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9, Vol. 25 Issue (8): 1021-1023   PDF    
硒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马秀杰1, 张跃安2     
1. 白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吉林 白城 137000;
2. 白城市教育学院
关键词     人体健康     补硒    

硒是一种与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生理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它兼具营养、毒性、解毒三重生物学功能,被称为“生命保护剂”1。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方面缺硒引起异常反应; 另一方面,高浓度硒又可以引起中毒。只有适宜剂量的硒对人体才具有营养作用。因此,为了解缺硒与补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对缺硒危害的认识,科学合理的补硒,对缺硒与补硒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缺硒的危害 1.1 人易患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是2种原因未明的地方性心肌病和大骨节病,病区基本上处于低硒的地球环境中,体内的低硒营养水平是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患者的共同特征,均与硒元素的缺乏密切相关,是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2-3

1.2 对机体内酶的活性及合成影响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中心,是必需组成部分,硒缺乏会影响GSH-Px的合成。当硒缺乏时,该酶的活性会降低。卢刚等4研究了富硒大米对小鼠GSH-Px活性的影响,低、中、高剂量组GSH-Px活性均随着硒摄放量的增加而明显增高,富硒稻米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在红细胞膜上有一些硒依赖性的酶和蛋白,如GSH-Px、磷脂过氧化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SH-Px)等重要含硒酶及硒蛋白P、硒蛋白W等,硒缺乏会导致这些酶和蛋白数量大大减少,活性降低5。缺硒可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合成,使体内自由基清除系统严重受损,氧化应激增强,氧自由基大量产生,机体氧化-抗氧化能力失衡,SOD活性降低。缺硒还可影响辅酶A、辅酶Q的合成,进而损伤蛋白质合成、糖代谢及生物氧化等。

1.3 使机体处于抗氧化应激态

生物有机体内存在着许多抗氧化机制,包括非酶类抗氧化剂(GSH)和酶类抗氧化剂(SOD、GSH-Px),当抗氧化系统与氧化系统之间失去平衡时就会出现抗氧化应激态。硒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质,缺硒会使机体处于抗氧化应激态。机体处于抗氧化应激态,一方面容易造成细胞损伤,尤其是对膜系统的损伤,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甚至会导致细胞凋亡6。张超英等7观察到低硒状态下线粒体受到损伤且启动了细胞凋亡过程,提示低硒对机体的危害。另一方面会使机体发生基因突变。Beck M A8研究发现,低硒鼠体内病毒基因发生的6个突变点中,有3处发生在易被氧化的鸟嘌呤处,因此,可以认为氧化应激也是其因突变的原因9

1.4 对机体的免疫机能影响

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硒缺乏会导致人和动物机体的细胞免疫抑制,不仅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成熟、还影响自然杀伤细胞和杀伤细胞的杀伤力,使机体抗感染力下降; 同时,硒缺乏可引起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和氧释入量下降,导致磷酸己糖途径抑制,这可使白细胞功能下降,数量减少10。硒缺乏还影响机体内抗体的合成。缺硒可导致小鼠体液免疫功能下降,中和抗体产生水平的下降导致体内清除病毒能力下降,病毒在体内数量增加,病毒滴度增高,毒力增强11。克山病区居民长期生活在元素养流失地带,其生活环境中的水、土、粮中的硒元素含量低,使人体缺乏,导致病区居民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功能降低,对病毒微生物易感性增强12

1.5 对受精能力和胚胎发育影响

在动物或人体中,精子的形成和正常发育需要硒。硒的含量随精子成熟而增加,精子里的硒主要存在于线粒体膜上,通过GSH-Px的抗氧化作用保护精子原生质膜免受氧化损伤。硒缺乏导致精子受损,释放出谷草转氨酶,降低精子活力,从而影响受精能力和胚胎发育13

1.6 对人类对多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影响

人类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硒的摄入量与癌症的发生率呈负相关,硒缺乏往往伴随癌症发生率的增加14-15,包括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直肠癌及乳腺癌等。缺硒加重甲状腺肿大,加速甲状腺组织碘的消耗,影响甲状腺素的分泌,可引发甲状腺素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性侏儒症以及免疫应答功能低下等16。缺硒可引发肌营养不良,加重由病毒引发的心肌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红细胞膜变性等。缺硒影响胰岛分泌功能,降低胰岛中GSH-Px的活性,使内质网受到自由基攻击,受伤的内质网减少胰岛素的分泌17。缺硒还影响肝病的治疗,血液中硒水平越低,肝病越严重,随肝组织中硒水平及GSH-Px活力降低,肝病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导致肝病恶化。长期缺硒人类会表现为牙床萎缩、视力障碍、神经症状不可逆转的进行性脑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并出现心慌、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18

