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及能力建设正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本文选择Haddon模型[2, 3],运用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对策和体制进行循证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采用主题词“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自由词相结合的检索手段,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万方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发表在国内医药卫生期刊上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献;采用检索关键词方法,分别以农村(或rural/rural areas/county)、危机/灾难/突发事件/公共卫生/(crisis/disaster/emergency/contingency/public health、应急管理/危机管理(stringency/emergency/crisis administration/management)、脆弱性(vulnerability)、对策(strategy/countermeasure/game)等为关键词,采用排列组合方式,检索发表在国内外医药卫生期刊上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性文献;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检索到相对应的已发表的文献449篇,根据管理学理论,采取主观分析判断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文献进行分类,类别包括发生原因研究、流行病学分析研究、管理体系研究、应对措施研究、控制效果研究、应急机制研究和经济学研究。
1.2 采用Haddon模型分析[2]循证分析采用关键词Haddon模型(中文)或Haddon model/matrix/formwork/mould(英文),检索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的Haddon模型相关性文献,检索年限不限。通过对检索出的农村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及应急机制进行循证分析,应用Haddon模型寻找最佳应急对策、措施和机制。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前阶段(1)宿主:各类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性评估,提出启动应急处理的级别,事件发生前相关部门加强危险信息交流、传递,建立监测与预警及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政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督、检验、医疗机构协同合作,进行应急反应演习。(2)致病因子/媒介物:媒介因子的特点、性质,其感染水平、潜在性感染、致病性、危害程度、潜在的传播模式、危害形式。(3)物理基础环境: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改善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医疗、检验技术水平,建立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勤保障体系、药材储备体系,建立健全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制订县乡村三级应急预案。(4)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县乡村三级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以及心理应急知识,建立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科学研究、技术支持体系,建立教育培训系统,保证应急处理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地进行[4],提高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
2.2 发生阶段(1)宿主:迅速对事件作出全方位评估、按应急方案实施有效的应急对策,建立组织指挥体系和紧急医疗救治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应对策略,注意事件发生时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卫生行政部门、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督、检验等部门协同合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整理、分析事件信息,做好应对事件发生时的心理危机事件等。(2)致病因子/媒介物:媒介因子的传播模式、危害形式及其动力学以及造成机体的急慢性危害和心理创伤,媒介因子的潜在性危害,媒介因子清除及防治的方法,造成的社会影响。(3)物理基础环境: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事件发生地的医院数量及分布,医院床位数、医疗、检验技术及应急反应能力,医药和设备运输的储备和运作效率,应急反应中医疗机构建立和运作以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等应急反应运作效率。(4)社会文化环境:农村居民对事件发生期间危险信息的反应,事件期间农村居民应对卫生部门健康指导依从性,事件发生阶段对风险的察知,开辟农村居民到应急医疗机构的通道,加强医疗部门和卫生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运作和相互信任,加强对事件发生地居民的健康教育,保障对个人防护,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的预算,建立应急反应督导机制和疫情公开发布制度,加强媒体管理,依法报道,促进疫情控制,发挥宣传教育、科学普及以及预警危机,动员防范的作用[5],进行健康教育活动。
2.3 发生后阶段(1)宿主:开展事件发生后的总体情况评估,事件发生后风险信息的交流、传递,事件后对于所收集资料的分析、整理,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不足之处,事件后监测事件所致危害程度和必要的现场处理事件、处理措施的评价和随访,事件后疫源地群众的心理健康的恢复与应对,建立心理健康应对体系。(2)致病因子/媒介物:整理、分析、总结事件发生后的媒介因子的信息,进行事件后媒介因子监测与调查,警惕媒介因子在环境潜伏的可能性,媒介因子所引起的长期社会心理问题和身心健康后遗症,因子对减轻严重性及治疗的反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物理基础环境: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农村医疗资源的储备,以及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施、设备的更新和提高医疗、检验技术水平,彻底消除媒介因子,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防护设施和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 包括评估、完善、恢复、转危为安[6]。事后评估:事件对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农村居民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和政府支持,事后农民对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公共卫生应对机构的信任度,引发各部门从事件中吸取教训的积极性,事件后农村居民对风险信息的反应,事件后危险信息的健康教育能力,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支持能力。进行心理卫生保健支持和随访,善后处理(奖励、责任、抚恤和补助、征用物资与劳务的补偿),应急预案管理与更新,科研和国际交流。
3 讨论应对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十分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参与以及科学合理的组合。本文结果表明,Haddon模型适合于帮助卫生部门与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构协作,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实践活动。
针对各类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特点,本文通过循证分析的方法,找出各类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再用Haddon模型去拟合这些应对策略,从而提出科学有效实用的、能够针对每一类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对策。本研究通过Haddon模型与循证分析出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对策进行针对性的拟合,可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Haddon模型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过程中,事件发生前的措施有风险评估、风险信息交流和一级预防措施(例如预防免疫接种);事件发生时公共卫生应对措施有危机风险信息交流和社区基本医疗干预措施诸如暴露后预防和治疗、危机精神卫生保健辅导服务和隔离/检疫措施;而事件发生后应对措施含有事后减灾和长期身心健康后遗症治疗以及进行风险信息交流和善后处理措施。今后也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去证实Haddon模型在应对农村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多维性、灵活性特点。运用Haddon模型对政府、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行绩效评估以及脆弱性评估。
[1] | 龚震宇, 林君芬, 夏时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5, 25(12) : 26–28. |
[2] | Barnett DJ, Balicer RD, Blodgett D,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addon matrix to public health readiness and response planning[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5, 113(05) : 561–566. |
[3] | Conroy Carol M P H, Fowler John B S. The Haddon matrix:Applying an epidemiologic research tool as a framework for death investigation[J]. The America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alogy, 2000, 21(04) : 339–342. DOI:10.1097/00000433-200012000-00008 |
[4] | 卢安, 蒋春艳.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强化继续医学教育[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10) : 1157–1158. |
[5] | 李书明, 刘民. 新闻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11) : 1401–1402. |
[6] | 缪凡, 陈坤, 张薇, 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危机管理模式的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10) : 1276–1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