( 2.70 ± 0.67)分,刻板性( 2.94 ± 0.64)分,表明农村中学教师的自我和谐整体状 况较好。
2.2 不同性别、学历、职称教师自我和谐得分比较(表 1)![]() |
表 1 不同性别、学历、职称教师自我和谐得分情况(x±s) |
在不和谐因子上,性别、学历和职称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 ( F = 0.63,P > 0.05) ,但职称与学历、性别与学历的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 F = 3.46、3.79,P<0.05) ;刻板性因子的性别与职称的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 F = 7.93,P<0.001) ;灵活性因子的学历和职称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 F = 9.42,P<0.001) 。进一步分析职称与学历、性别与学历在不和谐因子上的单独效应表明,中学高级职称男教师不和谐最低,初级职称女教师不和谐最低,学历为大专及以下时,初级职称教师不和谐最低,学历为本科时,中学高级教师不和谐最低;分析性别和职称在刻板性上单独效应表明,男教师的职称越高,刻板性越低,女教师职称越高,刻板性越高;分析学历和职称在灵活性上单独效应表明,学历为大专及以下时,职称越高,灵活性越高,学历为本科时,中学高级教师的灵活性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
2.3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农村教师自我和谐得分比较(表 2)![]() |
表 2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教师自我和谐得分比较(x±s) |
以SCL - 90总均分2.0为分界线,对被试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师自我和谐得分比较,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或P<0.05) ,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均较低。
2.4 农村教师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表 3)![]() |
表 3 农村中学教师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r) |
自我与经验不和谐与各症状因子和SCL - 90总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P<0.001) ;自我刻板性与各症状因子和SCL - 90总分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P<0.01) ;自我的灵活性与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P<0.05) 。
3 讨 论本研究显示,农村中学教师自我和谐整体状况较好,与相关研究一致[5]。在不和谐、刻板性因子上性别和职称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因为职称越高的女教师相比男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感受到的职业压力、家庭压力更大,因此其不和谐、刻板性较高。灵活性因子的学历和职称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因为学历低的教师认为获得较高的职称必须不断努力,这种认识随着其职称的提高可能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表现出对自我能力的肯定,因此学历低,职称高的教师其灵活性高;而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农村教师,其灵活性较低,原因可能是学历高的教师认为其学历高,职称理所当然应该高,这种认识可能随其职称的提高而进一步加强。本研究还发现,农村中学教师的自我和谐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与以往研究一致[6 - 8]。因此,可以通过改善农村中学教师的自我和谐状态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落后的教育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全社会应更加尊重、理解、关心、支持农村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1] | 王军.工程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6):1500-1502. |
[2] | 荆怀福.农村初中青年教师的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47-448. |
[3] | 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4-318. |
[4] | 陈昌惠.症状自评量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
[5] | 汤万杰,王钢,吴明霞.师范院校进修教师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069-1070. |
[6] | 左银舫,李梓,李凌.中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5):583-585. |
[7] | 吴刚,郭秀丽,张淑媛,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和谐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1):1287-1288. |
[8] | 李艳兰.大学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2):139-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