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广州市番禺区环境监测站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修装潢已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新型的建筑材料、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不少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1]。低劣的室内空气质量常使人感到不舒适,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严重时可以使人体产生头痛、恶心、疲劳、皮肤红肿等症状,统称“建筑病态综合征”(sickbuilding system ,SBS)。室内空气中存在多种污染物,其中醛类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 ,VOCs)是导致SBS 的主要因素,已成为室内空气污染领域关注的焦点[2, 3]。为了解新装修居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及危害,我们在房屋装修后不同时间连续监测其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并对入住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指标根据2003~2004 年办理委托手续进行检测的300 多个室内单元的监测结果,确定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和甲醛为本地区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指标。
1.2 研究对象2005 年3~4 月选取63 户刚装修完(完工15 d 以内),尚未入住的新建房屋(均不同程度使用人造板、胶粘剂、油漆、涂料等装饰装修材料)进行首次空气监测。
1.3 空气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1.3.1 采样和监测监测卧室、客厅、厨房3 个功能区,分别于装修完工后15 d 内、第1 个月、第3 个月、第6 个月和1 年连续监测5 次;空气采样点根据室内大小和房屋实际情况设定,< 50 m2 的房间设置1~3 个点,50~100 m2 设置3~5 个点,每个点重复采样测试2~5 次。依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 T 18883-2002)的要求,对采样点关闭门窗封闭12 h 以上进行监测,采样点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 0.5 m。采样高度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卧室采样点高度为0.8 m ,客厅和厨房采样点高度为1.5 m),在室外同等高度采样作为对照点。TVOC 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甲醛测定采用全自动甲醛分析仪(PPM-400 型)。
1.3.2 健康状况调查参照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推荐的不良建筑综合症的各种症状,设计人群健康问卷调查表。装修完工15 d 后该63 户居室陆续有居民入住,选择年龄18~50 岁的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于装修后第1 个月、3 个月、6个月和1 年进行监测时同时由调查人员入户询问填写。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房屋装修情况与入住新装修居室后居民的自觉健康症状,4 次人群调查分别获得有效问卷34 ,86 ,1.6 和143 份。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χ2 检验等。
2 结 果 2.1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 1)对2003~2004 年办理委托手续进行检测室内单元监测结果进行分析,TVOC 和甲醛的超标率最高,分别达到52.45 %和50.36 %,平均值均高于标准值,而其他5 项指标超标率相对较低,平均值低于标准值。
![]() |
表 1 2003~2004 年室内单元空气质量检测结果 |
2.2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室内空气监测 2.2.1 TVOC(表 2)
装修后居室各功能区TVOC 浓度均显著高于室外对照点;客厅、卧室和厨房TVOC 浓度在装修后第1 个月时均上升到最高点,第3 个月开始下降,至装修后1 年时下降最低;装修3 个月后,客厅和厨房TVOC 平均浓度下降较为明显,而卧室中下降不明显,各时间点上TVOC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 个月时客厅、卧室和厨房TVOC 浓度分别降至0.482 ,0.547 ,0.369 mg/ m3 ,均低于《室内空气质量卫生规范》中TVOC 的允许浓度(0.60mg/ m3);依据该标准,63 户居室各监测时间点TVOC 总超标率依次为29.7 % ,95.4 % ,61.5 % ,35.4 %和17.6 % ,超标率在装修1 个月后下降;卧室TVOC 浓度较客厅和厨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
表 2 装修后不同时间点室内TVOC浓度(mg/m3)变化(x±s,n=63) |
同功能区的甲醛浓度均有明显的回升,装修后第1 和第3 个月各功能区室内甲醛浓度与装修后15d 内室内甲醛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装修后第6 个月客厅、卧室和厨房甲醛浓度分别降至0.036 ,0.083 ,0.060 mg/ m3 ,低于《室内空气质量卫生规范》中甲醛的允许浓度0.08mg/ m3 ;依据该标准,63 户居室各监测时间点甲醛总超标率依次为92.4 % ,100.0 % ,98.7 % ,20.1 %和8.2 % ,装修后1年甲醛浓度仍有超标;各监测时间点上,卧室中甲醛浓度较客厅和厨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居民健康状况调查4次居民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发现,入住新装修居室后,居民普遍自觉有不适症状出现。装修后1 个月时入住居民眼部刺激症状、呼吸道刺激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过敏症状发生率分别高达70.6 % ,55.9 % ,38.2 %和26.5 % ,装修3 ,6 个月、1 年后各种不适症状发生率均逐渐下降,装修后1 年降至最低,分别为3.5 % ,7.0 % ,4.2 %和2.8 % ,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VOCs 和甲醛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4]。监测结果表明,TVOC 和甲醛浓度并非随时间的推移呈持续下降的趋势,TVOC 和甲醛浓度在装修后一段时间内均出现一定的回升现象,装修后3~6 个月后才开始持续下降,一方面说明VOCs 和甲醛在短期内可能并没有完全从装修装饰材料中散发,另一方面可能与添置新家具有关,装修后3 个月大多数居室都购置了家具准备入住,家具的木质板材内含有大量的苯系物和甲醛等有机污染物。此外该检测结果不能排除不同各监测时间点温度和湿度对结果的影响。本次首次监测时间在3~4 月份,之后即进入广州地区炎热的夏季,室内温度上升有可能促进了污染物的释放,而导致浓度的升高。另外,卧室中污染物浓度高于客厅和厨房,且下降幅度小,与我国房屋的设计有关,通常客厅和厨房通风情况较卧室好一些,加之卧室空间小,木质家具通常较多,因此,居民应尽量减少卧室装饰材料的使用和家具的放置,加强卧室通风。
居民健康状况调查表明,装修后1 个月时入住居民各种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很高,尤其是呼吸道刺激症状和眼部刺激症状。随着装修时间的延长,居民各种不良症状发生率逐渐下降。装修后1 年虽然污染物浓度还存在超标现象,但居民各种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已降至较低水平,可见装修后推迟入住时间对缓解装修引起的居民健康问题有益。如果条件可行,新装修居室入住前应及时请有关部门进行监测,如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出现超标,应找出污染源,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并选择合适的入住时间。
[1] | 谢锦尧, 林海. 装修后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4) : 482–483. |
[2] | 胡衡生, 张新英, 黄文珊, 等. 装修后居室空气污染及健康效应[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4, 21(1) : 47–49. |
[3] | 潘小川. 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危害评价[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2, 3(3) : 167–169. |
[4] | 李曙光, 刘亚萍, 林丽鹤. 家庭装修室内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4) : 40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