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急、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并且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故寻找有效的抗 HBV药物是当务之急。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乙肝渐成热点〔2〕,但尚缺乏研究依据。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细胞是能够表达HBV抗原和分泌完整HBV颗粒的肝胚瘤细胞系,为抗HBV药物的筛选提供了基础物质〔3〕。本研究利用 HBV的体外增殖系统2215细胞系对多种中药提取物进行了抗HBV活性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2215细胞以带有HBV-DNA全基因组的重组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获得,能向培养上清中稳定地分泌HBsAg、HBeAg和完整HBV颗粒。(武汉大学保藏中心)。
1.1.2 试剂与仪器MEM培养液,胎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HBsAg、HBeAg EL ISA检测试剂盒(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培养板,96孔板,24孔板(美国Corning公司);二氧化碳孵箱(美B IO-tec公司)。
1.1.3 中药乙醇提取物本实验室自制:分别称取单味中药 20 g,加蒸馏水浸泡30 min后,再加蒸馏水于高出药材2~3 cm,用武火煎至微沸,再以文火煎煮30 min,将药液用4层纱布滤出;重新加蒸馏水至药材表面,用武火煎至微沸,再以文火煎煮30 min,将药液用4层纱布滤出;合并上述2种滤出液,再将药液浓缩至20 mL左右,冷却后加食用酒精20 mL左右,过夜,过滤,滤液蒸馏,得无食用酒精的药液,调pH 7.2~ 7.4,稀释至20 mL,消毒,冰冻离心沉淀,4℃保存备用。药液生药含量为1 g/mL。按照此方法煎制香薷、鬼箭羽、苦参、黄连、穿心莲、连钱草、茜草、莲子心、锁阳、金荞麦、紫苏叶、黄芩、胡黄连、栀子、桑葚、佩兰、石榴皮、黄芪、女贞子、吴茱萸、生麻黄、辣廖、肿节风、棉花根、山豆根、使君子、地耳草、木瓜、甘草、党参共30味药,最终生药浓度为1 g/mL。30味药分别用EL ISA方法进行HBsAg、HBeAg检测。
1.2 方 法 1.2.1 2215细胞培养参照文献〔4〕。
1.2.2 药物对细胞毒性试验中药提取物(1 g/mL)用培养液2倍稀释成7个终浓度:100,50,25,12.5,6.25,3.125,1.56 mg/mL,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每浓度3孔,每孔20μL,培养 4 d,观察药物对细胞的毒性,设空白细胞对照。由于药液颜色深,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CPE)〔5〕。病变程度分5级:完全圆化变形为5,病变75%为4,病变50%为3,病变25%为2,无病变为1。
1.2.3 HBsAg、HBeAg抑制试验每10万个/mL 2215细胞接种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0.9 mL,37℃ 5% CO2培养24 h。加无毒浓度以下2倍稀释试验药液,3个稀释度,每浓度3孔,37℃ 5% CO2培养第4 d收取培养液,测定HBsAg和 HBeAg。实验设HBsAg、HBeAg阳性和阴性对照、细胞对照和空白对照。
1.2.4 HBsAg、HBeAg测定EL ISA检测试剂盒测定,方法按说明书。
1.2.5 药物效果计算(1)抗原抑制百分率=(细胞对照A值-药物A值)/(细胞对照A值-空白对照A值);(2)半数有效浓度(IC50);半数有毒浓度(TC50);最大无毒浓度(TC0) (3)治疗指数(SI):SI=TC50/IC50,SI > 2为有效,1 < SI < 2有毒有效,SI < 1为毒性作用;(4)判定标准:抑制率< 30%为无效、30%~50%为有轻度抑制、> 50%为有明显抑制作用。
2 结 果 2.1 中药提取物对2215细胞分泌的HBeAg抑制作用(表 1)![]() | 表 1 6味中药提取物对2215细胞分泌HBeAg 4 d后抑制作用 |
![]() | 表 2 18味中药提取物对2215细胞分泌HBsAg 4 d后抑制作用 |
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提取物在2215细胞培养中对HB2 sAg、HBeAg表达作用,随着中药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抑制率增加。HBV DNA克隆转染人肝癌细胞(Hep G2)的2215细胞系,经自行传代培养,能长期稳定地向培养上清中分泌HBsAg、HBeAg和HBV颗粒,是体外抗HBV药物筛选的很好模型。30味中药从清热解毒药及补气药中选取。本实验室采用的乙醇提取方法制备的药液含杂质少,减轻了对细胞的危害。结果显示,在30味中药提取物对2215细胞的抑制实验研究中,18味中药提取物对抑制HBsAg的分泌作用明显,最高抑制率可达89.7%;6味中药提取物对抑制 HBeAg的分泌作用明显,最高抑制率为73.6%;6味中药提取物对抑制HBsAg、HBeAg作用明显,治疗指数均> 2,为有效低毒的药物。其中石榴皮在最高无毒浓度(TC0)为25 mg/mL时,对HBsAg、HBeAg平均抑制率分别为82.07%和73.6%,地耳草在最高无毒浓度12.5 mg/mL时对HBsAg、HBeAg平均抑制率分别为71.2%和72.6%等,抑制作用十分明显。甘草、木瓜、党参对2种抗原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其他药物对 2种抗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因毒性过强,还有待研究。
〔1〕 | 何苗,苏洪英,贾志芳,等.原发性肝癌与HBV、HCV感染关系 [J].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6):709-710. |
〔2〕 | 周艳萌,吴中明.土贝母皂甙对HBV转染的HepG 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 28(2):112-114. |
〔3〕 | 管世鹤,卢银平,刘华平.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及其抗原的检测[J].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2006,29 (1)1:5-6. |
〔4〕 | 潘小姣,杨柯,曾金强,等.田基黄不同提取物含药血清体外抗乙肝和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 (5):1076-1078. |
〔5〕 | 张秀桥,黄凤娇,陈家春,等.璋牙菜中咄酮类提取物抗HBV体外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6,29(7):697-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