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深圳市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以心血管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日趋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1990-2008年,中国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波动于140~241人/10万人,其死因构成持续居首位〔1〕。血脂异常是目前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2〕。本研究基于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深圳市居民血脂异常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居民血脂异常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于2009年6月-7月,在深圳市8个行政区727个社区中,随机抽取73个社区,再在每个社区中随机抽取120个居民户,最后采用Kish Grid表法随机抽取家庭户中1名15~69岁常住居民(在深居住≥ 5年)为调查对象。本次共调查15~69岁常住居民8 751人,覆盖2008年深圳市常住居民(861.6万)中1‰。
1.2 方法采用询问调查、体格测量与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取得上岗资格的调查员进行。其中询问调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入户面对面方式进行,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体充锻炼及膳食习惯等)及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体格测量使用统一校正过的测量仪器,测量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腰臀围、血压和心率等;实验室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
1.3 血样采集与检测调查对象禁食12h后,采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负压真空试管收集,并于24 h内完成血清分离、检测和冷藏。血脂由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统一进行检测,采用酶光度比色法测定血清TC、TG,采用均相酶比色法测定HDL-C,上述指标均用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DL、TC及TG质量控制采用OLYMPUS公司质控样品,每次质控随样品同时测量。
1.4 诊断标准〔3〕(1)血脂异常:采用我国1997年血脂异常诊断标准:TC≥5.72 mmol/L、HDL-C≤0.91 mmol/L、TG≥1.70 mmol/L,具备其中任一项定为血脂异常;(2)2型糖尿病:既往有医生诊断为糖尿病或服用降糖药物,或进行空腹血糖(FBG)检测和2 h餐后血糖(OGTT),若FBG≥7.0 mmol/L或OGTT≥ 11.1 mmol/L,则诊断为糖尿病。(3)超重肥胖:以体质指数 (BMI)≥24和BMI≥28为判断超重和全身性肥胖的界值; (4)高尿酸血症:以男性> 420 μmol/L,女性> 350 μmol/L确定为高尿酸血症。(5)高血压:既往有医生诊断为高血压,或收缩压(SBP)≥140 mmHg (1 mmHg=0.13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1.5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采用逻辑校对、双重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查,保证录入质量。采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的比较采用F检验,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率的标化使用2000年人国普查人口年龄构成作为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标化法计算血脂异常的标化率。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本次调查15~69岁常住居民共8 757人,其中男性3 823人(43.65%),女性4 934人(56.35%),性别比为0.77;以35~45岁居多(33.65%),平均年龄(39.39 ± 12.02)岁,男、女分别为(38.78 ± 11.65)岁和(39.86 ± 12.27)岁。
2.2 血脂水平 2.2.1 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分布情况(表 1)![]() | 表 1 2009 年深圳市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TC 水平(x±s,mmol /L) |
调查人群 TC平均水平为(4.86 ± 0.99) mmol/L,其中男性(4.91 ± 0.99) mmol/L,女性(4.83 ± 0.99) mmol/L,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9,P < 0.001);无论男、女,TC水平均随年龄增加而呈升高的趋势(t=189.37,P < 0.001),但不同性别随年龄增高幅度不一致,> 45岁女性增高幅度超过男性,男性在45~55岁达至峰值(5.10 ± 0.99) mmol/L,女性在 65~70岁达到峰值(5.56 ± 1.10) mmol/L。
2.2.2 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分布情况(TG)(表 2)![]() | 表 2 2009 年深圳市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TG 水平(x±s,mmol /L) |
调查人群 TG平均水平为(1.57 ± 1.48) mmol/L,其中男性(1.87 ± 1.75) mmol/L,女性1.33 ± 1.17 mmol/L,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90,P < 0.001);无论男、女,TG水平均呈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t=52.28,P < 0.001),但不同性别随年龄增高幅度不一致,< 50岁男性高于女性,> 50岁女性高于男性,男性在45~55岁达到峰值(2.12 ± 1.95) mmol/L,女性在55~65岁达到峰值(1.92 ± 1.88) mmol/L。
2.2.3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布情况(表 3)![]() | 表 3 2009 年深圳市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HDL-C 水平(x±s,mmol /L) |
调查人群HDL-C均值为(1.23 ± 0.27) mmol/L,其中男性 (1.12 ± 0.23) mmol/L,女性为(1.31 ± 0.27) mmol/L,各个年龄组女性均高于男性(F=1 033.48,P < 0.001);HDL-C水平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各年龄组HDL-C均值相差不大(t= 2.32,P=0.001)。
2.3 血脂异常患病率2.3.1 血脂异常总患病率被调查居民血脂异常患者3 568例,患病率40.74%,标化率为38.08%;其中男性患者1 965例,患病率51.50%,标化率为47.47%;女性1 603例,患病率为32.49%,标化率30.12%;在15~55岁年龄段,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 55岁,女性高于男性,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050,P < 0.001)。随着年龄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也增高(χ2=519.057,P < 0.001),男性45~55年龄组达到最高(61.69%),女性在55~65年龄组达到最高(63.05%)。
