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10, Vol. 26 Issue (5): 591-591   PDF    
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在亚砷酸钠诱导凋亡中作用
罗鹏, 王赟, 张爱华, 张开菊, 曾小盼    
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550004
关键词: L-02细胞     细胞凋亡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有研究表明,砷可以引起机体内砷致机体脂质过氧化的产生及抗氧化能力降低,从而造成机体的氧化损伤1, 2。而肝脏是砷主要累及的靶组织3,但砷对肝细胞的作用特点研究较少。研究提示,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在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 5。为了进一步探讨砷对肝细胞的凋亡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胞浆中ROS、ΔΨm水平,并探讨ROS和ΔΨm在NaAsO2诱导L-02肝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1)材料:人肝细胞株(L-02)细胞(中科院上海细胞库);RPM I1640培养液(美国Gibco公司);优级胎牛血清(天津灏阳生物制品有限公司);NaAsO2、罗丹明123、双氢罗丹明123(美国Sigma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胰蛋白酶1:250(美国Amresco公司);Annexin V-F 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主要仪器:BD FACSArray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TE2000-U+DXM1200倒置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 MCO-15AC CO2培养箱(日本Sanyo公司);M ILL I-Q超纯水器(美国Millipore公司)。(2)细胞培养与给药方式: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RPM I1640培养基,5% CO2、37℃条件下培养,选择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实验组加入NaAsO2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0,100,150μmol/L,给药24 h后收获细胞。(3)细胞凋亡检测:Annexin V-FITC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4)胞内活性氧水平检测:不同浓度NaAsO2作用24 h后,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加入双氢罗丹明123使其终浓度为2μmol/L,37℃避光3 h后收集细胞,PBS重悬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5)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检测:前述方法处理细胞后,加入罗丹明123使其终浓度为2μg/mL,37 ℃避光30 min,PBS重悬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6)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

结 果

NaAsO2对L-02肝细胞ROSΔΨm和细胞凋亡影响(表 1):由表 1可知,与对照比较,ROS生成量明显增高,除50μmol/L NaAsO2组之外,100、150μmol/L NaAs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与对照比较,50,100,150 μmol/L NaAsO2组的ΔΨm随剂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lt; 0.01),呈剂量-反应关系,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表 1 NaAsO2 对L - 02肝细胞ROS、ΔΨm和 细胞凋亡的影响(n= 3, ± s )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NaAsO2在较低浓度时即可引起L-02肝细胞ROS生成量增多和细胞凋亡率增加,ROS生成量、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 P < 0.01)。推测细胞在NaAsO2的作用下可以诱发细胞内的脂质过氧化,引起ROS生成量的增加从而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因此,ROS的堆积可能是NaAsO2诱导L-02肝细胞发生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NaAsO2处理L-02肝细胞后ΔΨm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而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表明NaAsO2引发的细胞凋亡与ΔΨm降低密切相关,而ΔΨm降低又与NaAsO2诱导产生过多的ROS引起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密不可分。

本研究发现,ROS的堆积可以诱发ΔΨm降低和细胞发生凋亡,故推测6, 7, 8, 9ROS诱导细胞凋亡的途径可能是通过 ROS的堆积导致线粒体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和结构功能受损,诱发线粒体的渗透性转运孔(MPTP)打开,使得水、各种离子成分和可溶性物进入线粒体,造成质子电化学梯度耗散,ΔΨm降低,引起核膜的破裂和蛋白质活性物质如细胞色素C (Cyto-c)、凋亡诱导因子(apop tosis-inducing factor,A IF)等的释放,继之Caspase瀑布式活化,最终导致细胞凋亡。NaAsO2对L-02肝细胞凋亡机制是否引起Cyto-c、Caspase等发生改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蒋玲,李玲,吴君,等.氧化应激致慢性水砷暴露小鼠肝损伤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5):593-595.
〔2〕 罗鹏,张爱华,洪峰,等.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体内氧化与抗氧化系统损伤的观察[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0,19(1):10-12.
〔3〕 杨大平,张爱华,李军,等.燃煤型污染砷中毒与肝损害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140-1141.
〔4〕 杨大平,张爱华,李军,等.燃煤型污染砷中毒与肝损害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140-1141.
〔5〕 周彦娇,张勇,姚智.活性氧在线粒体凋亡信号传导中的调节作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6):746-750.
〔6〕 景亚武,易静,高飞,等.活性氧:从毒性分子到信号分子[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25(4):197-202.
〔7〕 阳东荣,陈昭典,单玉喜.三氧化二砷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Caspase-3活性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20-22.
〔8〕 田婷,毛伟平,张超,等.镉致HEK293细胞凋亡中氧化应激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192-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