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9, Vol. 25 Issue (8): 947-949   PDF    
儿童体格发育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钱莹莹, 徐翠青, 吕兰秋     
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 315012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家庭背景儿童生长发育水平, 探讨家庭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调查54633名健康儿童, 按照人体标准测量方法测量其身高体重。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儿童家庭情况并进行家庭多因素分析。 结果 城区儿童体重、身高均值分别高于农村儿童0.68kg、0.87c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处于不同家庭类型的同性别儿童体重和身高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主干家庭的儿童平均体重与身高(12.45kg、85.99cm)分别低于核心家庭儿童(14.33kg、93.11cm)。外婆或奶奶与保姆为主抚养的男童平均体重与身高(13.15kg、84.80cm)及女童平均体重与身高(12.57kg、88.17cm)明显低于母亲抚养组的男童(14.44kg、92.89cm)与女童(13.80kg、91.76cm)(P < 0.01)。抚养人文化程度高, 儿童体重、身高均值有增高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父母文化程度和不同职业对儿童体重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父母是大学/大专文化程度的儿童平均身高(92.65cm)高于其他组(90.61cm), 干部、军人、文教卫生与科技职业父母其儿童平均身高(94.16cm)高于其他组(90.84c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不同生活环境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存在差异, 家庭因素对儿童身长(高)的影响比体重更为明显。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抚养人是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关键词儿童     体格发育     家庭因素    
Influence of family factors on children physical development
QIAN Ying-ying, XU Cui-qing, LÜ Lan-qiu.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of Ningbo City Ningbo 315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family background, so as to explore family factors influence on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By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54633 preschool children were selected.Their height and weight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standard measurements and in formation on family backg round were collected.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adopted to analyze influence of family factors on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sults Height for age (HFA) and weight for age (WFA) of children living in urban are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living in country side.HFA and WFA of children from different family types were distinctly different.For example, children HFA and WFA of stemfamily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nuclear family.And HFA and WFA of the children being fostered mainly by maternal grandm other, grandm other or babysitter were obvious lylower than those fostered mainly by mother or others.HFA and WFA of the childre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ducation level of their foster (P < 0.01).The children with white collar parents had higher HFA and WFA than that of other children (P < 0.01). Conclusion Different living surroundings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Children sHFA were more affected than WFA by family factors.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more childcare to those children with main foster of low education level.
Key words: children     physical development     family factor    

儿童生长发育不仅受先天遗传的影响,后天的生活环境、科学护理、良好教养等都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因素1。为了解不同家庭背景的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探讨家庭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于2007年6-9月,对浙江省宁波市 < 7岁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及家庭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街道或乡为单位选取3岁以下儿童、以幼儿园为单位选取3岁~儿童整群抽样。调查本市常住户籍0~6岁汉族儿童54 633人,其中城区24 585人,农村30 048人; 男童28 250人,女童26 383人; 平均年龄2.6岁。对象纳入标准:(1)体检健康者; (2)除外出生异常史; (3)除外既往有慢性疾病史; (4)近2周内无发热或腹泻病史; (5)生后4个月内母乳喂养为主。

1.2 方法

(1)测量方法:儿童身高和体重按照人体标准测量方法。①身高(长):3岁以下儿童身长采用卧式量床测定,3岁以上儿童身高采用立式身高测量计测定,身高(长)精确度为0.1 cm。②体重:新生儿体重采用最大称重10 kg的新生儿弹簧秤,测量精确度为0.05 kg; 0~6岁儿童采用最大称重50 kg的杠杆秤测定,精确度为0.05 kg。(2)家庭影响因素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出生日期、出生时情况、家庭类型、主要抚养人情况、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等,由医务人员指导家长填写。家庭类型划分采用侧重于家庭结构和规模的结构分类法2,将家庭分为核心家庭(由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主干家庭(由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其他家庭3组。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54 633名儿童,有35 601人(65.16%)生活在核心家庭,有17 075人(31.25%)生活在主干家庭。由母亲抚养的36 649人(67.08%),外婆或奶奶抚养的16 007人(29.30%)。父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52 700人(96.46%),其中大专以上12 491人(22.86%); 母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51 813人(94.84%),其中大专以上11 313人(20.71%)。调查儿童中父母职业工人分别为18 091人(33.11%),15 481人(28.34%); 农民分别为12 009人(21.98%),13 471人(24.66%); 干部、军人、文教卫生与科技职业分别为62 491人(11.44%),5 484人(10.04%)。

2.2 城乡及不同性别儿童体重、身高比较

校正年龄和性别后,城区0~6岁儿童体重和身高均值分别为14.03 kg和91.68 cm,农村儿童体重和身高均值分别为13.62 kg和90.8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城区高于农村。校正年龄和区域后,男童体重和身高均值分别为14.14 kg和91.81 cm,女童体重和身高均值分别为13.51 kg和90.64 cm,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3 不同家庭类型的儿童体重、身高比较(表 1)
表 1 不同家庭类型及性别儿童体重、身高比较(x±s)

