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9, Vol. 25 Issue (2): 138-140   PDF    
老年人家庭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吴振强, 崔光辉, 张秀军, 孙业桓     
安徽省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合肥 230032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家庭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调查抽取安徽省临泉和全椒地区1个街道和1个行政村, 对实足年龄在60岁~2212名常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营养膳食情况、生活习惯和家庭功能状况等, 并对他们的孤独状况和社会支持等进行评定. 结果 11.8%的老年人家庭功能出现严重障碍, 34.3%的老年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 53.9%老年人的家庭功能良好.单因素分析中家庭功能与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等有关; 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家庭功能状况影响因素为孤独、社会支持、子女孝顺等. 结论 老年人家庭功能状况值得关注, 社会和子女应重视对老年人家庭功能的建立.
关键词家庭功能     老年人     影响因素    
Research on family function of elderly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in Anhui province
WU Zhen-qiang, CUI Guang-hui, ZHANG Xiu-jun, et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amily func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the elderly in Anhui province. Methods Among 2212 people aged 60 years and above in Anhui provinc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data regarding family function, lone liness, social support. Results 46.1% of the elderly had family dysfunction, and 53.9% had good family function.In univariate analysis, marital status, age, educational level, and residential a rea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family function.The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lone liness, social support, and filial piety were associated with family function. Conclusion The family function of the elderly deserves to be cared about, and the society and the family member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family function for the elderly.
Key words: family function     aged people     influential factor    

国内家庭医学理论认为家庭功能体现在家庭成员间相互爱护、相互支持、彼此间情感沟通以及共同承担对生活事件和压力源的能力等方面1。家庭成员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重要作用2。据统计,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1.34亿, 超过总人口的10%, 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 占总人口的8.5%。全国70%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布在农村, 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3。中国现已进入老年化社会, 老年人的生存环境更值得关注。为了解安徽省老年人的家庭关怀支持情况, 于2008年2月~3月对安徽省临泉和全椒地区老年人进行家庭功能状况调查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安徽省临泉和全椒地区县城及农村各抽取1个街道和1个行政村的实足年龄在60岁~的常住老年人。除农忙、拒答外, 本次调查共调查2 246人, 剔除无效问卷, 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 212份(临泉为1 281份, 全椒为931份), 有效应答率为98.49%。

1.2 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1)一般情况调查采用自编问卷, 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每天吃饭餐数、子女孝顺情况、支配经济情况等项目; (2)家庭功能评价: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4。APGAR问卷共5个题目, 每个问卷有3个答案可供选择, 若答“经常这样”得2分, “有时这样”得1分, “几乎很少”得0分。将5个问题得分相加, 总分为7~10分表示家庭功能良好, 4~6分表示家庭功能中度障碍, 0~3分表示家庭功能严重障碍; (3)孤独量表(UCLA)该量表是Sisenwein编制的中文修订版5, 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 重测信度为0.62。量表中含有20个条目, 11个孤独正序条目与9个非孤独反序条目, 采用4级评分法, 分数越高表明孤独水平越高; (4)社会支持量表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 6, 共10个条目, 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 3个维度, 10个条目计分之和即为社会支持的总分, 范围为12~66分, 评分越高说明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根据资料的性质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 212名老年人中男性1 288人、女性924人, 男女比例为1.3: 1。年龄范围为60~97岁, 平均年龄(70.41±6.926)岁, 其中60岁~、70岁~、80岁~、90岁~分别占47.9%, 40.3%, 11.3%, 0.5%。家庭结构类型中, 单身独居者305人, 占13.8%;夫妻同住家庭占37.9%, 直系型与核心型家庭(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占9.3%, 联合型家庭(三代同堂)及孙辈同住家庭(隔代)分别占28.6%和10.2%;另有0.3%的老年人与他人同住, 其中空巢率为52%。被调查老年人29.2%可支配全部经济, 38.1%支配部分经济, 28.2%可支配个人部分, 4.5%无权支配经济。教育程度中文盲占49.2%、小学占26.5%、初中占15.6%、高中或中专占6.9%、大专及以上占1.8%。婚姻状况显示, 被调查老年人中68.5%有配偶, 未婚占1.7%。

2.2 老年人家庭功能分级情况

调查中, 采用APGAR量表对其家庭功能进行评价, 筛选出家庭功能良好者为1 193人, 家庭功能障碍者为1 019人, 所占比例为46.1%, 其中中度障碍为759人, 重度障碍为260人。

2.3 家庭功能相关因素与APGAR得分(表 1)

