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山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2000级本科生
汾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也是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唯一河流。汾河太原段由汾河水库出口处入太原境区,于清徐县韩武出境,总长188km。近年由于沿程接纳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河水失去了稀释自净能力。近几年监测结果显示,其上游段、下游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劣V类重度污染。这对于作为饮用水源地补给区的上游段和农田灌溉用的下游段来说,危害相当严重。2001年太原环境监测站调查表明,汾河水库由于氮、磷污染突出,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因此,为进一步调查汾河太原段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本次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鲁哥氏液(KI 20g,20ml冰醋酸,I210g,180ml水);北原式采水器(有机玻璃制品);722分光光度计;高压蒸汽灭菌器;血细胞记数板。
1.2 水样的采集2005年5月沿汾河太原段5个点采样,分别是汾河一库出水口、寨上水文站、胜利桥、小店桥、清徐二坝。北原式采水器采集水面下0.5m处水样3L。测定水中总氮、总磷、叶绿素-a(Chla)和藻细胞数目。
1.3 各项指标测定现场测定pH值、水温。色度用稀释法测定。总氮(TN)测定用碱性过硫酸钾消减紫外分光光度法,总磷(total phosphorus,TP)测定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Chla测定用比色法[1]。藻细胞数的计算方法:将鲁哥氏液固定的1L水样倒入分液漏斗静置48h,分离沉降的少量沉淀物,收集于瓶内并定容至50ml,摇匀进行藻细胞分类和计数。分类以门为主,所有藻类鉴定到属。水质营养状态指数法(TSI)将湖泊多项富营养化指标转为指数,可将定性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定量化。
1.4 结果判定根据我国地表水功能区的划分,汾河太原段上游段TN和TP(汾河水库出口、寨上水文站)执行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级标准(GB3838-2002),汾河太原段下游段TN和TP(胜利桥、小店桥、清徐二坝)执行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级标准(GB3838-2002)。汾河太原段总河段TN和TP执行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级标准(GB3838-2002)[2]。由于叶绿素a在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级标准(GB3838-2002)中没有规定,故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级和Ⅳ级标准(GHZBI.1999)[3]。TSI判断标准:TSI>50<100为富营养化、>30<50为中营养化、<30为贫营养化[4]。
2 结果 2.1 水的理化性质测定结果汾河太原段平均水温为20℃,比较适合藻类的生长。汾河太原段上游段(汾河水库出口和寨上水文站)水质偏酸,下游段(胜利桥、小店桥和清徐二坝)pH值在正常范围(6~9)。寨上水文站、小店桥、清徐二坝水质浑浊很严重,色度均超过6。
2.2 水的富营养化指标测定结果(表 1)表 1显示,汾河上游段(汾河水库出口和寨上水文站)TN、TP平均含量均明显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级标准1.0,0.2mg/L,叶绿素-A远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级标准(GHZBI-1999)(10μg/L)。汾河下游段(胜利桥、小店桥、清徐二坝)TN、TP平均含量均明显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级标准1.5,0.3mg/L,叶绿素-A未超过Ⅳ级标准30μg/L。汾河总河段TN、TP平均含量均明显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级标准1.5,0.3mg/L。表明汾河太原段TN、TP污染严重,已具备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条件。
|   | 表 1 汾河太原段水体富营养化指标测定 | 
2.3 藻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表 2)
汾河太原段枯水期各点藻细胞数都超过1×106个/L,最高达3.25×106个/L。枯水期藻种主要是绿藻和硅藻,上游段以绿藻为优势藻种,绿藻中又以球囊藻属为主;下游段则多为硅藻,硅藻中以变异直链藻属多见。各个采样点水中均未发现蓝藻。
|   | 表 2 汾河太原段水中藻细胞计数及分类 | 
2.4 水质营养状态指数(Carlson指数)TSI(表 3)
表 3可见,汾河水库出口和胜利桥水质TSI平均值<50,为中营养状态;其余3个断面TSI>50,为富营养状态;总河段平均TSI>50,可以认为汾河太原段呈现由中营养状态向富营养化状态过渡。
|   | 表 3 汾河太原段水质营养状态指数 | 
3 讨论
监测结果表明,汾河太原段小店桥、清徐二坝和寨上水文站3个采样断面TP含量以及5个采样断面的TN含量均为劣V类,水质严重污染。高浓度氮、磷势必使汾河太原段具备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条件。小店桥、清徐二坝和寨上水文站的TSI平均值都>60,为富营养化状态;而汾河水库出口、胜利桥的平均TSI值均<50,为中营养化状态。各点的藻细胞密度都超过106个/L,高于饮用水源藻细胞的危险限值(106个/L)[5]。其中优势藻主要为硅藻或绿藻,几乎无蓝藻。硅藻和绿藻中产毒藻非常少,危害不大。本试验虽然在枯水期没有检测到蓝藻,但硅藻和绿藻的高含量,也提示汾河太原段具备了藻类生长的良好条件,需引起警惕,以避免在丰水期出现大批蓝藻,使危害扩大。
汾河太原段5个断面中,小店桥断面污染最重。这是由于小店桥是城区段出口控制断面,主要控制晋源区太原化肥厂和尖草坪区太原钢铁厂等企业,而这2个点正是汾河太原段最主要的污染源,也是总氮的主要排放源。其他断面污染严重,与汾河太原段上游段兴建的许多乡镇企业有关,以后要加强企业废水排放的管理,防止汾河太原段污染的扩大。
| [1] | 黄祥飞. 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76-78. | 
| [2] | 杨克敌. 环境卫生学[M]. 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412. | 
| [3] | 原福胜. 环境卫生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 406. | 
| [4] | 王明翠, 刘雪芹, 张建辉.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J]. 中国环境监测, 2002, 18(5) : 47–50. | 
| [5] | 施玮, 蒋颂辉, 朱惠刚. 中国饮用水源水中藻类卫生标准的研究[J]. 卫生研究, 2003, 32(2) : 97–100. | 
 2008, Vol. 24
 2008, Vol.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