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阜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辽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中国内地自1992年开始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正式纳入计划免疫,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逐年提高,人群HBsAg阳性率大幅度下降,尤以≤14岁小年龄组最为明显。为了解全人群乙肝流行状况,评价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于2006年9月对辽宁省6个国家疾病监测点进行了全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沈阳、大连、丹东、鞍山、阜新、辽阳6个国家疾病监测点,随机抽取1~59岁常住人口3823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样。
1.2 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肝炎患病史、乙肝病毒暴露史,乙肝疫苗免疫史等。经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入户进行个案调查。(2)血清学检测:对其中≥2周岁人群采集静脉血4mL,对12月龄~2周岁的儿童采集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冻存待检。采用ELISA试剂盒(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保证国家疾病监测点检测结果的可比性,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与结果判定。分析比较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感染标志阳性率,调整阳性率采用抽样权重进行加权估计,应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抽样权重。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乙肝病毒感染标志阳性率(表 1)![]() | 表 1 辽宁省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年龄别阳性率(%)比较 |
调查3823人中,HBsAg阳性119人,阳性率为3.11%;抗-HBs阳性1874人,阳性率为49.02%;抗-HBc阳性673人,阳性率为17.60%。调整阳性率分别为5.24%,40.71%和26.08%。
2.2 不同性别阳性率比较男性1796人中,检出HBsAg阳性63人,阳性率为3.51%;检出抗-HBs阳性909人,阳性率为50.61%;检出抗-HBc阳性327人,阳性率为18.21%。女性2027人中,检出HBsAg阳性56人,阳性率为2.76%;检出抗-HBs阳性965人,阳性率为47.61%;检出抗-HBc阳性346人,阳性率为17.07%。3个感染标志的男性阳性率均高于女性,但HBsAg,抗-HBs与抗-HB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χ2=1.75,χ2=3.44,χ2=0.85,均P>0.05)。
2.3 不同年龄阳性率比较(表 1)表 1可见,1~4岁组的HBsAg阳性率最低,抗-HBs阳性率最高;1~14岁人群中,随年龄增长HBsAg阳性率呈增高趋势,抗-HBs阳性率呈递减趋势。1~14岁与15~59岁人群比较,3个感染标志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64.95,χ2=203.89,χ2=558.21,均P<0.05)。
2.4 不同职业阳性率比较(表 2)![]() | 表 2 辽宁省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职业别阳性率(%)比较 |
表 2可见,HBsAg阳性率最高为医护人员,最低为托幼儿童;抗-HBs阳性率最高为医护人员80.00%,其次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最低为农民;抗-HBc阳性率最高为医护人员,最低为散居儿童。各职业人群3个感染标志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69.59,χ2=297.90,χ2=586.68,均P<0.05)。
2.5 城乡阳性率比较城市户籍调查1876人,检出HBsAg阳性37人,阳性率为1.97%;检出抗-HBs阳性1031人,阳性率为54.96%;检出抗-HBc阳性301人,阳性率为16.04%。农村调查1947人,检出HBsAg阳性83人,阳性率为4.21%;检出抗-HBs阳性843人,阳性率为43.30%;检出抗-HBc阳性372人,阳性率为19.11%。城市户籍人群HBsAg、抗-HBc阳性率低于农村,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15.89,χ2=6.17,χ2=51.98,均P<0.05)。
2.6 不同乙肝疫苗免疫史阳性率比较调查乙肝疫苗免疫史清楚者3415人,其中有免疫史1905人,检出HBsAg阳性15人,阳性率为0.79%;检出抗-HBs阳性1189人,阳性率为62.41%;检出抗-HBc阳性107人,阳性率为5.62%。无免疫史1510人,检出HBsAg阳性85人,阳性率为5.63%;检出抗-HBs阳性549人,阳性率为36.36%;检出抗-HBc阳性471人,阳性率为3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χ2=69.47,χ2=228.84,χ2=391.85,均P<0.05)。
3 讨论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以来,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目前已经达>90%。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1~59岁人群乙肝病毒HBsAg、抗-HBs、抗-HBc调整阳性率分别为5.24%,40.71%,26.08%,与1992年调查结果比较(8.79%,25.93%、40.33%)〔1〕,HBsAg、抗-HBc阳性率分别下降了40.39%,35.33%,抗-HBs阳性率上升了57.00%。其中HBsAg阳性率低于2002年全国3岁以上人群调查结果〔2〕,特别是低年龄组人群,HBsAg阳性率大幅度下降,表明乙肝疫苗接种在预防控制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表明医护人员可能成为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城乡之间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差异可能与城市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于农村有关。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人群比较,HBsAg和抗-HBc阳性率差异也表明了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
可见,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明显降低了乙肝发病率〔3〕,下一步将通过在成人中普及乙肝疫苗的接种,进一步加速控制乙肝进程〔4〕,实现卫生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的乙肝控制目标。
〔1〕 | 戴志澄,祈国明.中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调查(下卷)(1992-1995)[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46-52. |
〔2〕 | 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等.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655-658. |
〔3〕 | 黄城孝,许二萍.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与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2):1108. |
〔4〕 | 庄辉.加强对新生儿以外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