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是指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1〕。进食零食的种类、数量等均会影响到营养素和能量的供给。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平衡的膳食不但可以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还可以避免很多营养相关疾病如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等的发生。为了解陕西省西安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于2008年6月进行了调查,为探讨可能的干预模式、指导中小学生零食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3个城区6所普通中小学的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调查共获得三年级以上学生的问卷1639份,其中,有效问卷1611份,有效率为98.29%。三年级以上小学生853人,占52.9%,中学生758人,占47.1%。男生772人,占47.9%,女生839人,占52.1%。年龄为7.6~20.4岁,平均为12.9岁。
1.2 方法采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设计的饮食问卷(包括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进行调查。学生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不同场所(家里、学校和其他地方)食用零食、零食消费种类及选择零食时考虑的原因等;家长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出生日期和家长的文化、职业、民族等情况。以班为单位统一发放问卷,学生问卷由学生自行填写,家长问卷由学生带回家长填写,限期交回。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02设计录入程序,双录入方法保证资料准确无误。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类资料用频数和率表示,不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中小学生不同地点食用零食情况 (表 1)![]() | 表 1 中小学生在不同地点食用零食情况 |
有98.6%中小学生经常在家食用零食,在其他地方和学校食用零食的分别为90.7%,87.4%,不同地点食用零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374,P < 0.05)。不同地点女生食用零食的比例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在学校食用零食的比例明显高于小学生。
2.2 中小学生食用零食种类中小学生较常食用的零食为冷饮,较少食用的零食为蜜饯类。在家、学校及其他地方(如路上、商店等)食用冷饮的比例分别为61.5%,49.6%,65.5%;食用蜜饯类的比例分别为23.6%,11.1%,13.5%。73.9%中小学生在家最常食用的是新鲜果蔬类。中小学生最爱吃的5种零食为饮料、冷饮、奶及奶制品、新鲜果蔬、谷类,食用的比例分别为29.8%,20.9%,9.1%,8.5%,8.0%。此外,小学生还爱吃膨化食品(7.4%)和薯类(7.6%)。
2.3 中小学生零食的提供者75.4%的中小学生在家的零食由母亲提供;在学校和其他地方由自己购买,比例分别为74.9%,72.4%。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购买零食的比例有所增加,在家、学校、其他地方中学生自己购买零食的比例(66.0%,90.7%,86.4%)明显高于小学生(35.7%,58.2%,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家2=142.735,χ学校2=190.874,χ其他2=123.432,均P < 0.05)。小学生在学校和其他地方让母亲提供零食的比例(34.8%,42.8%)明显高于中学生(11.0%,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学校2=110.199,χ2其他=65.182,均P < 0.05)。
2.4 中小学生选择零食的原因 (表 2)![]() | 表 2 中小学生选择零食的原因 |
76.3%的中小学生在选择零食时主要考虑的是好吃,33.9%考虑健康有营养,27.9%考虑干净卫生。22.0%的中学生受很多同学喜欢吃的因素影响。
3 讨 论本调查结果表明,西安市中小学生食用零食比例高于全国水平〔2〕。在家最常食用的零食是新鲜果蔬,在学校和其他地方最常食用的是冷饮。女生食用零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与她们想用零食代替正餐来控制体重有关。
中小学生最爱食用的零食是饮料。一般饮料含糖量较高,属于高能量的零食,经常食用易引起肥胖、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龋齿〔3〕、性早熟〔4〕等,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此外,中学生还爱吃奶及奶制品和新鲜果蔬这类健康的零食,小学生则爱吃膨化食品和薯类。中小学生在家食用零食由母亲准备,在学校和其他地方则由自己购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购买零食的比例有所增加,提示中学生在选择零食方面比小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中学生对营养素缺乏及其健康问题了解较差〔5〕,他们在选择零食时主要考虑的是好吃,其次考虑是否健康有营养,同伴对其选择零食也有影响,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中小学生的零食消费不十分合理,营养质量不高,高糖,高能量的零食食用较多,健康零食食用较少。因此,应开展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营养健康教育,引导他们选择健康合理的零食。
〔1〕 |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23. |
〔2〕 | 于冬梅,张兵,赵丽云,等.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状况[J].卫生研究,2008,37(6):710-713. |
〔3〕 | 潘雯怡,蒋友伦.关于上海市高中生饮料健康消费研究-瓶子里的健康(上)[J].行业信息与市场动态,2009,12(5):42-45. |
〔4〕 | 龚林,颜春荣,黄美娥,等.深圳市儿童性早熟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4):269-272. |
〔5〕 | 徐越,张新卫,张雪海,等.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69-1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