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3. 山东省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男男性接触者(MSM)是艾滋病(AIDS)传播的高危和核心人群〔1-2〕。2007年中国现有的65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中, 估计MSM占7.3%〔3〕。中国约有1 782万的MSM〔4〕, 由于该人群性行为活跃且规模大, 使商业男男性行为有很大的市场。男男性服务者(MB)作为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类特殊人群, 其暴露于H IV感染和传播的高度风险中。为了解MB的-般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 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于2007年10-l2月对山东省济南、青岛、烟台、滨州和潍坊市的MB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次调查的MB均为最近1年向男性提供商业性性服务的人群, 主要来源为酒吧、夜总会、茶吧、浴池、桑拿等娱乐场所。共调查116人。
1.2 方法在知情同意和保密原则下,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MB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测量问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每个问卷包括20个条目, 4级评分(1~4分), 单个条E1分数> 2, 说明焦虑抑郁症状较严重。以SAS标准分为标准判断焦虑程度, SAS标准分 < 50为无焦虑, 50≤SAS标准分 < 60为轻度焦虑, 60≤SAS标准分 < 70为中度焦虑, SAS标准分≥70为重度焦虑; 以抑郁严重指数为标准判断抑郁程度, 该指数范围为0.25-1, 抑郁严重指数 < 0.5为无抑郁, 0.5≤抑郁严重指数 < 0.6为轻度抑郁, 0.6≤抑郁严重指数 < 0.7为中度抑郁, 抑郁严重指数≥0.7为重度抑郁。
1.3 统计分析应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2.1 -般特征116名MB的年龄为16~48岁, 平均年龄为(23.14-4.9)岁; 其中 < 20岁的占15.5%, 20岁~占77.6%, 30岁~占6.9%;92.3%的MB未婚, 在婚/同居者占6.0%, 离异或丧偶者占1.7%;初中及以下学历占l8.1%, 高中/中专占34.5%, 大学/大专及以上占47.4%;37.9%从事商业服务, 24.1%为学生, 11.2%待业, 其余26.8%为工人、干部职员、民工、农民等。
2.2 MB人群焦虑症状程度116名MB, 54人患有焦虑症, 占46.56%;轻、中和重度焦虑分别为31.89%, 12.07%和2.60%。
2.3 MB人群SAS量表得分与常模比较(表 1)![]() |
表 1 MB人群SAS量表部分条目、标准得分与常模比较情况(x±s) |
116名MB的SAS标准得分最低28分, 最高73.0分, 平均(48.1±10.6)分; 各条目得分、标准得分情况以及与常模(n=1158)〔6〕比较可见, 除不幸预感、静坐不能和多汗3项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他各项得分均高于常模。条目得分> 2分的有呼吸困难和睡眠障碍, 说明该人群存在较多焦虑相关表现, 其中尤以呼吸困难和睡眠障碍2项较为严重。
2.4 人群抑郁症状程度MB116人中, 患有抑郁的有79人, 占68.11%;轻、中和重度抑郁分别为20.69%, 44.83%和2.59%。
2.5 MB人群SDS量表得分与常模比较(表 2)![]() |
表 2 MB人群SDS量表部分条目、标准得分与常模比较情况(x±s) |
116名MB的SDS标准得分最低25分, 最高74分, 平均(53.21±12.7)分; 各条目得分、总分、标准得分情况以及与常模(n=705)〔7〕比较可见, 除情绪的晨重晚轻、性欲减退和决断困难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他各项均高于常模, 条目得分> 2分的有食欲减退、思维混乱、能力减退、绝望、无用感、空虚感和兴趣丧失。说明MB人群普遍存在抑郁相关症状, 其中食欲减退、思维混乱和能力减退等表现较为严重。
3 讨论本次调查的MB较年轻, 文化程度较高, 与国内对MSM的研究基本-致〔8〕。但MB多未婚, 主要为从事商业服务者、学生和待业者, 性行为更活跃, 流动性更大, 增加了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工作难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 MB心理异常现象普遍存在, 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人群, 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国内对MSM心理状况的研究〔9〕。MB的焦虑和抑郁可能与普通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如性取向、性行为等不同有关, 从而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较强的压力所致。MB的异常心理对其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MB作为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和核心人群, 对该人群开展有效的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工作对艾滋病防治有重要作用。建议结合该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
[1] | 陆朝国, 袁飞, 石作宏, 等. 男男同性恋人群HIV感染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11) : 1320–1321. |
[2] | 邓艳红, 王明, 董海英, 等. 昆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10) : 1237–1239. |
[3] | 卫生部.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年)[R].2007.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GLHL200807012.htm |
[4] | 张北川, 李秀芳, 史同新, 等. 对中国男同/双性爱者人口数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的初步估测[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 8(4) : 198. |
[5] | 汪向东, 姜长青.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31-35. |
[6] | 吴文源. 焦虑自评量表SAS[J]. 上海精神医学, 1990(增刊) : 2–44. |
[7] | 张瑶编. 抑郁自评量表及抑郁问卷使用指导书[M]. 北京: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 1994: 3. |
[8] | 曾婧, 余庆, 许珊丹, 等. 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相关态度及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12) : 1422–1423. |
[9] | 郑迎军, 王再幸, 许娟, 等. 男男性接触者社会心理特征[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 13(6) : 65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