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8, Vol. 24 Issue (9): 1134-1135   PDF    
凝血功能与慢性HCV感染者标志物关系
高秋菊1, 刘殿武1, 闫国超2, 张世勇3, 李宝琴2, 贾敏4, 刘英丽1     
1. 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石家庄 050017;
2.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
3. 河北省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河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据报道,凝血因子水平的降低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但其报道大多来自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者的检测结果[2]。为了解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者的凝血功能,本研究以感染HCV 15年后的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不同临床类型凝血功能指标,分析凝血功能与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慢性肝炎、肝硬化,掌握临床治疗指征等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1993年上海医科大学、2002年北京医科大学有调查记载仍诊断为HCV感染者129人及健康对照22人,共151人为调查对象。慢性HCV感染者诊断以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学术会议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判定[3]。将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慢性丙型肝炎轻度、慢性丙型肝炎中度、慢性丙型肝炎重度、肝硬化、脂肪肝患者共6组。

1.2 检测方法

于2005年5月7、8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现场调查、B超诊断、临床指标及病原学标志-抗-HCV抗体和HCV RNA检测。

1.3 抗-HCV检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血清抗-HCV,所用的包被抗原为合成多肽抗原和基因工程抗原(包括HCV病毒结构区核心抗原和非结构区抗原),按试剂盒(上海科华实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说明进行。阳性判定值(COV)=0.1×阳性对照平均A值+阴性对照平均A值。测试标本A值<COV为HCV抗体阴性,测试标本A值≥COV为HCV抗体阳性。

1.4 HCV-RNA检测

参照文献[4]。

1.5 凝血指标检测

清晨空腹静脉血1.8 ml与0.2 ml 106 mmol/L枸橼酸钠混匀抗凝,2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用STAGO全自动血凝生化仪、磁珠凝固法于4 h内测定完毕。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试剂(法国STAGO公司)。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均数间两两比较用Student-Newman-Keuls检验。

2 结果 2.1 慢性HCV感染者不同临床类型凝血指标测定(表 1)

慢性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患者PT、INR较慢性轻度肝炎与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PTA明显降低(P<0.05),而慢性轻度肝炎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TT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组FIB与对照组比较含量明显减少(P<0.05)。

表 1 慢性HCV感染者不同类型血凝指标检测结果(x ± s)

2.2 凝血指标与HCV感染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2.2.1 凝血指标与抗-HCV阳性的关系

抗-HCV阳性组PT、INR、PTA、TT (n=111,12.87±0.89,1.00±0.99,101.66±12.53,19.92±2.11),较阴性组(n=40,12.39±0.74,0.95±0.07,109.65±11.53,18.91±1.45),明显延长(P<0.01)。抗-HCV阳性组FIB (3.08±0.64) 较阴性组(3.71±0.96) 明显减少(P<0.01)。APTT与抗-HCV阳性、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48±4.99) 与(35.01±5.06) (P>0.05)。

2.2.2 凝血指标与HCV RNA表达的关系

HCV RNA阳性表达组PTA、FIB (n=106,102.09±11.75,3.14±0.65),较阴性表达组(n=45,107.73±14.17,3.51±1.00),明显减少(P<0.05)。PT (12.82±0.83) 与(12.54±0.96)、INR (0.99±0.08) 与(0.97±0.09)、APTT (35.54±4.89) 与(34.91±5.25) 和TT (19.81±2.03) 与(19.28±1.91) 结果HCV RNA有、无复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3 凝血指标与抗-HCV阳性和HCV RNA表达的关系(表 2)

抗-HCV阳性和HCV RNA阳性表达组PT、INR较单纯HCV RNA阳性表达组明显延长(P<0.05)。抗-HCV阳性和HCV RNA阳性表达组PTA明显低于双阴性和HCV RNA阳性表达组(P<0.05);抗-HCV阳性和/或HCV RNA阳性表达组的FIB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抗-HCV阳性/阴性和或HCV RNA阳性/阴性组凝血功能的改变并没有明显的叠加损害趋势。

表 2 血凝指标与抗-HCV和HCV-RNA的关系(x ± s)

3 讨论

本次检测发现,慢性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INR、PTA明显异常(P<0.05),而慢性轻度肝炎与健康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慢肝轻度连同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组FIB含量有降低趋势(P<0.05)。说明慢性HCV感染者尽管肝功能异常比例较低、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但其肝细胞有不同程度受损,表现出凝血功能障碍,机体存在出血倾向,与Karibe H等[5]报道的慢性HCV感染是脑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一致。

本研究还发现,抗-HCV阳性组除APTT指标外,其余各指标均较抗-HCV阴性组明显延长(P<0.01),FIB明显减少(P<0.01)。抗-HCV不是保护性中和抗体,它的长期存在预示着持续的肝细胞免疫损伤,所以慢性HCV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HCV RNA表达组PTA、FIB较HCV RNA阴性组明显减少(P<0.05),因为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后其病毒基因整合入肝脏细胞,肝炎病毒的持续复制和表达长期刺激肝脏炎症反应,致使肝脏受损,是影响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原因。抗-HCV阳性/阴性和或HCV RNA阳性/阴性组凝血功能的改变并没有叠加损害之趋势,可能是病毒复制刺激机体发生持久的肝细胞免疫损伤,进而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综上所述,慢性HCV感染者凝血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因此,对于慢性HCV感染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以便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态,对掌握治疗指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一波, 钟毓琼. 肝脏疾病患者血浆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临床意义探讨[J]. 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2) : 280.
[2] 李素萍, 付艳丽, 刘鹏. 病毒性肝炎病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范围及其意义的探讨[J]. 临床军医杂志, 2002, 30(5) : 49–50.
[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1) : 56–62.
[4] 高秋菊, 刘殿武, 张世勇, 等. ELISA联合PT-nPCR检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结果分析[J]. 卫生研究, 2007, 36(1) : 69–71.
[5] Karibe H, Niizuma H, Ohyama H, et al.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ial hemorrhage:hospital based case-control study[J]. J Clin Neurosci, 2001, 8(5) : 423–425. DOI:10.1054/jocn.200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