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8, Vol. 24 Issue (11): 1404-1105   PDF    
医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静, 陈幕华, 胡娉婷, 崔玲玲, 王旗, 朱敦彦, 陈萍萍, 谢东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郑州450001

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也对其周围的人群产生影响。因此,提高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端正其营养态度,对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2006~2007年,对河南省郑州市2所医学院校不同年级医学生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AP)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大专和本科院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发放问卷3 102份,收回有效问卷2 994份。有效率为96.5%,其中低年级(大一,大二)1 397名,高年级(大三、大四、大五)1 597名。

1.2 方法

参考健康教育的KAP模型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其中知识题15题,回答正确得2分,满分为30分,不及格0~18分、及格18~30分。态度题5题,每题回答很积极(很重要等)得4分,较积极(较重要等)得2分,不积极(不重要等)得0分,满分为20分,不及格0~11分、及格11~20分。行为题9题,满分为18分,不及格0~10分、及格10~18分。统一发放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统一收回。使用体质指数(BMI)评价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判断标准为BMI<18.5为营养不良,18.5~25.0为正常,>25.0为超重、肥胖。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2.0 软件进行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医学生营养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1.1

不同年级学生的营养状况 (表 1)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营养不良占17.1%,正常占79.8%,超重、肥胖占3.2%。低年级与高年级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8.2%和16.3%,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4%和3.9%。经统计学分析,低年级营养不良率显著高于高年级((P=0.000);而高年级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低年级(P=0.000)。

表 1 不同年级学生营养状况的相关分析

2.1.2

不同年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比较 (表 1)调查显示,低年级与高年级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总分的及格率之比分别为 63.0%/81.3%,46.3%/53.3%,45.5%51.0%,经统计学分析,营养知识、态度、行为3方面高年级及格率均显著高于低年级(P=0.000)。

2.2 不同年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的相关因素分析

(表 2) 不同年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水平不同,在是否知道健康的定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饮食与预防慢性病的关系方面,高年级的得分及格率显著高于低年级(P<0.05);而在是否价格越高食物越有营养、保健品能否治病、哪类食物蛋白质含量最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 2 不同年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的相关因素分析

2.3 不同年级学生营养态度情况

学生营养态度较好,在愿意改变饮食习惯、对营养知识的态度、想使自己的饮食习惯更符合营养要求方面,高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P=0.000);而在对待吸烟的态度上,低年级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P=0.003)。

2.4 营养行为

调查显示,高年级得分高于低年级。是否看关于营养和健康的读物、给亲人或周围的人一些膳食指导、通常购买食品的地点等方面,高年级得分高于低年级(P<0.01)。是否每天都吃早餐、晚上是否加餐、是否有偏食的习惯、吃早餐的地点等,低年级与高年级比较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是否吸烟、饮酒方面,低年级得分高于高年级(P<0.01)。

2.5 营养态度、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的相关分析

分析显示,营养知识、营养态度与饮食行为呈正相关关系(R=0.202,P=0.000;R=0.224,P=0.000),营养知识、态度得分越高,饮食行为得分也越高。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呈正相关关系(R=0.222,P=0.000),营养知识得分越高,营养态度越好。

2.6 饮食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表 3)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营养行为受父母文化程度、营养知识、营养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上述影响饮食行为的各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1],入选Logistic回归模型的是年级、父母文化程度、营养知识、营养态度(P<0.05),且均为保护性因素。

表 3 饮食行为及其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次调查发现,医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情况总体较好,与王平[2]等研究结果相一致。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营养知识对饮食和健康起重要作用,并愿意为健康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高年级医学生在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得分比低年级高,这可能与高年级学生接受的营养教育多、知识面广[3]有关,提示营养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学校应发挥其教育方面的优势,加大营养知识教育力度,针对大学生的求知特点和对健康的需求,有计划地向学生宣讲健康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营养饮食的习惯[4, 5]

调查发现,学生的营养不良、肥胖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帮助学生调整膳食结构,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对于提高对疾病抵抗力和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6, 7]。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吃早餐,有偏食习惯,说明有些学生己经具有营养方面的知识,有些甚至己转变成一种积极的态度,但却难以实践相应的健康饮食行为。因此,学校和父母不仅传授学生营养知识,还要指导他们正确地安排膳食、合理选择食物。

参考文献
[1] 崔玲玲, 王旗, 谢东, 等. 某技术学院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6) : 1107–1109.
[2] 王平, 李海燕, 阮丽萍, 等. 医科大学生健康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4) : 398.
[3] 刘晓雁, 毛代武, 吴爱莲. 某艺术中专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04, 11(1) : 48–50.
[4] 辛碧芬, 李钧. 中南大学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6) : 923–927.
[5] 王南平, 郭秀. 健康教育对大学女生膳食营养的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5) : 635.
[6] Sakata K, Matumura Y, Yoshimura N,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kipping breakfas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the national nutrition survey data[J]. Nippon Koshu Eisei Zasshi, 2001(48) : 837–841.
[7] Sobal J. Sample extensiveness in qualitative nutrition education research[J]. J Nutr Educ, 2001, 33(4) : 184–192. DOI:10.1016/S1499-4046(06)6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