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在季节性流行时,在全世界传播,影响总人口的10%~20%。这些流行及其造成的严重发病和死亡,是世界性卫生问题[1]。广东省是流感流行较活跃地区,为了加强流感常规监测,为制定并完善防控措施,开展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本课题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omputer 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 System,CATI),于2006年1~4季度在广州市进行了以人口学为基础的社区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以及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以电话随机抽样方式,选取在调查地区居住超过3个月的家庭,调查家庭内所有成员。根据按比例抽样调查样本量计算公式,按2006年1月预调查结果,流感样病例发生率为1.3%,α=0.05,δ=0.007,确定每季度调查样本含量N=1 006人,约340户。4个季度实际共调查广州市居民1 462户4 794人。
1.2 方法电话调查采用CATI系统。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每季度开展一次电话调查,分别于2006年4月、7月、10月及2007年1月的1~15日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成员过去3个月的一般情况、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流感疫苗接种情况等。接听电话接受调查者年龄应在18~70岁,家庭内其他成员情况由接受调查者代答。流感样病例判定:发热(体温≥38 ℃) ,出现咳嗽、咽喉疼痛之一者[2]。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各季度发病率比较。以2006年广州市分年龄的人口学统计资料为基础,利用直接标准化法[3]估计2006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发病率和流感疫苗接种率。
1.3 统计分析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4个季度共计拨出电话11 589个,拨通有效电话3 139个,成功应答调查1 462个,电话调查应答率46.6%。共调查广州市居民1 462户共4 794人(1 198.5人年),其中男性2 432人,女性2 362人。各季度调查人群性别分布均衡(χ2=0.94,P=0.82);0岁~352人,10岁~458人,20岁~1325人,30岁~803人,40岁~779人,50岁~547人,60岁~530人,年龄分布不均衡(χ2=36.69,P=0.006)。
2.2 性别分布共调查4 794人,为1 198.5人年,发现流感样病例264例,年发病率为22.03%(264/1 198.5) ;其中,男性124例,年发病率为20.40%;女性140例,年发病率为23.71%,经χ2检验,各季度的男女性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第4季度流感样病例发病较低,分别发病64,45例,发病率分别为4.98%,3.55%;第1、第2季度为流感样病例的发病高峰,分别发病53,103例,发病率分别为5.79%,7.65%;全年以第2季度发病率最高,经趋势χ2检验显示,各季度流感样病例发病率不同或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P=0.000 25)。
2.3 年龄分布(表 1)![]() |
表 1 2006年广州市不同年龄、不同季节流感样病例发病率(%)比较 |
表 1可见,各年龄段流感样病例发病率不同,各季度不同年龄段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1季度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年龄段,第2季度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其次是20~40岁青壮年;第3季度也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第4季度略有不同,主要发生在30~40岁青壮年。
2.4 流感样病例年发病率估计(表 2)![]() |
表 2 2006年广州市不同季节流感样病例预期发病数估计 |
根据广州市2006年年中人口数,采用直接标化法对本次调查人口数进行标化,估计2006年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率为=22.9%(2 444 734/10 668 070) 。
2.5 流感疫苗接种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居民流感疫苗接种主要集中在10月~次年2月;2006年4月调查916人中,2005年10月~2006年3月接种过疫苗44人,接种率为4.80%。不同性别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P=0.23) 。接种者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人群,尤其是10岁以下低年龄组,其次是10~20岁和20~30岁年龄组;30岁以上年龄组接种率普遍偏低。采用同样的人口基数,广州市流感疫苗接种率估计为=5.61%(598 169/10 668 070) 。分析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主要是:(1)单位组织的集体接种,占52%;(2)知悉近几年可能会有流感大流行,占19%;(3)政府媒体宣传和医生建议,各占10%。未接种疫苗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好不需要接种和不知道要接种,分别占41%和33%。
3 讨论调查结果显示,4~6月是广州市流感样病例发生的高峰时期;低年龄组尤其是10岁以下人群仍是多发人群;估计广州市2006年流感样病例发病率为22.9%,推测广州市2006年约有240余万流感样病例。与L Payne等2005年所做的流感样疾病(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发病率电话调查结果相近[4],而远高于哨点监测对人群流感样病例发病的估计[5]。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民流感疫苗接种率偏低,仅为5.61%,30岁以上年龄组接种率尤其低下,广州市地处珠三角中心地带,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流感活动亦甚为频繁,因此,在流感流行期前(10月~次年2月)推广流感疫苗接种更有其重要意义。
广东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感监测,1998年加入WHO流感监测网络,目前已形成包括15个监测城市,37家监测医院及社区门诊部,兼顾重点社区(学校)的监测网络。哨点监测一定程度上能掌握全省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但因各种因素通常会低估流感在人群中真实的发病状况,如轻症患者可能不就医或自行购药治疗、医生报告责任心等问题,导致部分应该进入监测报告系统的流感样病例不能及时进入,因而不能准确反映社区居民流感或流感样病例发生状况。本课题以人口学为基础进行的社区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调查,可补充和完善流感常规监测数据,提供社区居民流感样病例发病率资料,为流感防治健康促进提供科学数据。本文结果还提示,在人口众多、入户调查难度较大的大城市,开展电话调查是可行的,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技术从抽样、访问,到编码、输入、查错等全过程均由计算机设计并监控,实现电脑自动拨号、问卷逻辑自动控制、即时录入、即时样本控制、问卷监督、访问结束即可获得原始数据,使人为错误降至最低,大大提高了问卷质量[6]。本次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方式进行,是CATI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又一次积极的尝试。
[1] | WHO.流感秘书处的报告/WHO执行委员会第一届会议临时议程项目5.8(EB111/10)[OL].[2002-11-26].http://www.who.int/gb/ebwha/pdf_files/EB111/ceb11110.pdf. |
[2]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Fact sheet:Overview of influenza surveill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OL].http://www.cdc.gov/. |
[3] | 杨树勤, 丁道芳, 李天森, 等. 卫生统计学[M].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64-68. |
[4] | L Payne, S Kühlmann-Berenzon, K Ekdahl, et al. Did you have flu last week?-A telephone survey to estimate a point prevalence of influenza in the Swedish population[J]. Euro Surveill, 2005, 10(12) : 241–244. |
[5] | Van Der Zee S C, Hoek G, Brunekreef B, et al. Incidence of influenza-like illness,measured by a general practitioner sentinel system,is associated with day-to-day variations in respiratory health in panel studies[J]. Am J Epidemiol, 2000, 152(4) : 389–392. DOI:10.1093/aje/152.4.389 |
[6] | 李群. 现场流行病学第六讲-电话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9) : 846–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