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是综合医院的窗口,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繁重的科室。为探讨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11-22,找出提高医护人员身心健康水平的方法。本研究于2007年对辽宁省沈阳市6所综合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在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对存在身心健康问题的部分人员进行干预,同时设立对照组,定期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评估〔3〕,探索对于特殊岗位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调查沈阳市6所市属综合医院急诊科在职医护人员736人。入组标准:(1)医护人员知情,并愿意合作;(2)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者;(3)在急诊室工作年限≥2年;(4)将经心理测评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09人随机分为2组,年龄23~45岁,其中医生平均年龄(34100±8163)岁,护士平均年龄(25103±6147)岁。一组为干预组108人,其中男性49人,女性59人;医生38人,占35119%;护士70人,占64181%。另一组为对照组101人,其中男性44人,女性57人;医生40人,占39160%;护士61人,占60140%。
1.2 方法 1.2.1 基线评估选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表有90个条目。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8个因子。每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142。指导参与人员自行回答。问卷回答不全视为无效问卷,分析时不予纳入。共发放问卷736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725份,有效率为98.51%。从回收问卷中选出209份SCL-90总分和各项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组的问卷〔5〕。
1.2.2 干预措施干预组由专业心理治疗师每2周进行1次心理健康讲座、医患关系处理辅导讲座及发放心理健康宣传单页。对其中有心理健康问题、情绪问题的个体进行个别心理治疗。对照组医护人员未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在干预3,6,12个月时分别再次进行SCL-90测量。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SCL-90总平均分和各因子平均分与全国常模进行单一样本t检验,不同性别、医生与护士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组、对照组和全国常模之间进行方差分析,观察干预时段内总体变化趋势。
2 结 果 2.1 基线结果 2.1.1 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入选的209名医护人员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1)。
2.1.2 不同性别医护人员SCL-90评分比较女性医护人员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男性,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敏感和敌对因子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3 医生与护士SCL-90评分比较护士除恐怖外各因子分均高于医生,其中焦虑和敌对因子分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均分及其他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4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实施前SCL-90评分比较(表 1)由表 1可见,2组间各项因子分数趋于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表 1 干预组与对照组SCL-90评分比较(![]() |
干预3个月时干预组SCL-90总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躯体化和抑郁2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5)。焦虑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因子项除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略高于对照组外,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2 不同组别干预6个月SCL-90评分比较干预6个月时干预组SCL-90总分值下降明显(P<0.05)。其中人际敏感和恐怖2项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抑郁和焦虑3项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因子项除强迫、敌对略高于对照组外,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3 不同组别干预12个月SCL-90评分比较(表 2)干预12个月时干预组SCL-90总分值较6个月时变化很小,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5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迫、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4项因子数值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各项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已趋于正常水平。对照组较常模各项因子分升高明显(P<0.01)。
![]() |
表 2 干预12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及全国常模SCL-90评分比较(![]() |
干预组在干预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干预措施有效。特别是前6个月下降明显,后6个月变化较小,但干预结束时已趋于正常水平。对照组起伏不定但整体略有上升趋势。
起伏不定但整体略有上升趋势。 3 讨 论调查结果表明,6所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SCL-90测评结果中有209人存在心理问题。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8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1〕。提示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使他们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心身健康受到影响,易出现一定心身症状。女性医护人员抗应激能力较差,可能与不同性别之间心理问题发生的差异性与两者之间情感表达的差异性有关〔6〕。护士除恐怖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均高于医生,但除焦虑和敌对因子外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护士的工作性质、知识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有关〔7〕。
干预3个月的复测结果中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和精 神病性5项因子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 在短期干预内并未使心理症状减轻,干预时间不能过短〔8〕。在 干预6个月后,仅强迫和敌对2项因子略高于对照组。
从对照组在干预期间的变化情况看,各项分值有升高现象,表明紧张繁重的急诊室工作,并不能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状况自行缓解,而且有越来越重的可能性。只有掌握维护心 理健康的技巧以及改进管理措施,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才能缓 解或消除工作疲惫感,保持心身健康,才能保持满意的医疗护 理服务质量〔9〕。
〔1〕 | 郭权.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1):42-43. |
〔2〕 | 刘景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1326-1327. |
〔3〕 | 张玉凤,高永玲.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7):44-45. |
〔4〕 |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2):68. |
〔5〕 |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6-27. |
〔6〕 | Adersion KM,M anuelG.Gender d ifferen ces in reported stress response to the Lom a Priceta earthquake[J].S ex R o les,1994,30(910):725-733. |
〔7〕 | 卢莉.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936-937. |
〔8〕 | 杨菊贤,许左隽.在综合性医院中应用CCM D-3的讨论[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3):169-171. |
〔9〕 | 孙晓敏.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7,13(34):3381-33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