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学教研室;
3.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尿酸(UA)是核酸中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一般认为UA值男性> 416 mm o l/L,女性> 357 m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1〕。高尿酸血症是人体嘌呤代谢紊乱的表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共同的饮食等环境因素及病理代谢机制的影响下,高尿酸血症常和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同时存在〔2〕。近年来,女性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人数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腹型肥胖在城市中年女性中也较多见,这些均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检测了791名女性人群血清尿酸水平、血脂和血糖等指标,并随机选择其中部分人群做病例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女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和尿酸及上述指标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5年1-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各单位体检的791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按照女性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1〕:女性血尿酸> 357μmol/L确诊为病例组,共计191例;同期在该院体检的血尿酸≤357μmol/L女性共计600人,随机选择其中346人作为对照组,调查对象年龄为20~70岁。
1.2 方法(1)生化指标的检测:禁食12 h后采集静脉血 2 mL,分离血清,血尿酸(UA)、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葡萄糖的测定均由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剂盒(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2)身高、体重的测量;腰围、臀围测定: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
1.3 统计分析采用软件Epidata3.0软件进行录入,应用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段女性尿酸水平的比较(表 1)![]() | 表 1 不同年龄段女性尿酸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比较 |
不同年龄段女性尿酸水平(F=15.328,P < 0.05)及高尿酸血症分布(X2 =31.381,P < 0.05),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尿酸值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逐步升高,50岁~和60岁~组与低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平均绝经年龄前后女性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分布 (表 2)![]() | 表 2 绝经年龄前后女性尿酸值(μmo l/L)水平和高尿酸血症分布(x±s) |
女性绝经前后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42,P < 0.001);绝经前后高尿酸血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1,P < 0.001),绝经后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绝经前高,且绝经后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血尿酸值均高于绝经前人群。
2.3 女性高尿酸血症组与对照组血糖、血脂水平(表 3)![]() | 表 3 女性高尿酸血症组与对照组血糖、血脂水平(x±s) |
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腰臀比、体质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 论本研究显示,女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4.15%,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酸不断增加,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3〕。在平均绝经年龄前后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后血尿酸值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较绝经前增高。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肾功能逐渐减退,血尿酸的排泄随之减少〔4〕。此外,由于雌激素可促进尿酸的排泄〔5〕,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功能减退从而使尿酸排泄受影响,这是女性绝经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异常、肥胖、糖尿病与尿酸代谢有相关性,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6, 7, 8〕。流行病学调查表明,75%~85%痛风患者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患者有高尿酸血症患者亦有占26%,临床上多数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有超重或肥胖〔9〕。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组BMI、WHR、血糖、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研究表明,瘦素(Leptin)水平可能是肥胖和高尿酸血症的中间环节,瘦素可能通过直接减少尿酸的肾脏排泄而导致高尿酸血症〔10〕。嘌呤的分解代谢增强和尿酸的生成增加是糖尿病的特点,而糖尿病又可加重肾微血管病变,以致肾脏对尿酸的清除下降,生成的增加和清除率下降,是糖尿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之一。女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原因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1〕 | 沈漪萍,江泽友.高尿酸血症与相关疾病的探讨[J].四川医学,2005,11(26):1218-1219. |
〔2〕 | 丁丽丽,姚华,姚文海,等.不同年龄男性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7):474-476. |
〔3〕 | 孙玉萍,姚华,艾木拉江·买买提艾力,等.汉族和维吾尔族居民血尿酸及高尿酸血症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185-187. |
〔4〕 | 李黎.高尿酸血症97例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0,5(14):2666-2667. |
〔5〕 | 丁丽丽,徐菲丽,闰宏宇,等.男性血尿酸水平与肥胖、血压及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6):580-584. |
〔6〕 | 李德环,王颜刚.高尿酸血症和肥胖、脂代谢紊乱[J].青岛医药卫生,2005,37(5):357-358. |
〔7〕 | 姚华,孙玉萍,王秋云,等.维吾尔族与汉族尿酸水平与糖、脂代谢紊乱关系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6):539-542. |
〔8〕 | 贾少丹,王颜刚,李靖,等.高尿酸血症病人胰岛B细胞功能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456-458. |
〔9〕 | 孙玉萍,李清,姚华,等,不同民族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病相关指标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5):584-586. |
〔10〕 | Bedir A,Topbas M,Tanyefi F,et al. Leptin might be a regulator of serumuric acid concentration sinhumans[J].J pn Heart J,2003,144(4):527-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