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8, Vol. 24 Issue (11): 1346-1346   PDF    
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尹辉1, 王丽娜1, 袁岗2     
1. 华北煤炭医学院体育部, 唐山063000;
2. 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系

睡眠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与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习效率。据报道,12%~20%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1-5]。本文于2007年9月对华北煤炭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旨在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情况,分析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以便为改善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华北煤炭医学院抽取2005、2006级515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2005级学生297人,2006级学生218人。共发放问卷515份,收回515份,有效问卷491份,有效率95.5%。其中男生142人,女生349人,年龄为17~21岁。

1.2 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5](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大学生睡眠质量。PSQI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参与计分的为18个自评条目,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1,2,3等级计分,PSQI累计得分范围0~21分,以PSQI得分≤4定为睡眠质量较好,PSQI得分<4~<8为睡眠质量一般,PSQI得分≥8为睡眠质量差[5]。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睡眠质量状况

睡眠质量较好的学生269人,占54.8%;其中男生78人,女生191人;睡眠质量一般的学生149人,占30.3%;其中男生45人,女生104人;睡眠质量差的学生73人,占14.9%;其中男生19人,女生54人;男、女生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睡眠质量比较

(表 1) 男女生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4个成分得分均较高,其中日间功能障碍项,男女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各成分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 1 不同性别大学生睡眠质量PSQI各成分分值比较(x ± s)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有14.9%的学生存在睡眠问题,原因可能与这些学生体质较弱,体育运动、娱乐活动较少,或容易被不良环境影响所致。这些学生多数均于晚间23~24时就寝。有调查表明,睡眠习惯会影响睡眠质量,就寝迟者睡眠质量差[6]。本调查显示,PSQI总分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相关性较大,提示日间功能或精神状态的好坏不取决于睡眠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睡眠质量。影响睡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自身生理因素外,心理和环境的影响较大。学生宿舍人口密度大、环境嘈杂是影响睡眠质量的诱因,此外,医学生课业较重,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延长也是影响睡眠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炜, 沉悦娣. 杭州市411名大中学生睡眠状况调查[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 1(11) : 48–50.
[2] 张平, 杜文海.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实际应用[J]. 疾病控制杂志, 2001, 5(4) : 318–320.
[3] 杨本付, 刘东光, 张秋梅. 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和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校医, 2000, 14(6) : 404–406.
[4] 冯国双, 陈景武, 杨秀珍. 医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6) : 467–468.
[5] 齐玉龙. 医学院校大学生失眠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21(3) : 243–245.
[6] 石文娟, 马绍斌. 广州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6) : 4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