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9, Vol. 25 Issue (5): 631-633   PDF    
MSM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同伴干预效果评价
王毅1, 张洪波2, 徐杰3, 李志军4, 张光贵1, 杨宏武1, 樊静5     
1. 四川省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21000;
2.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控制中心行为干预室;
4. 美国CDC全球艾滋病项目中国办事处;
5. 四川省绵阳同志关爱小组
摘要: 目的 探索针对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特征的有效干预方法。 方法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导与MSM志愿者骨干实施相结合的MSM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组织模式, 以核心同伴宣传(POL)干预方法为主, 结合网络宣传、外展服务等进行MSM宣传教育和安全套使用促进, 分别采用应答者驱动招募法(RDS)对MSM人群进行基线、中期及期终评估招募调查, 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基线调查201人, 中期200人, 期终203人。基线、中期、期终调查比较:艾滋病性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68.6%, 76.6%, 83.7%, 上升趋势明显; 不同情况下安全套使用的主观态度有信心分别为49.1%, 62.3%, 62.9%, 近1次不同性伴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56.2%, 72.8%, 82.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上升趋势明显(P < 0.05);自认为艾滋病感染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262, P=0.159)。 结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导, MSM志愿者骨干实施的组织模式下, 通过为期1年的POL为主, 结合网络、外展等干预, 有效提高了MSM人群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水平和安全套使用率。
关键词核心同伴宣传(POL)     男男性行为者(MSM)     艾滋病性病     防治知识     安全套促进    
Effectiveness of POL intervention on AIDS/STD related knowledge in MSM groups
WANG Yi, ZHANG Hong-bo, XU jie, et al     
Mianyang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ianyang 62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ive approach of intervention in MSM (man who have sex with men) group. Methods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al intervention on AIDS/STD were conducted among MSM groups with the adapting of popular opinion leader (POL) model and the network propagada and expanded service Responder driven sampling was used to collect participants in Dec 2006, July 2007 and Jan 2008, respectively for the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Results Totally 201 MSM satbaseline, 200 atmidteun and 203 at the end of intervention were surveyed The awareness rate of the basis knowledge of AIDS and STD was 68.6%, 76.6, 83.70, respectively.The subjective confidence on safty of condom use in different situation was 49.1%, 62.3, 62.9, respectively.The persistent usagemte of condom in the latest sexual.activity with different sexual partners was 56.2%, 72.8%, 82.1%, respectivaly, with significant increase trend (P < 0.05). Conclusion Through one year in tervention of POL model, the knowledge of AIDS/STD and the usage rate of condom were effectively increased among the target MSMs group.
Key words: POL     MSM     AIDS/STD     health knowledge     condom promotion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艾滋病(AIDS)疫情进入增长期,性传播途径呈快速上升趋势1。为探讨对男男性行为者(MSM)有效干预方法,遏制艾滋病流行,2007年,在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项目研究及中美艾滋病合作项目资助下,绵阳市采用以核心同伴宣传(POL)干预方法为主的MSM人群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绵阳城区MSM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艾滋病性病基本知识、安全套使用、风险意识等。

1.2 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7月、2008年1月采用应答者驱动招募法(RDS)对MSM人群进行基线和中期、期终评估自填式匿名招募调查。

1.3 干预方法

以POL为主,干预时限为2007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共招募培训4期POL 80人。同时根据基线调查,该地MSM人群浏览MSM同志网站达60.7%,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活动方式3。干预活动中结合当地同志网站,以信息发布、发贴、QQ咨询、制作发宣传片等形式开展网络干预活动; 并结合社群特点开展专题文艺表演、征文绘画比赛、场所宣传、郊游、外展服务等多种形式社群活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及安全套促进活动。

1.4 质量控制

针对MSM人群对自我身份的敏感性强,为消除其对调查的顾虑,获得真实信息,调查中采取由“同志关爱小组”进行宣传和人员组织,同时采取“环环保密法”进行现场调查3。设立督导员,统计培训,调查前对被调查者进行资格筛查,符合条件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完成问卷进行现场审核合格后现场用双面胶密封。