家庭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 老年人家庭状况在不同性别、民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居住情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来源、子女孝顺情况、居住地的不同对家庭功能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老年人的APGAR得分随年龄的增长, 得分反而下降; 与配偶同住或和子女同住的老年人, 由子女赡养的老年人家庭功能相对较高; 已婚未丧偶的及其他情况的得分都要高; 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越高, APGAR得分越高; 老年人居住在县城的APGAR得分最高, 其次为集镇, 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APGAR得分最低。

表 1 家庭功能相关因素与APGAR得分(x±s)

2.4 家庭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表 2)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以家庭功能总分为因变量(家庭功能良好=1、家庭功能中度障碍=2、家庭功能严重障碍营=3), 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教育文化程度、居住地、子女孝顺情况、每天用餐次、孤独量表评分、社会支持分等10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分析, 由于结果为量为有序的等级分类结果, 故采用有序结果的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以子女孝顺情况、婚姻状况、每天吃饭的餐数、孤独情况、社会支持的影响最为显著。

表 2 家庭功能影响因素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家庭可以给老年人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良好的家庭功能是这种支持的条件, 所以家庭功能是直接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7。而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关系的研究, 国内外有少量报道8, 9。本次调查中, 有46.1%的老年人家庭功能存在障碍, 与以往研究结查基本一致10。结果还显示, 老年人年龄越大, 家庭功能状况越差, 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越大, 其衰老程度越高, 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从而降低, 对家人的依赖性加大, 因此, 其要求子女和社会更关注自己的程度逐渐加大, 更迫切的要求亲人们关心和照顾好自己, 所以子女稍有疏忽则可能产生老年人的家庭功能障碍。子女在做好老年人物质生活保障的前提下, 应加大精神方面的投入, 多与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 给予老年人足够的温暖, 尽到各家庭成员的职责。对婚姻状况采用单因素分析, 可以看出目前已婚的老年人APGAR得分高于未婚和丧偶等其他情况的老年人。本次调查空巢老人为52%, 明显高于以往研究结果11, 这可能由于本次调查70%以上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 而老年人的子女作为农村大量剩余的劳动力转向城市, 子女外出务工, 从而出现老年人的空巢现象, 空巢老年人家庭功能得分低。这可能与老年人的家庭规模和结构相对不完善有关, 家庭结构越完善老年人的家庭功能越好。

有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 已婚者家庭功能相对较高, 未婚老年人比已婚的老年人在家庭功能方面更易产生障碍; 子女越孝顺、每天用餐次数较多者, 家庭功能相对较好; 老年人孤独感越高, 社会支持越少, 老年人的家庭功能越易产生障碍。有研究表明, 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越差, 越加重老年人的孤独感12。因此, 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和老年人孤独感之间可能存在着恶性循环的关系。由于横断面研究在因果推断方面存在不足, 只能提供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线索, 难以确定两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 因此, 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戴晓阳, 余术艳, 马榆根, 等. 护理心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52.
[2] Giacomin KC, Peixoto SV, Uchoa E, et 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o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disability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Great Metropolitan Belo Horizonte Minas Gerais State Brazil[J]. Cad Saude Publia, 2008, 4(6) : 1260–1270.
[3] 王全胜.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初探[J]. 学习论坛, 2007, 23(1) : 71.
[4]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 282-286.
[5] Smilkstein G. The Physician and family function assessment[J]. Fam System Med, 1994, 2 : 263.
[6] 肖水源.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4, 4(2) : 98–100.
[7] 孙敏, 李珩, 伍碧娇, 等. 高龄老人家庭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 11(161) : 687–688.
[8] Beem EE, Maes S, Cleiren M, et al.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of recently bereaved, middle-aged women: the first 13 months[J]. Psychol Rep, 2000, 87(1) : 243–254. DOI:10.2466/pr0.2000.87.1.243
[9] van Weel-Baumgarten EM, van den Bosch WJ, van den Hoogen HJ, et al. The long-term perspective: a study of psychopathology and health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depression more than 15 years after the first episode[J]. Gen Hosp Psychiatry, 2000, 22(6) : 399–404. DOI:10.1016/S0163-8343(00)00099-2
[10] 任晓晖, 张琼. 都江堰长寿老人家庭功能及其影响因素[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9) : 1627–1632.
[11] 林婷, 黄俊山, 姜小鹰. 福州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及对社区护理需求[J]. 中国老年杂志, 2006, 26(5) : 580–583.
[12] 刘志荣, 倪进发. 老年人孤独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3) : 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