处于不同家庭类型的同性别儿童体重和身高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主干家庭的儿童平均体重与身高分别低于核心家庭儿童(1.88 kg、7.11 cm)。

2.4 不同抚养人儿童体重、身高比较(表 2)
表 2 不同抚养人及性别儿童体重、身高比较(x±s)

外婆或奶奶与保姆为主抚养的儿童平均体重、身高明显低于母亲与其他人抚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5 不同文化程度抚养人的儿童体重、身高比较

抚养人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儿童平均体重(15.86,15.08 kg)与平均身高(97.54,96.08 cm)明显高于抚养人为小学文化程度男女儿童平均体重(13.96,12.83 kg)与平均身高(87.98,86.91 cm),并随着抚养人文化程度的提高,儿童体重、身高均值有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6 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儿童体重、身高比较

父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儿童平均体重(14.23 kg)与父母小学文化程度儿童平均体重(13.37 k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父母是大学/大专文化程度的儿童平均身高(92.65 cm)高于其他组(90.61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7 不同职业父母的儿童体重、身高比较

不同职业父母的儿童平均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部、军人、文教卫生与科技职业父母其儿童平均身高(94.16 cm)高于其他组(90.8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8 儿童体重、身高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 3)
表 3 儿童体重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儿童体重或身高为因变量,以区域、家庭类型、抚养人等9个因素为自变量,在α=0.05的水平上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后进入影响儿童体重回归方程的变量有抚养人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父亲职业、家庭类型、主要抚养人、母亲职业。进入影响儿童身高回归方程的变量有抚养人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父亲职业、家庭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抚养人、父亲文化程度。

3 讨论

不同生活环境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存在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城区儿童身高、体重均值高于农村儿童,处于核心家庭的儿童平均身高、体重明显高于其他家庭,提示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虽然遗传和生理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儿童的生长, 但在促进儿童更好地生长发育过程中, 家庭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3-6。核心家庭对于满足儿童的营养、认知、保护、反馈等需要以及促进适应性行为、给予情感上的亲密和支持仍然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7

家庭因素对儿童身长(高)的影响比体重更为明显。儿童身长(高)主要反映远期和持续营养效果,体重主要反映近期营养状况8。本次调查显示,虽然家庭因素如家庭类型、抚养人与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与儿童身长(高)、体重指标均有一定影响,但儿童身长(高)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其原因尚需进一步探讨。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的儿童, 其身高与父母平均身高之间的遗传度为75%, 25%取决于营养、锻炼9。因此,遗传对身高潜力影响主要取决于内在因素, 个体所能达到的生长潜力, 很多方面可能决定于环境因素。

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抚养人是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本次调查儿童的主要抚养人67.1%是母亲,29.3%是奶奶或外婆,随着抚养人文化程度的提高,儿童体重、身高均值有增高趋势。文化程度较高的母亲或抚养人通常容易获得营养与喂养知识,她们的喂养行为、自身的饮食习惯、知识水平和养育观念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10。在很多情况下,儿童营养不良不是因为食物短缺,而是缺乏科学的营养与喂养知识11。因此,可利用各种方式如电视、广播、挂图、小册子等传媒对儿童母亲和抚养人进行科学的营养与喂养知识、喂养行为等健康教育干预,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抚养人组织专题讲座或面对面咨询指导是简便有效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科学的营养与喂养指导是促进儿童正常发育的根本措施〔12〕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 易著文. 儿科学[M].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8-9.
[2] 潘允康. 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家庭社会学[M].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 12-31.
[3] 李玉玲, 季成叶, 陆舜华, 等. 双生子儿童体格发育指标遗传度调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9) : 1040–1041.
[4] 刘湘云, 陈荣华. 儿童保健学[M].3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56-58.
[5] 姜莲, 姚国英. 上海市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和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关系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7, 19(3) : 114–115.
[6] 易国勤, 徐国景, 刘晓燕. 学龄前儿童身高(长)、体重与家庭诸因素关系的探讨[J]. 卫生研究, 2004, 33(6) : 754–755.
[7] 丁宗一, 黎海芪, 朱逞, 等. 儿童生长发育及其障碍[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 17(12) : 705–719.
[8] 翟凤英, 李丹, 赵丽云, 等. 食物与营养规划培训教材[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10-11.
[9] 魏书珍, 张秋业. 儿童生长发育性疾病[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1-35.
[10] 崔颖, 杨丽, 潭丁, 等. 农村3岁以下儿童母亲养育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11) : 1299–1300.
[11] 聂少萍, 马文军, 许燕君, 等. 广东省24个月龄以下婴幼儿营养状况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2) : 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