1.5 信度检验

采取重复调查法进行资料信度检验4。随机选取5%样本,用相同问卷间隔1周进行重复调查。采用Kappa系数进行信度检验5

1.6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信度检验

基线、中期及期终调查Kappa系数分别为0.72,0.70,0.71(P=0.000),表明资料信度好。

2.2 基本情况及人口学特征

基线调查201人,年龄最大57岁,最小16岁,平均(24.8±6.5)岁; 中期评估调查200人,年龄最大51岁,最小16岁,平均(24.6±5.7)岁; 期终评估调查203人,年龄最大45岁,最小15岁,平均(23.53±5.6)岁,年龄、文化、职业、婚姻、地区及经济收入等分布一致性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表 1)
表 1 干预前后艾滋病性病基本知识知晓率(%)

干预前后艾滋病性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95,P < 0.01),各知识点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以通过胎传、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HIV传播风险、衣原体感染有药可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知识点变化不一致,总知晓率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233.729,P < 0.01),各知识点除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HIV传播风险、衣原体感染有药可治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 安全套使用

最近1次与女性、女性商业性服务者(FSW)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男性商业性伴(MB)、男性固定性伴(BF)、男性偶然性伴(419)及男性发生肛交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及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最近1次男男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54.0%上升为干预后的82.8%。

2.5 安全套使用主观态度(表 2)
表 2 干预前后安全套使用主观态度(%)

不同情况安全套使用主观态度分别为有信心49.1%,62.3%,62.9%;没有信心20.3%,14.8%,11.6%;不确定30.7%,22.9%,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21,P < 0.01);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58,P < 0.01);不同情况下,您性伴不想用安全套时您能坚持及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和任何性伴讨论安全套使用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2.7 风险意识

自认艾滋病感染风险基线、期中、期终:不可能分别为39.0%,35.0%,28.6%;较小为51.0%,58.0%,59.6%;较大为7.5%,4.1%,9.4%;很大为2.1,3.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人口学特征风险认识变化不一致, < 20岁、未婚及收入500~2000元/月者变化趋势明显(χ2=4.118,5.629,5.099,P < 0.05);其中自认为不可能感染艾滋病,干预前后分别为56.3%,39.6%;42.2%,29.0%;36.4%,35.1%,其余变化不明显。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采取POL为主的干预方法,结合网络宣传、外展服务等,通过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MSM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从68.6%上升到期终的83.7%,提高非常明显。各知识点除HIV可以通过胎传、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HIV传播风险,其余均有明显提高。固定性伴可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看似健康的人可能携带HIV、蚊子叮咬不传播、输入HIV感染者血液会感染、与HIV感染者共用针具会感染、梅毒可胎传期终调查比基线调查上升明显,表明有的知识尤其是基线调查较高的,短时间健康教育难以明显提高,但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可逐步提高。同时针对在中期调查时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提高不明显的实际情况,在POL培训中以现场提问、培训讲解,纳入编制的宣传手册,并在网络干预中增加相应内容,收到明显成效。

近1次与不同类别性伴发生的性行为安全套总使用率均明显提高,达82.1%,但女性最低,提高不明显。一方面表明POL干预方法对MSM人群有效,另一方面表明女性性行为主要以已婚人员为主,夫妻间坚持使用安全有一定困难,虽该性行为所占比例很低,但由于安全套使用低,存在艾滋病在MSM和家庭中传播危险性,提示应针对性在POL招募时适当增加年龄较大的已婚志愿者,加强已婚MSM干预; 另一方面,安全套的使用率在人群中维持在90%以上才能真正起到预防艾滋病流行效果,提示仍要继续加大干预力度。

艾滋病感染风险意识对人的行为习惯有着重要影响6。干预前后MSM人群艾滋病感染风险意识无明显变化,但在MSM低年龄、中低收入的未婚者的主流群体中,盲目乐观意识有所改变,但仍严重不足,提示在POL培训和外展等干预中应更加注重对当地及周边艾滋病疫情和MSM人群高危行为现状危险性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社群所面临的风险,逐步提高社群整体风险意识。

(该项目得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中心、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绵阳、成都同志关爱小组的支持,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王毅, 张光贵, 杨宏武, 等. 绵阳市1995-2005年HIV流行特征及行为学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16) : 3164–3165.
[2] 刘石柱, 宋洪琼, 阮玉华, 等. 种子招募的静脉吸毒人群高危行为及HIV、HCV和梅毒感染特征[J].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1) : 75–77.
[3] 王毅, 张洪波, 张光贵, 等. 绵阳市MSM人群行为及生物学监测结果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19) : 3780–3783.
[4] 何廷尉. 社会医学[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45-48.
[5] 倪宗瓒. 医学统计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255-292.
[6] 赵敏, 普鑫, 唐婷婷, 等. 男性性病患者HIV感染风险意识及相关知识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