1.7 影响机体对氟、砷、铅毒性的拮抗作用

硒对氟、砷、铅毒性的拮抗作用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杨克敌等19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硒对氟致大鼠雄性生殖损害的拮抗作用不同,NaSeO30.5 mg/L组的拮抗作用不如NaSeO32.0 mg/L对氟致大鼠雄性生殖损害的作用最明显。同时还测得睾丸硒含量以氟组最低。有研究表明20,高砷地区伴有低硒,砷中毒病人血硒水平低于正常人,适当剂量的硒能拮抗一定浓度的砷对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王娟等21在研究硒对铅暴露孕鼠胎盘拮抗作用的研究中发现,中毒组胎盘光镜下可见间质水肿,正常细胞减少,组织结构紊乱; 中剂量组胎盘光镜下细胞排列稍紊乱,局部血管轻度扩张; 低剂量拮抗组胎盘光镜下可见明显的血管扩张,红细胞淤滞。

上述研究结果均已表明,适量硒对氟、砷、铅毒性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而低剂量的硒则降低对氟、砷、铅毒性的拮抗作用。

2 补硒与硒中毒 2.1 补硒

人体补硒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吃药补硒只能取得阶段性效果,通过食物链补硒是最经济、安全、有效的途径。目前人们补硒主要通过食用含硒的家产品及动物食品,因缺硒而导致患病的则通过药物补硒。在硒严重缺乏的地区,特别是大骨节病等地方病流行地区,当地采取补硒盐等措施来达到补硒目的。药物补硒则以治疗疾病为主,补硒治疗大骨节病、克山病已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在北京医院用生物硒治疗中度脂肪肝、轻度脑血栓、糖尿病患者已获得成功案例17。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年龄的人补硒剂量应有所差别。何家红等22调查发现,淮北市15岁~居民膳食硒摄入量较低,从膳食中得到的硒严重不足, < 20岁的初、高中学生更为严重。因此,人体若想科学合理补硒,既要对硒的生理功能、组织毒性有一定的了解,也要考虑人群的组成和年龄结构等因素。

2.2 硒中毒

适量补硒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超量补硒则对机体造成伤害,引发硒中毒。朱航等研究表明23,给肝损伤小鼠补富硒酵母40 mg/(kg·d),能显著降低小鼠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SOD、过氧化物酶(CAT)、GSH-Px活性,并减少细胞凋亡; 而补充60 mg/(kg·d)组能明显增加小鼠体内MDA含量,降低SOD、CAT和GSH-Px活性,并增加细胞凋亡,说明适宜浓度的硒可增加机体抗氧化性; 低浓度或高浓度硒则降低抗氧化能力,使机体细胞中毒,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作为硒中毒的早期生化指标。高剂量的亚硒酸钠会使孕鼠胎盘组织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多,导致明显的氧化应激,线粒体部分膜破裂,嵴溶解、断裂,空泡变性明显,内质网扩张、脱落21。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处理皮质神经细胞以后,线粒体及皮质神经细胞的生存能力受到直接损伤,细胞DNA受到显著破坏,使拖尾率和慧尾长度明显增加24。高浓度硒可激光产生大量的超氧阴离子和其他氧自由基这些活性氧导致DNA单链断裂,累积的DNA断片将激发DNA内切酶的活性,产生DNA双链断片,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现象25。亚硒酸钠可通过改变凋亡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24,也可能是亚硒酸与细胞膜的作用破坏了细胞膜的机构和钙离子的调控机制,最后导致细胞崩解死亡25

2.3 补硒标准

有关硒的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等3个国际组织已经规定明确指标:(1)最低需要量(以预防克山病发生为界限)17 μg/d; (2)生理需要量(以GPx达到饱和为正常生理指标)40 μg/d; (3)界限中毒剂量(指甲变形)800 μg/d; (4)膳食硒供给量50~250 μg/d; (5)膳食硒最高安全摄入量400 μg/d26。中国营养学会27推荐每日膳食营养供给量中,7岁~人群均为50 μg/d,平均需要量41 μg/d。依照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无论是动物饲料加硒、植物喷施含硒药品以及人体补硒,均必须严格控制硒的用量,特别是对补硒制品应制定其含硒量标准,加强检测,预防其中硒含量过高而对人类造成危害。

3 结语

硒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在保持生命机体内抗氧化系统和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内的硒含量保持在足够水平时,就可以预防和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人体缺硒或硒中毒均会导致机体处于抗氧化应激态。对健康人体细胞来说,氧化应激会使细胞受到损伤,使人类患各种疾病; 而对肿瘤和白血病等恶性细胞而言,氧化应激也可以损伤这些细胞,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孙义民等28对急性白血病耐药细胞株MR2细胞系的研究提示,亚硒酸钠对MR2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来实现,这为人类治疗疾病开辟了一条可探讨的路径。近年来,人们对缺硒及硒中毒的危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某些方面的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补硒已得到人们普遍重视,已经应用生物硒治疗疾病,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当今癌症等许多疾病无特效良药的时候,通过摄取足够的硒来预防各种疾病显得尤为重要。但必须注意,人体内硒高负荷水平对健康存在潜在的影响。硒的毒性不仅取决于硒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摄入量,也取决于种类、年龄、生理状况、营养与饮食的交互作用及摄入途径等多种因素影响29,所以在补硒前应对硒的组织毒性有一定的了解,谨慎补硒。

