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1, Vol. 27 Issue (5): 641-642   PDF    
大连市居民环境与健康问题认知情况调查
张建群, 李建铭, 安庆玉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116021
关键词: 环境     健康     认识    

城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又是以广大市民的环境意识为基础的[1]。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人类健康[2, 3, 4, 5],而当人类健康普遍受到影响时,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到"社会安全(Social security)"[6]。为了解辽宁省大连市16~ 49岁居民对环境与健康问题认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于1999年11月- 2000年3月对大连市市内四区居民进行了调查,为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提供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大连市内四区按污染严重程度依次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学校区和居民区,从每个区中随机抽取2个街道,再从每1个街道中随机抽取75户家庭作为调查对象,所调查的家庭中夫妻的年龄均< 50岁。共调查家庭501户,调查对象976人,包括干部、工人、医务人员、教师和售货员等。

1.2 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入户的方式进行,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家庭问卷、被调查对象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经济学特征(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居住面积和取暖设施等)、对水俣病、痛痛病、多氯联苯中毒、二噁英、含铅汽油毒性、化工厂爆炸的危险和砷中毒等(产生原因、症状、体征) 的了解情况。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

1.3 质量控制

(1)每份调查问卷都经过质量控制组成员的检查; (2) 调查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大连市卫生防治站的人员组成; (3) 对收回的每份调查问卷都经质量控制组成员验收,对于质量不合格的调查问卷进行补充调查,直至合格; (4)对项目变量逐个进行了逻辑检查和定义取值范围检查; (5) 数据录入采取了双人2次分别录入,然后进行核对,检错。最后共获得合格家庭问卷500份,被调查对象问卷975份。

1.4 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EPI- 6软件录入,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χ2 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单因素分析 2.1.1 不同性别居民认知情况(表 1)

不同性别居民对含铅汽油中毒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的认知水平高于女性,而对其他环境问题导致的健康损害不同性别居民的认知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 1 不同性别居民环境对健康损害认知情况比较
2.1.2 不同年龄组居民认知情况

40 ~ 49岁年龄组居民对水俣病(χ2 = 8.807,P = 0.012)、多氯联苯中毒(χ2 = 10.253,P = 0.006)、含铅汽油毒性(χ2 = 9.526,P = 0.009) 和砷中毒(χ2 = 14.359,P = 0.001)的认知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问题各年龄组居民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3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认知情况(表 2)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由于环境问题所引起的健康损害的认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对环境问题引起的健康损害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

表 2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对环境导致的健康损害的认知情况比较
2.1.4 不同职业居民认知情况

对由于环境问题导致的健康损害,工人、店员、家庭妇女和无职业的人群认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职员/干部、董事/经理和其他职业的人群间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人群间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1.654、67.830、76.516、62.355、63.155、17.131、128.996,P < 0.05) ,技术人员与这2组人群的认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5 不同居住地区居民认知情况

四区居民对二噁英对健康危害认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074,P = 0.783),这可能与媒体的广泛宣传有关。工业区居民对化工厂爆炸危险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区(χ2 = 99.374,P = 0.000),这可能与工业区中有化工厂和石油加工厂有关。对水俣病和痛痛病四区居民间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773 ,P =0.013; χ2 = 14.496 ,P = 0.002) 。商业区的居民与其他三区的居民对于砷中毒的认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9.365,P = 0.000),对含铅汽油毒性的认知,工业区居民的认知水平与其他三区的居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6.768 ,P =0.000)。

2.1.6 不同经济收入居民认知情况

低收入家庭(月收入<1000元)的成员对化工厂爆炸的危险的认知水平要高于中(月收入1000~ 2499元)、高收入(月收入≥ 2500元) 家庭的成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924,P = 0.003)。对多氯联苯中毒和砷中毒的认识,低收入和中收入的家庭成员的认知要高于高收入家庭的成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927,P= 0.019; χ2 = 6.477,P = 0.039) 。对其他几类由于环境问题导致的健康损害的认知,不同收入家庭成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月收入低的家庭其成员对由于环境问题所引起的健康损害的认知水平高于收入高的家庭其成员。

2.2 多因素分析(表 3)

将居民对环境与健康问题认知水平分为知道一点和很了解2个级别,将认知程度作为因变量,将居住地区、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和职业作为自变量,采用后退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对环境与健康认知水平受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和经济收入的影响,文化程度高的居民对环境与健康问题认知水平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居民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高于居住在居民区的居民。居住在环境污染较重地区的居民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高于清洁区的居民; 低收入的居民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高于中、高收入居民。

表 3 居民对环境与健康问题认知水平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调查结果表明,对环境与健康认知水平受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等因素影响。居住环境状况较差的居民能更切身地感受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和给日常生活造成的不便,因而对有关信息更为关注,对环境与健康认知程度也就较高。文化程度高的人群获得的环境与健康相关知识比较多,对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所造成危害的认识比较深刻,文化程度越高情况越是如此。另一方面,文化程度高的人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也较高,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更为关心,从而也更关注周围环境状况对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对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知起主要作用。因此,要使居民的环境意识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实质就是要提高全体居民的文化程度,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并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此外,要加强法制化管理,使环保活动有法可依,以法律约束人们的环境行为。

参考文献
[1] 吴祖强.上海市民环境意识调查与评价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杂志,1998,16(7):13-16.
[2] 王齐,赵焕虎,陈建伟,等.南方某地16-60岁人群环境铅暴露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10,26(1):109-110.
[3] 赵金琦,金银龙.气候变化对人类环境与健康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5):462-464.
[4] 杨克敌.环境卫生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64.
[5] 路小婷,李秋营,郭慧芬,等.山西省某地环境汞污染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10,26(5):600-601.
[6] 韩宗坡.气候变化影响人体健康和社会安全[N].中国气象报,2008-0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