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库尔勒市是南北疆交通枢纽,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数上升,吸毒人群特别是少数民族静脉吸毒人群是库尔勒市主要感染人群〔1, 2, 3〕。为了解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情况和高危行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于2008年7-12月,对巴州首府库尔勒市4个社区少数民族静脉吸毒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库尔勒市少数民族较聚集的团结办事处4个社区的少数民族静脉吸毒者。
1.2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取一对一面对面调查、访谈。以匿名方式收集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行为、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措施等。
1.3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在社区招募调查访谈少数民族吸毒者202人,有效问卷202份。其中维吾尔族196人,占97.1%;回族 5人,占2.5%;蒙古族1人,占0.4%。男性188人,占 93.1%;女性14人,占6.9%;已婚/同居68人,占33.7%;未婚99人,占49.0%;离异或丧偶35人,占17.3%。平均年龄 (27.91 ± 6.18)岁,20~40岁184人,占91.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161人,占79.7%;高中以上41人,占20.3%;个体和无业人员132人,占65.4%。
2.2 吸毒者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9.5%(180/202),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6.5%(155/ 202);预防措施知晓率75.6%(153/202)。
2.3 吸毒行为特征本次调查少数民族静脉注射吸毒者使用的毒品均为海洛因。首次吸毒的平均年龄为(22.9 ± 5.9)岁,首次注射吸毒平均年龄为(23.8 ± 5.9)岁。吸毒者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47岁。最近1次、3个月、6个月共针率分别为22.8%(46/202),25.6%(52/202),29.7%(60/202)。第1次注射吸毒的原因,好奇占56.4%(114/202),哥们义气占22.8%(46/202),被人劝说占5.4%(11/202),被人陷害占 8.4%(17/202),尝试飘的感觉占5.4%(11/202),证明自己占1.5%(3/202)。最近1次注射毒品时,与别人或别人与你一起共同使用注射器的人数2人的最多,占81.6%。
2.4 性行为特征29.7%(60/202)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26.6%(54/202)有商业性性行为。最近1次与配偶或同居者、与临时性伴、商业性性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30.4% (61/202),40.0%(80/202),48.0%(97/202)。配偶/同居者同是吸毒者占5.9%(12/202),在一起共用过注射器比率为 5.0%(10/202)。男男性行为占2.5%(5/202),其安全套使用率为40.0%(81/202),HIV感染率为60.0%(3/5)。
2.5 性病感染及求医行为有12.4%(25/202)的吸毒者感染过性病。到性病专科门诊就诊的占28.8%(58/202);自己买药治疗的占28.0%(56/202);到综合医院就诊的占20.0% (40/202),到私人诊所就诊的占16.0%(32/202);不作处理的占8.0%(16/202)。
2.6 干预工作覆盖情况在202名静脉吸毒者中,有42.1% (85/202)接受过清洁针具发放,36.1%(73/202)接受过美沙酮维持治疗;58.4%(118/202)获得同伴教育;35.6%(72/ 202)能获得安全套的发放;56.9%(115/202)获得艾滋病咨询或检测;54.5%(110/202)获得艾滋病性病宣传材料。吸毒者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为电视,占63.4%(128/202)。其他为免费宣传材料占37.6%(76/202),报刊占32.2%(65/ 202),书籍占29.7%(60/202),广播占27.2%(55/202),医生占27.2%(55/202)。
3 讨 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少数民族静脉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中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为89.5%,对性传播知晓率为80.2%,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6.5%,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为75.6%,以上均未达到国家标准〔4〕。对艾滋病感染的危险性以及对艾滋病的歧视还普遍存在。只有62.9%吸毒者知晓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因此,针对少数民族静脉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次调查少数民族静脉吸毒者中维吾尔族占97.1%。少数民族静脉吸毒人群中存在着共用注射器和性交途径传播或感染〔5〕。因此,在少数民族静脉吸毒人群中推广使用安全套、清洁针具交换及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静脉吸毒伙伴主要是同学/朋友,其人际网络关系特点可概括为:“小”(人数少)、“稳”(固定,时间较长)、“密”(交流频繁)、“平”(多无核心人物,关系平等)。通过其社会网络特点,实施同伴教育工作,进行有效干预,将有助于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在毒品注射人群中的传播速度。
〔1〕 | 倪明健,陈晶,王冬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3年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1):1009. |
〔2〕 | 张春强,车慧淑,赵敏.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H 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性病艾滋病,2006,12 (1):69. |
〔3〕 | 张春强,车慧淑.新疆巴州地区2000-2004年HIV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542. |
〔4〕 | 王陇德.预防艾滋病党政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 |
〔5〕 | 张敏英,吴尊友,柔克明.注射毒品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6):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