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9, Vol. 25 Issue (9): 1079-1080   PDF    
社会转型期失地农民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训保, 卓朗, 吴秀娟, 黄水平, 赵华硕     
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2
摘要: 目的 了解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 研究其影响因素, 为制定失地农民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方法 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市金山桥社区、茶棚社区失地农民.随机抽取一个居委会农民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1 041份. 结果 被调查的失地农民中, 有442人(占42.5%)心理异常.调查结果显示, 失地农民的SCL-90总均分、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因子得分都远高于非失地农民.多因素分析发现, 年龄大、健康状况差、不能得到家人的帮助、与社会其他成员的联系少、对政策补助政策不满是影响失地农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结论 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存在个体差异; 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及家庭状况、社会保障状况、个人生活习惯、与社会的联系是影响失地农民心理健康的因素.
关键词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失地农民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farmers losing farmland
ZHANG Xun-bao, ZHUO Lang, WU Xiu-juan, et al     
Public Health Departement, Xuzhou Medical College, Xuzhou 221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psychologically health condition and its inlfuencing factor in farmers losing farmland because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policy making. Methods Stratified clustering random sapmling was used to select farmers from two communities of Xuzhou city.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 was adopted in the survey.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mental problems was 42.5%(442) among 1 041 participants with qualified information.The total score of SCL-90 and scores of somatization, anxious, hostile, terror, illiberality and neurosi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farmers with farmland.There sults of multi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elder age, bad health status, without help of family members, lack of contacts with others and dissatisfaction to governmental assistance were risk factors of mental disorders among farmers losing farmland. Conclusion There is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occupation, age, sex, education level, marital and the family status social security condition, individual habits and customs are influence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among farmers losing farmland.
Key words: stratified clustering random sampling     farmerslosing farm land     mental health     SCL-90    

心理卫生问题导致的社会危害巨大, 我国心理疾病总负担(DALYs)居世界第一位, 目前我国各种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5.4%上升到目前的13.47% 1-2。在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中型城市中, 这一现象尤为突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快, 城市逐渐向周边农村扩张, 大批的农民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 成失地农民。目前, 国内失地农民总数约5 000万人3-4, 这些人面临着环境改变、生活和工作等多重压力, 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如果情绪疏导不及时, 一旦遇到刺激, 容易发生极端事故。为了解失地农民心理状况, 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于2006年1-9月份对江苏省徐州市周边失地及非失地农民进行了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被调查失地农民分为因划为开发区和因城市扩大失去土地的近郊农民。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先按徐州市开发区和因城市扩大失去土地分层, 再以等距法随机整群抽取徐州市金桥社区6个村民小组中的第1, 3, 5三个村民小组、茶棚社区4个村民小组中第1, 3两个村民小组的失地农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年龄 < 15岁和> 70岁的人员不予调查。同时选取同等数量的非失地农民作为对照进行1:1配对调查。非失地农民的要求是与失地农民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 与被调查的失地农民原居住相邻的村的农村人员。调查对象失地满2年~, 本次调查共获取失地农民有效样本1 041人, 有效回收率为86.8%。其中, 金山桥农民655人, 茶棚农民386人。男性385人, 女性656人。

1.2 方法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收支状况、社会融入状况、社会联系状况、本人及家人状况、对生活的期盼、就医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家庭类型等。心理状况评定使用国际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调查问卷由本人填写, 所有问卷填写后当场密封收回。按全国常模结果, SCL-90测试总分超过160分, 或阳性项目数43项, 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 可考虑筛选为阳性5。主要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因子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失地农民和非失地农民各1 041人。失地农民 < 45岁的425人, 占40.8%; 45~64岁425人, 占40.8%; 65岁~191人, 占18.4%。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437人, 占42.0%;初中319人, 占30.6%;高中技校211人, 占20.3%;大专及以上74人, 占7.1%。其中, 已婚944人, 占90.7%;离婚丧偶等婚姻异常97人, 占9.3%。有职业417人, 占40.1%;无职业624人, 占59.9%。

2.2 心理卫生状况分析(表 1)
表 1 失地农民与非失地农民心理状况比较结果(x±s)

结果表明, 失地农民心理健康得分高于非失地农民, 其中阳性症状总数(PST) : (33.82±21.01)个, 阳性项目均分(2.40±0.39)分, 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因子、偏执因子等方面。

2.3 失地农民心理健康异常的相关因素的多元Log istic回归分析(表 2)
表 2 失地农民心理健康异常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心理异常为分组变量, 以失地农民的年龄、收支状况、社会融入状况、生活习惯、社会联系状况、本人及家人状况、对未来的信心、就医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对政府满意为因变量, 按α=0.05水准, 采用向前逐步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拟合主效应模型。结果显示, 年龄、联系朋友、对政府补助满意状况、社会交往范围、读书看报、看电视、与别人聊天进入了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中年人、对政府的补助不满的、不能得到家人帮助的、身体状况不好、与朋友的联系少、对外界的了解少是影响失地农民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失地农民是在城市化加快过程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收入低、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低、待业失业率高、疾病负担重、子女负担重, 徘徊于社会的边缘。本研究显示, 失地农民心理异常率42.5%, 高于发达国家失业人群的心理异常率23.4% 6, 也高于国内城市失业人群心理异常率28.6% 7, 且在躯体化、强迫、忧郁、恐怖等因子得分高, 突出表现在身体不适、抑郁、恐怖、强迫等方面。因我国失地农民缺少相应的社会保障, 就业能力差, 是造成他们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 在他们的生活中是重大事件, 对其心理状况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影响。表现在对未来生活担心、焦虑加大、生活压力增加、自卑感强烈, 在融入城市化进程中, 呈现出一系列心理不适应表现。

为此, 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支持力度和情感关怀, 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他们学会采取适宜的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 蔡焯基. 谈我国当前精神卫生工作的形势与任务[J]. 医院院长论坛, 2008, 9(5) : 4–8.
[2] 马辉, 张宁, 孙越异. 南京市市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格特征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7(6) : 536–538.
[3] 沈群芳. 吴江市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心理状况调查[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19(199) : 61–62.
[4] 李富田, 张媚迪.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状况调查[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25(4) : 56–61.
[5] 金华, 吴文源, 张明圆. 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初步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6, 12 : 260–263.
[6] 何江江, 徐凌忠, 周成超, 等. 威海市居民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10) : 1253–1255.
[7] 林新聪. 城市贫困人口心理和社会稳定[J]. 社会心理科学, 2006, 21(2) : 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