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8, Vol. 24 Issue (11): 1363-1364   PDF    
厄贝沙坦对高脂饮食兔肝脏SR-BI活性影响
刘同涛1, 庞栋2, 田庆印1, 贾崇奇3     
1.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 济南250012;
2. 山东省济南医院内科;
3. 山东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

高脂血症是一种与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的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也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人群调查与实验研究表明,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1],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2]。血脂水平的变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如饮食及遗传因素等。而在脂代谢平衡中,肝脏作为外源性和内源性脂代谢途径的交汇点及调节中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厄贝沙坦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降压药物,本文就厄贝沙坦对高脂血症兔肝脏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降压的同时对脂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30只健康日本长耳兔(山东省农科院),体重为2.0~2.5 kg,均为雄性。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Modular DPP美国罗氏日立生化仪(美国罗氏公司);总胆固醇(TC)直接法检测试剂盒、甘油三酯(TG)直接法检测试剂盒、高浓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直接法检测试剂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直接法检测试剂盒(成都迈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WMK-08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精宏公司);日本OLYMPUS BH-2型光学显微镜和C-35AD-2型显微镜照相机(日本OLYMPUS公司)。兔抗SR-BI(一抗)、即用型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内含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二抗))、即用型显色剂(DAB)显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1.3 饲料

普通饲料为优质兔哺乳饲料;高胆固醇饲料含有胆固醇0.5%,猪油5%,基础饲料94.5%。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与处理

日本长耳兔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以普通饲料连续喂养24周,模型组以高胆固醇饲料连续喂养12周,12周后改用普通饲料连续喂养12周计24周。实验组以高胆固醇饲料连续喂养12周,饲料及喂养方法同模型组;12周后改用普通饲料连续喂养12周。并同时给予厄贝沙坦75mg/d灌胃,自由饮水,共计24周。饲料喂养均为120~140 g/d。

1.2.2 血脂测定

于实验前及24周末,兔禁食12 h以上,经其耳缘静脉抽血2 ml,静置30 min后离心取血清,酶法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

1.2.3 肝脏病理形态学观察

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出肝脏,多点取材,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兔肝脏病理改变。

1.2.4 肝组织SR-BI的表达

将切片脱蜡至水化,滴加即用型3%H2O2,室温下孵育10 min以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磷酸盐缓冲液(PBS)冲洗3次,正常山羊血清封闭,室温孵育30 min,倒掉血清,加入稀释的兔抗SR-BI,4 ℃过夜。PBS冲洗3次,滴加稀释的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37 ℃孵育30 min。PBS冲洗3次,滴加DAB显色,苏木素-伊红复染,中性树胶封固,自然干燥。显微镜下观察,参照Fromowitz阳性细胞半定量分级法[3]判断结果。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

2 结 果 2.1 兔血浆脂质水平变化

(表 1)对照组兔实验前、后TC、TG、HDL-C及LDL-C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开始时模型组兔TC、TG、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后TC、TG、L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开始时实验组TC、TG、HDL-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TC、TG、L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 1 兔血浆脂质水平指标检测(…x ± s, mmol/ L)

2.2 肝组织病理检查(图 13)

切片HE染色后在普通光镜下观察,可见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正常;模型组肝小叶结构不够清晰,肝细胞大量脂肪变性,部分肝细胞有轻度异型性;实验组肝细胞结构欠清晰,部分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放射状排列,肝细胞部分脂肪变。

图 1 对照组兔肝脏

图 2 模型组兔肝脏

图 3 实验组兔肝脏

2.3 肝组织SR-BI的表达(图 46)

光镜下可见蓝色细胞核及不均匀分布的棕色颗粒,对照组棕色颗粒沉着最少,模型组与实验组类似,棕色颗粒沉着较多。对照组兔肝脏SR-BI的表达阳性率为90%,强阳性率为10%;模型组兔肝脏SR-BI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其表达阳性率为90%,强阳性率为30%,强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兔肝脏SR-BI的表达较模型组略增加,其表达阳性率为100%,强阳性率为30%,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 4 对照组兔肝SR- BI 表达

图 5 模型组兔肝SR- BI 表达

图 6 实验组兔肝SR- BI 表达

3 讨 论

高密度脂蛋白是机体胆固醇从肝外周组织逆向转运回肝脏的主要形式。SR-BI被确认为脂蛋白受体中唯一能真正介导细胞与HDL作用的膜受体,因此,又称为HDL受体(HDL-receptor),在脂蛋白代谢、胆固醇运输等过程中起关键作用[4]。SR-BI主要在肝脏和类固醇源性组织表达,能结合多种不同的配体。OutR等[5]证明,SR-BI是介导肝脏和肾上腺选择性吸收胆固醇酯的唯一分子,是调节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唯一靶点。肝内SR-BI的表达受胆固醇、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厄贝沙坦为新一代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亚型拮抗剂,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布广,半衰期长。研究提示,厄贝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减少动脉壁的胆固醇合成[6],上调脂肪细胞膜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7],抑制肝脏中甘油三酯合成,改善血管壁脂肪代谢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8]。本实验显示,高脂饮食可使兔肝脏脂肪变,同时伴随SR-BI表达量增加;厄贝沙坦不能降低血脂,但可以上调整肝脏SR-NI表达,进一步推测,厄贝沙坦可能调节HDL与肝细胞SR-BI的作用。因此,厄贝沙坦虽然不降低血浆HDL的水平,但可能通过增加胆固醇的逆向转运速度,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志梅, 齐国先, 庞雪峰, 等. 彰武县农村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8) : 972–973.
[2] Singh IM, Shishehbor MH, Ansell BJ.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as a therapeutic target: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 2007, 298(7) : 786–798. DOI:10.1001/jama.298.7.786
[3] Qin JM, Fu XY, Li SJ, et al.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P28 GANK in rat with liver regeneration[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3, 9(11) : 2523–2527.
[4] 李兰松, 李维琪, 信学雷, 等. SR-BI的分子结构及其表达调控[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 25(4) : 14–17.
[5] Out R, Hoekstra M, Spijkers JA, et al.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 is solely reponsible for the selective uptake of cholesteryl esters from HDL by the liver and the adrenals in mice[J]. J Lipid Res, 2004, 45(11) : 2088–2095. DOI:10.1194/jlr.M400191-JLR200
[6] Luchtefeld M, Bandlow N, Tietge UJ, et al. Angiotensin II type 1-receptor antagonism prevents type IIA 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dependent lipid peroxidation[J]. Atherosclerosis, 2007, 194(1) : 62–70. DOI:10.1016/j.atherosclerosis.2006.09.024
[7] Schifirin EL, Park JB, Pu Q. Effect of crossing over hypertensive patients from a beta-blocker to an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 on resistance artery structure and on endothelial function[J]. J Hypertens, 2002, 20(1) : 71–78. DOI:10.1097/00004872-200201000-00011
[8] Makris TK, Stavroulakis GA, Krespi PG, et al. Fibrinolytic/hemostatic variables in arterial hypertension:response to treatment with irbesartan or atenolol[J]. Am J Hypertens, 2000, 13(7) : 783–788. DOI:10.1016/S0895-7061(00)00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