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1, 2〕。全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研究开发防治癌症的新药物。相对于单纯化学合成,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寻找新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迄今为止已评估了4万余种高等植物抗肿瘤活性。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传统中药和民间草药抗癌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研究,并相继发现了一大批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3〕。尾叶香茶菜富含二萜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已经成为当前热点〔4, 5〕。本研究通过小鼠体内移植性肿瘤模型,对尾叶香茶菜总二萜抗肿瘤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试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批号:060508,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注射用环磷酰胺(批号:070116,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司),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0.1%溶液。尾叶香茶菜总二萜制备:尾叶香茶菜干叶用水连续煎煮3次,分别为3、2、1h,合并提取液,浓缩后提取液过大孔吸附树脂柱,乙醇洗脱,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活性炭脱色,得到尾叶香茶菜总二萜。尾叶香茶菜总二萜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混悬液(50、100、200mg/kg)备用。细胞株:小鼠Lewis肺癌及小鼠黑色素瘤B16(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经生物实验室传代保存。
1.2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75只(沈阳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6~8周龄,体重18~22g,雌雄兼用,许可证号:SYXK-(军)2002-019;C57BL/6纯系小鼠75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繁育场),6~8周龄,体重18~22g,雌雄兼用,许可证号:SCXK11-00-0006。每批实验采用同一性别,实验前在实验室喂养1周,观察有无异常反应或其他情况,健康正常的小鼠用于实验。
1.3 移植性肿瘤模型制备按抗肿瘤药物实验方法制备体内移植肿瘤模型〔6, 7〕,在无菌条件下剥离接种于C57BL/6小鼠皮下生长良好的Lewis肺癌/黑色素瘤B16肿瘤,在玻璃研磨器内研磨成匀浆,按瘤重(g):生理盐水(mL)=1:2比例制备瘤细胞悬液,接种于昆明种/C57BL/6纯系小鼠皮下,每只小鼠接种0.2mL。
1.4 动物分组与处理将荷瘤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分别于接种瘤细胞次日起给予如下处理:对照组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30mg/kg环磷酰胺(隔日1次,容量0.2mL/10g),尾叶香茶菜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尾叶香茶菜总二萜50、100、200mg/kg(每日1次,灌胃容量2mL),连续14d。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于停药后24h颈椎脱臼处死荷瘤小鼠,剥离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取符合实验标准要求(对照组平均瘤重>1g,且瘤重<400mg动物数<20%)的3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6 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用x ± s表示,应用SPSS 13.0软件对所有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2.1 尾叶香茶菜对Lewis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表 1)![]() | 表 1 尾叶香茶菜对Lewis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x ± s,n=15) |
结果表明,100、200mg/kg尾叶香茶菜总二萜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2.2 尾叶香茶菜对黑色素瘤B16生长抑制作用(表 2)![]() | 表 2 尾叶香茶菜对黑色素瘤B16生长抑制作用(x ± s) |
结果表明,尾叶香茶菜总二萜对黑色素瘤B16具有较明显生长抑制作用,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3 讨论香茶菜属植物是中国民间广泛使用的草药,供药用的约有30余种,特别是产于河南省的冬凌草(I.rubescens)和毛叶香茶菜(I.japonica)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尾叶香茶菜的提取物具有有效的抗肿瘤作用,特别是总二萜类成分,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抑瘤效果好等优点。二萜类化合物可以诱导细胞氧自由基(ROS)生成增强,同时影响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表达,而影响细胞增殖。另外,二萜类化合物也可能通过对细胞内拓扑异构酶、微管蛋白活性、及对多药耐药的调节等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并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显示,尾叶香茶菜总二萜剂量100、200mg/kg(相当于小鼠急性毒性LD50的1/25、1/12.5)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以及黑色素瘤B16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同时对2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比较相似,对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略强于黑色素瘤B16细胞。作为药物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二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且抗瘤谱较广,同时对机体免疫机能无影响。虽然尾叶香茶菜总二萜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但可通过进行化学修饰方面研制开发抗肿瘤新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 | 丁强.中草药及有效成分抑制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788. |
〔2〕 | 王三龙,蔡兵,崔承彬,等.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抗肿瘤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3,34(9):12. |
〔3〕 | 李春玲.西洋参茎叶皂苷Rh2对小鼠S180抑瘤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755. |
〔4〕 | 朱晓红,李春艳,王强,等.龟叶草挥发油提取及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4):480. |
〔5〕 | 朱晓红,王强,臧树良.龟叶草不同化学组分对小鼠炎症抑制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124. |
〔6〕 |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512. |
〔7〕 | 韩锐.抗癌药物研究与实验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