2.3.2 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被调查居民高TC患者1 621例,患病率18.51%,标化率为17.22%;其中男性755例,患病率为19.75%,标化率为17.89%;女性866例,患病率为 17.55%,标化率16.26%;在15~45岁年龄段,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 45岁,女性高于男性,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8,P < 0.001)。随着年龄升高,高TC患病率增高趋势(χ2=418.181 7,P < 0.001),男性45~55年龄组达到最高(25.41%),女性在55~65年龄组达到最高(41.16%)。
2.3.3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被调查居民高TG患者 2 461例,患病率28.10%,标化率为25.72%;其中男性1 469例,患病率为38.43%,标化率为34.66%;女性992例,患病率为20.11%,标化率18.35%;在15~55岁年龄段,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55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不同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8.038,P < 0.001)。随着年龄升高,高 TG患病率有增高趋势(χ2=326.215,P < 0.001),男性45~55年龄组达到最高(46.96%),女性在55~65年龄组达到最高 (41.68%)。
2.3.4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被调查居民低HDL-C患者920例,患病率10.51%,标化率为10.65%;其中男性 649例,患病率为16.98%,标化率为17.09%;女性271例,患病率5.49%,标化率5.59%;各年龄段男性异常率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2.640,P < 0.001)。在不同年龄组低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841,P=0.16)。
2.4 血脂异常类型分布(表 4)![]() | 表 4 2009 年深圳市居民不同性别血脂异常类型构成(%) |
将血脂异常分为7种类型〔4〕,即"Ⅰ=高TC;Ⅱ=高TC+TG;Ⅲ=高TG;Ⅳ=低 HDL-C;Ⅴ=高TG+低HDL-C;Ⅵ=高TC+低HDL-C;Ⅶ=高TC+高TG+低HDL-C"。2009年深圳市居民最常见血脂异常类型为Ⅲ型(高TG),占31.01%;其中男性主要为Ⅲ型 (高TG),占31.83%,女性最常见为Ⅰ型(高TC),占 31.69%,不同性别血脂异常类型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31.922,P < 0.001)。
2.5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分析将血脂异常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聚集性分析,结果表明,高 TC患者中,25.91%合并有高血压,10.12%合并有糖尿病,53.92%合并有超重与肥胖,20.54%合并有高尿酸血症,各因素聚集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TG中,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分别占24.30%、 10.69%、62.09%和24.58%,聚集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除高尿酸血症外,分别由23.10%、6.85%和56.41%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且存在聚集性(P < 0.05)。
3 讨 论以往研究表明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心血管病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P%)达到11.4%〔2〕。近年对我国健康人群血脂水平的调查发现,人群的血清TC和TG水平均较以前上升〔5, 6〕。本研究通过调查8 757名深圳市15~69岁常住居民,结果显示2009年深圳市居民TC平均水平为(4.86 ± 0.99) mmol/L,血脂异常标化患病率为38.08%,其中高TC为 17.22%,高TG为25.72%,低HDL-C为10.65%,高于1997年深圳市居民水平(20.77%)〔7〕,也高于2002年全国城市水平(21.0%)〔8〕和2002年广东省水平(23.13%)〔9〕,但低于广州(40%)等大城市。
本次调查发现,深圳市居民血脂流行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血脂异常类型主要表现为Ⅲ型(高TG)。研究表明我国人群血脂代谢异常类型以高TG、低HDL-C为主,这与西方人群以高TC为主要特点有所不同〔4〕;(2)性别分布: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女性,但不同年龄段男女性血脂水平变化具有不同特征。女性< 40岁患病率低于男性,> 50岁(从绝经期开始)逐渐升高,并且超过男性;(3) TC和TG水平随年龄增加有增高趋势,特别是> 35岁跃升明显,但男性在55岁,女性在65岁以后出现一定下降;(4)血脂异常与非脂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聚集性。与Gaziano〔10〕研究结果相似,在本研究中,血脂异常患者合并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除低HDL-C)者明显高于非血脂异常者,血脂异常可能参与上述疾病的发病或与上述疾病有共同的遗传或环境发病基础,多因素聚集势必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4〕。
综上所述,血脂异常已成为威胁深圳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应针对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针对血脂异常患者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现象,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65~70岁达到峰值(5.56 ± 1.10) mmol/L。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院大学出版社, 2009:60-64. |
〔2〕 | 胡盛寿, 孔灵芝.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6[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10-11. |
〔3〕 | 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7, 25(3):169-173. |
〔4〕 | 王薇, 赵冬, 吴兆苏, 等.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血清甘油三脂分布特点及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22(1):26-29. |
〔5〕 | 陈莉莉, 宋辉, 强艳, 等.宁夏回族自治区职工体重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3):288-290. |
〔6〕 | 越彬, 陈萍萍, 朱明宇, 等.男性教职工血压血糖血脂与BMI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3):278-279. |
〔7〕 | 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48-49.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4, 2(12):919-922. |
〔9〕 | 马文军, 许燕君, 傅传喜, 等.广东省≥15岁居民血脂异常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华南预防医学, 2006, 32(5):1-5. |
〔10〕 | Gaziano JM, Hennekens CH, O'Donnell CJ, et al.Fasting triglycerides,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 1997, 96:2520-2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