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暨南大学医学院;
3.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非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表现为反复体验当时的情景、回避行为、情感麻木和高度警觉等一系例精神症状,严重影响人体职业、心理和社会功能,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其在全球范围内已引起广泛关注。由于社会转型和竞争激烈,大学生接触各种应激事件或创伤事件不断增多,PTSD也愈加明显。因此,本研究以广州某医药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PTSD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某医药大学4个专业(卫生检验、预防医学、中药学、医药信息) 1~3年级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调查1 908人,有效问卷为1 801份,有效率为98.5%。其中男生514人,占47.5%;女生567人,占52.5%。年龄为18~23岁,平均(20.69±1.37)岁。
1.2 方法采用匿名自填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问卷包括自拟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CL-C量表)。(1)自拟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等),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如创伤性事件、压力性事件等)。(2)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CI-C量表) :量表由17项条目组成,用以评估PTSD的3个主要症候群,包括反复体验、情感麻木和高度警觉症候群。PCL-C量表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在过去一个月内的实际情况做出独立评定,采用5级评分标准,累计各项的总分,来判断PTSD的有无〔1-2〕。国际上研究建议降低参考值范围至38分〔1, 3-4〕,以增加其诊断的有效性,因此,本研究采用建议值38分~者为PTSD阳性者。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ST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创伤性事件暴露情况(表 1)![]() |
表 1 不同性别大学生创伤性事件暴露情况 |
![]() |
表 2 不同创伤事件暴露的PTSD水平(x±s) |
在调查1 801名大学生中,95.2%的大学生都曾遭受过创伤性事件,其中男生491人,占47.7%;女生538人,占52.3%。遭受的主要创伤性事件依次为亲属住院,占51.3%;亲属去世,占47.3%;目睹他人受伤,占46.5%;台风或龙卷风、水灾、泥石流,占29.7%;意外伤害或生病住院,占29.4%。不同性别间创伤性事件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1,P=0.632)。
2.2 PTSD阳性症状检出水平共检出PTSD阳性症状者179人,占16.6%;其中男生88人,占49.2%;女生91人,占50.8%。不同性别间PTSD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636)。不同年级间PTSD阳性症状检出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5.60,P=0.061)。
2.3 暴露于不同创伤性事件的PTSD情况在调查1 081名大学生中,目睹他人受伤,车祸,朋友患重病或受伤、死亡,意外伤害或生病住院,父母不和,被人袭击、恶语中伤、殴打或伤害,受人威胁,遭受性骚扰或性侵害,遭受被捆绑或锁在小屋子等创伤性事件者PCL-C得分高于未遭受创伤性事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4 不同性别、年级及专业间PTSD比较不同性别间的PCL-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间PCL-C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年级间经多重比较,大二学生PCL-C得分高于新生和大三学生,其中大二学生PCL-C得分与新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专业间PCL-C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个专业经多重比较,中药学专业学生PCL-C得分低于卫生检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5 PTSD的影响因素(表 3)![]() |
表 3 PISD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以PTSD是否阳性为因变量,一般人口学特征,遭受创伤性事件,压力性事件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专业、曾遭受性骚扰或性侵害,被人袭击、恶语中伤、殴打或伤害,与亲属发生矛盾,就业困难,人际关系差,环境不适应可能是PTSD的影响因素。
3 讨论由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具有病程迁延、共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已逐渐引起关注〔5-8〕。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广州某医药大学生PTSD阳性检出率为16.6%,高于辽宁省医科院校大学生(13.3%) 〔7〕,提示PTSD状况不容乐观,应及时开展PTSD预防的宣传和咨询工作以减少PTSD的发生。调查结果显示,95.2%的大学生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并且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PCL-C得分高于未暴露者,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一致〔8〕。创伤性事件是PTSD发生的必要条件。
本次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都经历过创伤性事件,提示大学生可能是PTSD的高危人群。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专业,曾被人袭击、恶语中伤、殴打或伤害、曾遭受性骚扰或性侵害,与亲属发生矛盾,就业困难,人际关系不好,环境不适应是PTSD的影响因素。其原因可能是医学类专业学生比理科类专业课程重,学习压力大,就业较困难,导致PTSD风险的增加;当强烈的身体受攻击、暴力侵犯或性侵犯等创伤可能导致急性创伤性反应,并产生后延反应,增加PTSD的风险;生活中的家庭矛盾,人际关系差、就业困难、环境不适应等压力可能导致慢性创伤性反应,从而增加PTSD风险。提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方面的防制。
[1] | Dobie DJ, Kivlahan DR, Maynard C, et al. Screening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female veteran's affairs patients: validation of the PTSD checklist[J]. General Hosp ital Psychiatry, 2002, 24(6) : 367–374. DOI:10.1016/S0163-8343(02)00207-4 |
[2] | 陈树林, 李凌江, 卢原, 等. 火灾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5, 31(3) : 198–201. |
[3] | Dobie DJ, Kivlahan DR, Maynard C, et al.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female veterans: association with self-reported health problems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J]. Arch Intern Med, 2004, 164(4) : 394–400. DOI:10.1001/archinte.164.4.394 |
[4] | Lang AJ, Laffaye C, Satz LE, et al.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PTSD checklist in detecting PTSD in female veterans in primary care[J].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2003, 16(3) : 257–264. DOI:10.1023/A:1023796007788 |
[5] | 刘爱忠, 谭红专, 周价, 等. 洪灾区儿童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4) : 447–449. |
[6] | 刘中国, 卢祖询, 徐勇, 等. 山西省SARS康复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12) : 1457–1458. |
[7] | 杨晓云, 王娥芯, 李娜. 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特点及教育启示[J]. 教育科学, 2007, 23(2) : 78–82. |
[8] | 张锦黎, 陈树林, 李凌江. 延迟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3) : 275–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