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1, Vol. 27 Issue (2): 245-246   PDF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及职业枯竭状况调查
崔岐恩1,2, 钞秋玲3, 张晓霞1, 常宝宁2    
1. 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2. 北京师范大学;
3. 西安交通大学
关键词: 教师     工作压力     职业枯竭    

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因为职业所赋予的要求、期待和职责而感受到的压力1。 教师若长期处于高水平压力体验下将会产生职业枯竭。 教师职业枯竭的征兆是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疲倦状态,这种状态会加剧消极行为和教师流失率的增多。 为了探讨西部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与职业压力状况及其关系,本研究通过调查陕西省、甘肃省 3个市 610名中小学教师,从压力源角度对教师职业枯竭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 2009年 3- 12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和甘肃省天水市共调查 21所中小学校教师。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 800份,收回有效问卷 610份,有效回收率 76% 。 其中高中 187 人,初中 207人,小学 216 人。 男教师 291人,女教师 319 人。 < 26岁 127 人,26~ 30 岁 135人,31 ~ 40岁 169 人,41 ~ 50岁 116人,> 50岁 63 人。 为表述统一,将性质接近的重点学校、实验学校、示范学校、标准化学校均归为重点学校。

1.2 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测查工具:《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参考 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枯竭问卷,并在许燕等人修订的基础上编制而成2;《教师工作压力问卷》根据清华大学李虹编制的《教师工作压力量表》修订而成31.3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11.0 软件做 Pearson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枯竭现状

教师工作压力总体值 ( 3.49 ± 2.07)分,超过中值 2.5分。 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工作负荷因素,包括工作时间长,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工作要求高。 其次为工作保障因素和教学保障因素也都超过中值。 教师总体工作压力在性别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075)。 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34)。

在教师职业枯竭方面,教师情感衰竭程度严重,人格解体程度较低,而个人成就感降低方面为中等。 在个人成就感降低方面,男性教师较女性教师严重,一般学校比重点学校严重 ( P = 0.009,P = 0.017)。 在情感衰竭方面,男性与女性比较,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在人格解体方面,男性与女性比较; 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相关分析 (表1)

对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各维度进行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教学保障与个人成就感降低之间不相关 ( P > 0.05),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其他各维度之间均相关。 除工作负荷与个人成就感降低呈负相关外,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其他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

表 1 各维度压力源与职业枯竭间的相关分析 (r, n = 610)
2.3 教师工作压力对职业枯竭的回归预测 (表2)

将教师工作压力各维度作为自变量,以职业枯竭各维度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表 2 压力源与职业枯竭各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参数值
2.3.1 工作压力对情感衰竭的回归分析

工作负荷、教学保障、工作保障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显示,工作负荷对情感衰竭具有最大的解释效应 ( R2 = 0.24),其次为教学保障 ( R2 = 0.17)和工作保障 ( R2 = 0.13)。

2.3.2 工作压力对人格解体的回归分析

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工作乐趣进入回归方程,根据回归系数,工作乐趣对人格解体具有最大的解释效应 ( R2 = 0.25),其次为工作负荷 ( R2 = 0.16)和人际关系 ( R 2 = 0.04)。

2.3.3 工作压力对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回归分析

工作负荷、 工作保障进入回归方程,根据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工作保障对个人成就感降低具有最大的解释效应 ( R2 = 0.15),工作负荷对个人成就感降低具有负向解释力 ( R2 = 0.03) 。

3 讨论

教师群体感受到较大工作压力,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严重。 来自于工作负荷、工作保障、人际关系、工作乐趣等方面的压力源是教师职业枯竭的主要预测因素。 其中,对情感衰竭有明显预测作用的压力源是工作负荷、教学保障、工作保障因素; 对人格解体有明显预测作用的压力源是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工作乐趣因素; 工作压力中的工作负荷、工作保障因素对个人成就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和要求与日俱增。 教师本人在社会发展变革中对自身角色的关注也越来越大。 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倾向、绩效工资分配不公等使得中国中小学教师整体压力大、甚至出现亚健康5。 邓树嵩6等研究认为,通过职业枯竭干预可以康复中学教师亚健康状态。 干预措施首先应从工作负荷入手,如减少补课,小班化教学等。 其次通过改善人际关系、增加工作乐趣而降低压力,缓解职业枯竭。

参考文献
〔1〕 申继亮.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应对 [J].中国教师,2003,3(3):15-16.
〔2〕 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J].心理学报,2004,36(5):568-574.
〔3〕 李虹.学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指标 [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105-109.
〔4〕 赵燕,张翔,韦磐石.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 [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68-569.
〔5〕 邓树嵩,郭蕊,梁建成,等.乡镇中学教师亚健康及职业倦怠干预效果评价 [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4):48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