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性传播已经逐渐成为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1〕。国家哨点监测数据结果显示,暗娼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995年以来暗娼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上升了60倍〔2〕。暗娼是性病、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人群,并传播到普通人群是国内外性病、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桥梁人群〔3, 4, 5〕。为了解广西边贸地区某市不同国籍暗娼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高危行为特征及HIV、梅毒、丙肝感染状况,为今后对该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于2010年4-5月,对广西边贸地区某市的部分高危娱乐场所的暗娼进行行为学和HIV、梅毒、丙肝等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广西边贸地区某市的宾馆、茶座、咖啡厅、桑拿、发廊、洗脚屋、小旅社、路边店、出租屋等31家娱乐场所的中国和越南籍暗娼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 法按照《国家HIV综合监测点监测方案》〔6〕的要求,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等,对自愿采血者,同时采集静脉血5 mL检测HIV抗体、梅毒、丙肝感染情况。
1.3 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IV初筛,初筛阳性者标本送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2009年版)》〔7〕标准进行判断;梅毒抗体采用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相应TRUST试剂盒检测,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及判断结果;丙肝抗体采用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相应ELISA试剂盒检测,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及判断结果。
1.4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13.0软件χ2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特征共对262名暗娼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其中244名的静脉血检测HIV抗体、梅毒、丙肝,采血率为93.13%。暗娼采血率中国籍174人(98.31%)高于越南籍70人(82.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国籍暗娼177人,年龄在16~54岁,平均年龄为33岁,主要为20~45岁;婚姻状况以已婚者较多,116人(65.54%);户籍以外省为主,109人(61.58%),主要来自湖南、湖北等地区;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占多数。越籍暗娼85人,年龄在16~44岁,平均年龄为25岁,以≤24岁年龄组为主,55人(64.71%);婚姻状况以未婚者较多,53人(62.35%),户籍以越南北部的谅山、北江等省份为主,77人(90.0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上占多数。不同国籍暗娼在年龄、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表 1)| 表 1 不同国籍暗娼艾滋病相关知识正确回答率(%) |
暗娼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普遍较高,总体正确回答率(答对≥6条)为99.62%,但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错误率较高。
2.3 安全套使用及吸毒情况(表 2)| 表 2 不同国籍暗娼关键行为指标 |
暗娼最近一次和最近一个月发生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中国籍低于越南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P<0.01;χ2=32.44,P<0.01)。3.99%的中国籍暗娼有吸毒行为。
2.4 HIV、梅毒、丙肝检测情况在244例采血检测的暗娼中,检出1例HIV抗体阳性,感染率的0.41%,梅毒4例,感染率为1.64%,丙肝2例,感染率为0.82%。均为中国籍暗娼。
3 讨 论广西某边境城市地处中越边境,西南两面与越南接壤,许多越南籍妇女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通过民间通道越境,到中国从事性服务行业。
在本次调查的暗娼中,总体HIV感染率为0.41%,高于林彬等〔8〕报道的0.27%,低于全国暗娼人群平均HIV感染率的1%〔9〕。由于监测方法的原因,本研究报告的边境某市暗娼人群HIV、梅毒、丙肝感染率结果可能低于实际水平。首先,根据《国家HIV综合监测点监测方案》〔6〕的要求,综合监测采用自愿原则进行HIV抗体、梅毒、丙肝检测,不对调查对象进行强制采血检测。一些已知自己感染了HIV或梅毒或丙肝的调查对象,可能为避免别人知道自己疾病情况,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检测而拒绝采血检测,造成了监测结果HIV、梅毒、丙肝感染率低于实际情况。
不同国籍暗娼的特征分析显示,中国籍暗娼流动性大,年龄偏大,已婚者较多,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主要分布在小旅店/出租屋等低档场所,与姚中光等〔10〕调查结果相近。由于对自身危险认识不足,在嫖客要求不用安全套的情况下,不坚持使用者较多,与有关文献相同〔11, 12〕。而越南籍暗娼大部分来自越南北部,流动性小,年龄偏小,以未婚者居多,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上为主,主要分布在发廊、茶庄等场所,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强,所以,本次调查暗娼与客人发生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中国籍低于越南籍(P<0.01)。另外,暗娼总体答对≥6条的知识知晓率为99.62%,高于刘硕报道的72.81%〔4〕和王步报道的21.14%〔12〕,但对艾滋病各单项知识的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别,仅有50%的人知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提示今后工作中要以低档场所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干预工作计划,加强薄弱环节的信息传播,使目标人群全面、正确的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和信息,促进其减少或改变高危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阻断HIV由高危人群经性途径接触传播给一般人群。
| 〔1〕 | 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R].北京: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2007. |
| 〔2〕 | 汪宁.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5):291-293. |
| 〔3〕 | Yang H,Li X,Stanton B,et al.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 in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of hehavioral studie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J].Sex Transm Dis,2005,32(5):270-280. |
| 〔4〕 | 刘硕,安宝仑.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知识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18-19. |
| 〔5〕 | 姜祥坤,姜宝法,蔡新,等.不同娱乐场所性服务者安全套使用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9):1052-1053. |
| 〔6〕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级HIV综合监测点监测方案[S].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 |
| 〔7〕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S].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9. |
| 〔8〕 | 林彬,曾克芬,孟炜,等.克拉玛依市女性性服务者AIDS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75-76. |
| 〔9〕 | 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R].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北京:国务院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2004:12. |
| 〔10〕 | 姚中光,祝敬萍,方鹏骞,等.湖北省推广实施100%安全套使用与女性商业性行为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3):308-309. |
| 〔11〕 | 辛美哲,王涛,王岚,等.暗娼艾滋病行为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707-709. |
| 〔12〕 | 王步还,罗朝晖,徐长江,等.娱乐场所性服务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444-1445. |
2011, Vol.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