参考文献
[1] 吴永尧, 彭振坤, 陈建英, 等. 水稻对环境硒的富集和耐受力研究[J]. 微量元素与健康, 1999, 16(4) : 42–44.
[2] 侯少范, 王五一, 李日帮, 等. 大骨节病病情下降与环境因素的定位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1994, 14(2) : 198–205.
[3] 李日帮, 谭见安, 王五一, 等. 提高食物链硒通量防治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示范研究[J]. 地理学报, 1999, 54(2) : 150–154.
[4] 卢钢, 孙军, 殷丽文, 等. 富硒大米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8, 23(2) : 261–262.
[5] 石锐, 陈维多, 高福斌. 硒对奶牛红细胞物理特性影响的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3, 3 : 3–5.
[6] 刘洪英, 赵双清, 赵良武, 等. 丁烯酸内酯的脂质过氧化效应[J]. 中国毒物药物学杂志, 1997, 11(2) : 120.
[7] 张超英, 党寅虎, 王辉, 等. 低硒与大鼠心肌组织致过氧化心肌细胞损伤的关系[J]. 心脏杂志, 2004, 15(6) : 532–534.
[8] Beck MA, Esworthy RS, HO YS. Glutathione peroxidase protects mice from virus-induced myocarditis[J]. Fased J, 1998, 12(12) : 1143–1159.
[9] Beck MA. Selenium and host defence towards viruses[J]. Proc Nuts Soc, 1999, 58(3) : 707–711. DOI:10.1017/S0029665199000920
[10] 杨海英. 微量元素硒的作用机理及对畜禽肉质的影响[J]. 吉林畜牧兽医, 2005(11) : 17–18.
[11] 钟学宽, 张邻杰, 于新, 等. 柯萨奇B3m.病毒致低硒BALB/c成年鼠心肌损伤特点实验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0, 15(3) : 133–136.
[12] 杨毅勇, 王怀星, 柴林青, 等. 硒芪参丸对克山病人血脂、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2, 17(3) : 176–177.
[13] 周秀霞. 硒在畜禽营养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 饲料博览, 2007, 9 : 52–59.
[14] Yoshizawa K, Willett WC, Moms JS, et al. Study of prediagnostic selenium level in toenails and the risk of advanced prostate canecr[J]. J Natl Cancer Instit, 1998, 90(9) : 1219–1224.
[15] Howard EG. Selenium metabolism, selenoproteins and mechanisms of cancer provention:complexities with thioredoxinreductase[J]. Carcinogenesis, 1999, 20(9) : 113–120.
[16] Xiao R, Qiao JT, zhao HF, et al. Sodium selenite induces apoptosos in cultured cortical neurons with special concomitant changes in expression of the apoptosis-related genes[J]. Neurotoxicology, 2006, 27(4) : 478–484. DOI:10.1016/j.neuro.2006.01.008
[17] 金明官. 硒代氨基酸的保健作用[J]. 微量元素与健康, 2008, 25(6) : 68–69.
[18] Kin JH, Yoon Sy, Kim CN, et al. The Bmik-1 oncoprotein is overexpressed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and correlates with the reduded P16 INK4a/P14ARF protins[J]. Cancer Lett, 2004, 203(2) : 217–224. DOI:10.1016/j.canlet.2003.07.009
[19] 杨克敌, 刘世海, 应晨江, 等. 硒对氟致大鼠睾丸和附睾损害拮抗作用的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2, 18(4) : 427–429.
[20] Flora SJ. Arsenic-induced oxdative stress and its reversibility following combined administration of N-actetylcysteine and meso 2, 3k-dimereapto-sueeinic acid in rats[J].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1999, 26 : 865–869. DOI:10.1046/j.1440-1681.1999.03157.x
[21] 王娟, 尹洁, 孟焕平, 等. 硒对铅暴露孕鼠胎盘损伤拮抗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10) : 1229–1231.
[22] 何家红, 张铮. 淮北市15岁以上健康居民硒营养水平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11) : 1390–1391.
[23] 朱航, 何秋实, 吕阳, 等. 富硒酵母对铁过量导致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热带医学研究, 2007, 7(8) : 732–734.
[24] 余焕玲, 张杰, 张晓红, 等. 亚硒酸钠对神经皮质细胞氧化损伤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8) : 944–946.
[25] 陈亚军, 徐晓阳, 邓树勋. 硒, 硒缺乏和运动[J]. 浙江体育科学, 2001, 23(2) : 8–13.
[26] 吴正奇, 刘建林. 硒的生理保健功能和富硒食品的相关标准[J].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05(5) : 43–46.
[27]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28] 孙义民, 许彩民, 朱圣韬, 等. 亚硒酸钠诱导的人白血病耐药细胞株MR2的生长抑制及凋亡[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2, 22 : 32–35.
[29] 任峰玲, 郭雄. 硒的特性、毒性及在些国家的现状[J]. 国外医学地理分册, 2004, 25(3) : 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