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根据Nm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Nm可分为13个血清群。2000年以前,流脑致病的血清群主要为A、B、C群,3个血清群所引起的病例占全世界病例的90%〔1〕。2001年以前中国的Nm菌群流行以A群为主,但随着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广泛使用,C群Nm逐渐成为我国流行的优势菌株〔2, 3〕。目前国内报道在病人分离出A、B、C群以外Nm的省份有广西、广东等〔4, 5〕,均为W135群。为了解健康人群流脑W135群和Y群抗体水平,做好W135群和Y群流脑疫情的预警预测,2008年9-10月在安徽省合肥市进行了健康人群W135群和Y群流脑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8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合肥市选择未患过流脑及未与流脑患者有过接触的健康人群,且均无流脑Y群及W135群疫苗接种史。调查分< 1岁、2~ 5岁,6~10岁,11~15岁,16~20岁,21~30岁6个年龄组,共调查1 184人。
1.2 方法通过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一般信息,同时采集监测对象静脉血液≥2 mL,及时冷藏运送至实验室,分离血清后在-20℃以下低温保存待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采用国产W135、Y群流脑IgG抗体ELISA试剂 (定量,在有效期内使用),运用标准曲线法测定及计算抗体浓度〔6〕。操作步骤及抗体浓度计算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实验结果按照国际通用标准〔7〕,即抗体浓度抗体≥2 μg/mL时,判为阳性。
1.3 统计分析通过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由于抗体浓度呈非正态分布,采用几何平均浓度(GMC)描述抗体的集中趋势;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抗体含量差异,对抗体浓度取对数值,数据转化成正态分布后再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2 结 果 2.1 抗体浓度测定总体情况共检测1 184人份血清标本,W135群抗体GMC为1.32 μg/mL,阳性率为20.9%;Y群抗体GMC为2.33 μg/mL,阳性率为61.8%。
2.2 城乡人群抗体水平比较农村监测355人,城市监测 829人,城市Y群抗体阳性率为67.6%,高于农村的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P=0.022)。对2组GMC的对数进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2,P=0.089);城市W135群抗体阳性率为16.4%,低于农村的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但2组抗体的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15,P=0.35)。
2.3 不同性别及年龄人群抗体阳性率及GMC (表 1)![]() | 表 1 不同性别及年龄人群Y 群及W135 群抗体水平分布 |
男女性Y群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几何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135群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浓度几何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从各年龄段看,Y群抗体阳性率和GMC从小年龄组到大年龄组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96,P=0.000),GMC也有明显差异(F= 21.331,P=0.000);较高W135群抗体阳性率< 1岁组为 38.3%,2岁以后呈下降趋势,之后又随年龄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P=0.000),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08,P=0.000)。
3 讨 论虽然合肥市健康人群Y群流脑抗体阳性率达到61.8%,W135达到20.9%,但是人群的抗体GMC较低,一旦发生 W135群和Y群流脑疫情流行,可能会引起局部流行。有计划地在人群中接种含有W135群和Y群的流脑疫苗是必要的。
健康人群中存在一定的抗体阳性率可能与人群中有流脑 Y群和W135群隐性感染有关,也不能排除A群、C群与Y群和W135群的交叉反应。农村与城市的抗体水平差异不明显,Y群的抗体水平女性高于男性,但GMC绝对值相差也不明显。从年龄分布看,Y群阳性率按照年龄组从小到大呈上升趋势,W135群抗体水平< 1岁组较高,其余年龄组的阳性率和抗体浓度按年龄从小到大呈上升趋势,原因为新生儿出生时体内有来自母体的抗体〔8〕,且与年龄增大后接触隐性感染的机会增加有关。
近几年国内进行健康人群流脑Y群和W135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为,广西(W135群抗体阳性率6.69%),深圳(Y群抗体阳性率32.4%,W135群41.8%),江苏丹阳(Y群抗体阳性率4.89%,W135群26.22%)〔9, 10〕,本次调查结果与其他省份的结果不同,可能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不同有关。国外有研究对ELISA和SBA两种方法比较得出,对于W135群流脑抗体,ELISA法的标准定为≥4 μg/mL具有保护性所得出的结果与SBA试验结果较为一致〔11〕。因此,建议在流脑抗体水平检测试剂和检测方法方面,应制定统一标准试剂检定、质控等 措施,确保全国各实验室的检测具有科学性和可比性。
〔1〕 | 胡敬绪.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监测与预防[J].中国计划免疫,2001,7(5):300-303. |
〔2〕 | 邵祝军,徐丽,高源,等.中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菌株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41-543. |
〔3〕 | 孟军,万强,付荣华.大连市2004-2005年流脑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621. |
〔4〕 | 林玫,杨进业,权怡,等.广西首例W135群流脑病例流行病学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08,14(3):143-144. |
〔5〕 | 黄泓滟,王晓萍,靳玉惠,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实验室不同方法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09,24(7):492-494. |
〔6〕 | 鞠长燕,温群文,段永翔,等.深圳市健康人群2005-2006年 A、C、Y和W135群流脑抗体水平的测定[J].华南预防医学, 2008,34(3):29-31. |
〔7〕 | Balmer P,Borrow R.Serologic correlates of protection for evaluating the response to meningococcal vaccines[J].Expert Rev Vaccines,2004,3:89-99. |
〔8〕 |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125-132. |
〔9〕 | 龚健,李翠云,权怡,等.广西自然人群中流脑W135群免疫和带菌状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6):3139-3140. |
〔10〕 | 伍传宏,袁卫健,杭纪红,等.健康人群135群、Y群流脑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江苏卫生保健,2007,9(5):20. |
〔11〕 | Amina AH,Saacou D,Ali EM,et al.Prospective survey on carriage of Neisseria meningitidis and protective immunity to meningococci in school children in Niamey:focus on serogroup W135[J].Micorbes and Infection,2006,8:2098-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