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9, Vol. 25 Issue (7): 884-885   PDF    
西安市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计文婧, 张志宝, 沈洁, 王学良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流行病学教研室, 陕西 西安 710061
关键词艾滋病     中学生     健康教育    

艾滋病(AIDS)至今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愈方法,健康教育是目前应对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1。由于中学生存在对性行为等艾滋病高危行为充满好奇、对社会上不良现象和习俗正确认识能力差等特点,所以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以往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大多使用知晓率反映教育对某方面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发现知晓率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知晓率、误解率双向指标2和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GASS)上提出的核心指标3评价陕西省西安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7个区县的9所中学,在学校的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分别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抽取学生3 789人,实际调查3 600人,实查率为96.1%;有效问卷3544份,有效率为98.4%。定性研究是从接受问卷调查的班级里随机抽取,每个年级随机抽取8~10人,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访谈。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以UNGASS核心指标为指导,结合国内常用认知指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小组访谈提纲。于2007年11月进行基线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访谈内容包括访谈对象基本情况,对艾滋病现状的了解,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情况,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等。于2008年12月对所有对象开展健康教育,采用以讲座为主,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册和光盘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为期1个月。于2009年1月进行评估调查。健康教育前后采用同一问卷调查,健康教育后访谈提纲根据基线调查结果重新设置。问卷由学生匿名自行填写。

1.2.2 评价指标

以知晓率、误解率和正确回答率作为基本评价指标2。其中,双向指标中的知晓指研究对象把问卷所列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正确回答的情况; 误解指研究对象把问卷所列的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及非预防方法错误回答的情况。知晓率及误解率的计算公式参见文献〔2〕。UNGASS核心指标的知晓率计算公式参见文献〔3〕。

1.3 统计分析

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在3 544份有效问卷中,城市学生1 901人,占53.6%;县城学生871人,占24.6%;乡镇学生772人,占21.8%。初中学生1 285人,占16.6%;高中学生2 259人,占26.6%。男生1767人,占49.9%;女生1 777人,占50.1%。共访谈9所中学学生82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42人; 高中学生52人,初中学生30人。学生年龄14~17岁,平均(15.26±1.73)岁。

2.2 健康教育前后各类艾滋病知识双向指标调查结果 2.2.1 健康教育前后各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健康教育前,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3.1%和75.8%;预防方法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2.6%和62.8%。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79.5%和84.1%;预防方法知晓率分别为72.6%和78.4%,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8,P=0.00),且高中学生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初中学生。

2.2.2 健康教育前后各类艾滋病知识误解率(表 1)
表 1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前后误解率比较(%)

健康教育前后,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误解率降低非常明显,其中,非传播途径误解率在初中和高中分别降低了17.9%和24.3%(χ2=10.6,P=0.00);非预防方法误解率分别降低了21.6%和22.9%,且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5,P=0.00);高中学生的误解率低于初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P=0.00)(表 1)。

2.3 学生对UNGASS核心指标回答正确情况(表 2)
表 2 UN指标各题在健康教育前后不同性别学生中的正确回答率(%)

健康教育前后所有题目回答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4 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态度

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对“应不应该嘲笑、歧视艾滋病病人”、“应不应该隔离艾滋病病人”持不应该态度的分别由92.1%和53.0%提高到94.0%和78.1%;对于“如果同学中有人得了艾滋病仍愿意跟她一起上课”的态度从54.4%提高到78.3%,对于“如果家人或亲戚朋友得了艾滋病”选择除了危险行为外还像以前一样正常交往的比例从70.9%提高到82.0%。健康教育前后中学生对所有题目选择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有68.9%和73.1%的学生赞同"在青少年时期不要发生性行为"的观点。分别有92.7%和94.9%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分别有86.6%和89.6%的学生表示如有机会会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2.5 学校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现状与学生需求

在调查的9所学校中,有5所(集中在城市)开设有健康教育课程,每1~2周开设1次,大多用幻灯或黑板书写的形式教授。还有50%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乡镇)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或是课程表上有但没有教师上课。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青少年生理卫生知识和一些常见病相关知识。几乎所有学校对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都很少涉及,尤其是对性知识教师大多采取回避态度,要求学生自学。同时,96%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能够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并且在内容更加丰富; 最受学生欢迎的形式是观看录像或请专家做专题讲座。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知识知晓率高于初中,误解率低于初中,可能与高中生比初中生有更多机会了解艾滋病方面知识有关; 健康教育前女生知识知晓率普遍低于男生,与孔繁涛4和沈云良5的研究结果相同,可能与男女生对该方面问题关注程度不同有关; 但在健康教育后,女生知晓率普遍高于男生,可能与女生在接受健康教育时更加认真有关。

本研究发现,学生在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同时,仍然对某些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存在误解,而且改变误解的难度很大。建议在今后的预防干预中应该重点加强艾滋病非预防方法和非传播途径的教育。由于UNGASS核心指标仅有5道题目,考察内容有限,所以在反应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和态度上存在片面性。因此,建议在以后的艾滋病预防干预问卷设计中,应该在UNGASS核心指标基础上做适当调整,使用知晓率与误解率双向指标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学校应该重视健康教育课程。基线调查发现,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经过健康教育有很大提高。经过对艾滋病方面知识的了解,学生对于艾滋病的正向态度提高很大,恐惧感降低,说明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效果很好。建议学校能够定期开设更加多样化的健康教育课程,并加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卫生、性与生殖健康等方面知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R].北京:卫生部, 2003:12-30.
[2] 徐缓, 贾中华, 郭际东, 等. 采用双向指标评价公众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J]. 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3) : 199–202.
[3] 马迎华, 王超, 季成叶, 等. UNGASS指标在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评估中的应用[J]. 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3) : 215–216.
[4] 孔繁涛, 宋红卫. 中学生性及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1) : 9–11.
[5] 沈云良, 许亚平, 严丽英, 等. 中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8) : 92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