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 武警福建省边防总队海警第一支队卫生队;
4.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 目前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升高。研究表明,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共存, 如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等"〔1-2〕, 而这些均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的表现。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于2007年1-8月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调查,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 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7年1-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员。纳入标准为:健康体检居民, 年龄2O~75岁; 检查前3d清淡饮食, 避免进食海鲜, 剔除饮食未控制者。
1.2 检查方法采集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尿酸酶法测定血尿酸, 氧化物酶法测定血脂及血糖, 体质指数(BMI)、血压测量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诊断标准:HUA按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4〕:男性血尿酸(UA)>417 μmol/L, 女性UA>357 μmol/L; MS及各组分诊断标准: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制定了我国代谢综合征标准〔5〕, 具备以下4项MS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 包括:(1)体质指数(BMI)>25 kg/m2; (2)高血糖:空腹血糖(FPG)>16.1 mmol/L, 或餐后2 h血糠>17.8 mmol/L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 (3)收缩压(SBP)≥140 mmHg (18.66 kV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12.00 kPa)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4)甘油三酯(TG)≥1.7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 < 0.9 mmol/L, 女性 < 1.0mmol/L。
1.3 统计分析应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 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表 1)![]() |
表 1 不同年龄、性别高尿酸血癌患者分布 |
本次调查3884人, 其中男性2221人, 女性(不包括孕妇)1663人。男性平均年龄(45.82±15.21)岁, 女性平均年龄(43.00±13.43)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不同组别相关生化指标比较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高尿酸血症组759例和尿酸正常组3125例。结果表明, 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 高尿酸血症组年龄较大, 在调整年龄性别影响后, 高尿酸血症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及BMI等指标均高于血尿酸正常组, 而HDL-C水平低于血尿酸正常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不同组别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异常率比较(表 2)![]() |
表 2 不同组别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检出率比较 |
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 高尿酸血症组合并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均较高。其中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为12.25%, 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为23.89%, 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为45.45%, 高收缩压发生率为15.81%, 高舒张压发生率为14.76%, 肥胖发生率为44.66%, 高血糖发生率为9.75%, 低HDL-C发生率为6.06%。
2.4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关系多因素分析(表 3)![]() |
表 3 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应用二项多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年龄、性别、职业、经济状况及上述相关生化指标等l4项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高尿酸血症与女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舒张压等5项指标密切相关, 其中女性为保护因素, 可降低患高尿酸血症的危险, 其他因素均为高尿酸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3 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 高尿酸血症好发于男性, < 60岁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但60岁一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为男性的0.37倍, 提示除性激素影响外, 随年龄的增加, 肾脏对尿酸的清除率下降也是老年人易发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6〕。本研究也显示, 高尿酸血症与肥胖密切相关, 高尿酸血症者肥胖发生率为44.66%, 高于血尿酸正常者的12.50%, 肥胖者发生高尿酸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09倍, 与邵继红等〔7〕研究结果相似。因此, 控制体重可能起到预防高尿酸血症的作用, 进而减少其他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表明, 高尿酸血症是血脂异常的一种表现〔8〕。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与高尿酸血症的联系密切, 联系强度(OR值)分别为2.43和1.37, 但脂代谢紊乱引起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关高血压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结果显示, 高血压, 尤其是舒张压增高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较大, 与邵继红〔9〕等研究结果相似, 但两者之间联系的具体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尤其与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和肥胖关系密切, 应该是MS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控制体重, 纠正脂代谢紊乱和控制高血压等是降低血尿酸和减少其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1] | 杨菊贤, 殷兆芳. 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5, 17(12) : 605–60. |
[2] | Poulter N. Global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Heart, 2003, 89 : S112–S115. |
[3]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0. |
[4] |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 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4, 8(3) : 178–181. |
[5]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 12 : 156–161. |
[6] | 苗志敏, 赵世华, 王颜刚, 等. 山东沿海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 22(5) : 421–4. |
[7] | 邵继红, 沈霞, 李东野, 等.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关系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2) : 180–182. |
[8] | 李宏超, 伍沪生.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与代谢综合征[J]. 临床内科杂志, 2005, 22(12) : 797–7. |
[9] | 邵继红, 沈洪兵, 莫宝庆, 等. 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8) : 688–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