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而导致的一种慢性肝脏病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趋于西方化,脂肪肝患病率也逐年增高〔1, 2〕。脂肪性肝病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为了解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血脂水平特征以及相关关系,对225例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与血脂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均来自合肥武警医院体检中心2009年9-12月的体检人群,脂肪肝组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中脂肪肝的诊断标准〔3〕。正常对照组经B超检查无脂肪肝,并排除其他肝胆疾病以及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共募集脂肪肝患者225例,其中男性177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40.5岁(22~79岁);正常对照组187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40.8岁(22~81岁)。2组人群性别构成、年龄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肝功能、血脂检测:研究对象受检前3 d保持正常的生活、饮食习惯,前1 d晚餐后不再进食、饮酒,不进行剧烈运动,于次日清晨用真空管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及血脂各项指标,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肝功能检查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ALB/GLB)。血脂检查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以 x±s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肝功能和血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脂肪肝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检测结果比较(表 1)![]() | 表 1 脂肪肝组与正常对照组肝功能检测结果的比较 |
脂肪肝组的ALT,AS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AST/ALT低于对照组,其中脂肪肝组的ALT平均水平超出正常值而AST升高在正常范围内,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其他肝功能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脂肪肝组与对照组血脂检测结果比较(表 2)![]() | 表 2 脂肪肝组与正常对照组血脂检测结果的比较 |
脂肪肝组的TC、TG、LDL-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其中脂肪肝组的TG平均水平超出正常值,2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
2.3 肝功能与血脂的相关分析(表 3)![]() | 表 3 肝功能与血脂的相关情况分析 |
分别对脂肪肝组和对照组的各项肝功能与血脂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脂肪肝组血脂指标和肝功能指标之间多项存在相关关系。
3 讨 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脂肪肝组肝功能和血脂均有改变,与其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 5〕。由于ALT多数存在于肝细胞液中,而AST约4/5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当轻微损伤时AST增高不明显〔6〕。脂肪肝患者ALT升高幅度大于AST,说明脂肪肝患者主耍为肝细胞轻度损伤,线粒体等细胞器损伤较轻。2组间各血脂指标的差异,说明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且主要表现为高TG血症,与黄锦荣〔7〕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TG与AST、LDL-c与AST/ALT的正相关关系,提示TG、LDL-c的升高会导致包括线粒体在内的肝细胞实质受到损伤,因为当游离脂肪酸在肝细胞沉积,可导致线粒体肿胀,增加其脆性和膜的通透性〔8〕,使血液AST水平升高。有研究发现即使是正常范围内的ALT增高也会增加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9〕,在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有61%患脂肪肝,可见脂肪肝也是患代谢综合征的高危因素〔10〕。血清ALB作为脂肪酸的载体参与运送脂肪酸,其代偿性升高可增加与血浆TC、TG结合,加强对TC、TG的代谢。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对判别肝脏病理分级和分期具有一定价值〔11〕,因此,血清GLB的升高提示脂肪肝患者有向慢性肝炎发展的趋势。
综上,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血脂特征主要表现为ALT增高、AST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的增高,以及各项血脂指标异常,且部分肝功能和血脂指标(特别是TC、TG)之间密切相关。
〔1〕 | 范建高,朱军,李新建,等.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83-88. |
〔2〕 | 周琦,范建高.体质量变化与脂肪肝[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29(4):261-263. |
〔3〕 | 富京山,左文莉.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86. |
〔4〕 | 王萍玉,谢书阳,杜秀娟.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肝功能等因素的Logist ic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24-1026. |
〔5〕 | 董春富,吴国华.脂肪肝患者血脂、肝功能指标改变的分析[J].检验医学,2005,20(2):160-161. |
〔6〕 | 庞保军,付春生.肝病诊断新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2. |
〔7〕 | 黄锦荣,梁海燕.脂肪肝及其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603-1605. |
〔8〕 | Sheth SG,Gordon FD,Chopra S.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Ann Intern Med,1997,126(20):1603-1605. |
〔9〕 | Wang CC,Lin SK,Tsent YE,et al.Elevation of serum aminotran sferase activity increases risk of carotid ath 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non alcoholic fattyliver disease[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24(8):1411-1416. |
〔10〕 | 徐林发,祝华君,叶林军,等.成年人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6):764-765. |
〔11〕 | 张占卿,陆伟,绕敏,等.血清免疫球蛋白对慢性肝炎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判别价值[J].肝脏,2008,13(4):299-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