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青少年青春期发育提前,不适时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性观念,将会导致诸多不良后果[1]。目前我国学校性教育状况并不理想[2, 3],家庭性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4]。本文对在学校和家庭开展性教育对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性教育,以提高中学生性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技能。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为上海市徐汇区4所高中和7所初中所有一年级学生。其中分别有2所初中和1所高中实施单纯学校性教育(干预1)和家庭与学校同步性教育(干预2);另3所初中和2所高中不实施干预措施(对照)。基线共调查学生3 069人,其中高中生1 744人,初中生1 325人;男生1 443人,女生1 626人;对照组1 329人,干预1组984人,干预2组756人。基线调查时初中生平均年龄为(14.66±0.41)岁,高中生平均年龄为(17.60±0.38)岁。3组初中生在性别构成、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父母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2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较高。3组高中生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1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好于其他2组,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终末共调查学生3 044人,对照组1 321人,干预1组964人,干预2组759人。
1.2 方法基线和终末调查时间分别为2003年9月和2005年6月。干预活动为期2年,针对学生的活动包括性与生殖健康生活技能培训、定期发放宣传材料、举办讲座、组织观看录像、主题班会、座谈会、制作板报及小组讨论;针对家长的活动包括定期发放宣传材料、举办讲座、亲子活动和座谈会。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收集资料。调查问卷中包括24个性与生殖健康知识问题,分4类,其中生理知识和艾滋病知识问题各5个,性病知识问题4个,避孕知识问题10个。在各分类知识中,对象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或不知道得0分,其得分总和再按满分100分调整后即为各分类知识得分。各分类知识得分按相应权重(初中生1/3,高中生1/4)相加即为总知识得分。
1.3 统计分析采用SAS 8.2软件进行频数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1 干预活动参与情况学生参与较多的活动是听讲座(61%)、阅读书籍/折页(42%)、教师授课(35%)和观看录像(34%)。初中生干预1组观看录像的比例较高,干预2组阅读书籍/折页和听讲座的比例较高;高中生干预1组阅读书籍/折页和听讲座的比例较高,干预2组观看录像的比例较高(P<0.05)。约6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其中高中生略高于初中生,干预1组高于干预2组。80%左右学生能认真对待这些课程,其中干预1组学生表现更认真,高中和初中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生认真阅读宣传材料和认为宣传材料有用的比例高于初中生,且高中生中干预1组高于干预2组。初中生父母收到宣传材料份数和参加讲座次数均高于高中生父母(初中生父母收到宣传材料和听讲座的中位数分别为6和3,高中生父母分别为3和1),且认真阅读宣传材料的比例也较高。
2.2 干预前后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情况 2.2.1 干预前后初中生健康知识得分情况(表 1)基线调查时,初中生各分类知识和总知识得分均较低,且均以干预1组最低(P<0.05)。干预后,3组初中生的各分类知识和总知识得分较基线均有明显上升(P<0.01),但2个干预组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2个干预组比较,除艾滋病知识外的各项知识得分均以干预2组为高(P<0.05),但从上升幅度来看,干预1组艾滋病知识得分增值高于干预2组,生理知识和性病知识得分增值低于干预2组(P<0.05),而总知识得分增值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表 1 不同组别初中生干预前后相关知识得分情况 |
2.2.2 干预前后高中生健康知识得分情况(表 2)
基线调查时,除艾滋病知识外,3组学生其他分类知识知总知识得分不高。除生理知识得分干预1组高于对照组和干预2组,艾滋病知识得分对照组低于2个干预组外(P<0.05);各组其他知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各组各项知识得分均有明显增加(P<0.01),但2个干预组的增加幅度更明显(P<0.05)。2个干预组比较,干预1组性病知识得分高于干预2组,但其他分类知识和总知识得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上升幅度看,干预1组艾滋病知识和性病知识得分增值高于干预2组,生理知识得分增值低于干预2组(P<0.05),而总知识得分增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表 2 不同组别高中生干预前后各类知识得分情况 |
2.3 干预前后中学生健康知识得分增值的影响因素(表 3)
分别以初中生和高中生终末调查时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得分增加值为应变量拟合一般线性模型,调整对象性别和基线知识得分,比较干预后3组对象知识得分的增加值。结果显示,初中生2个干预组的知识得分增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干预2组的知识得分增值较干预1组更显著(差值95%CI=2.6~10.2)。此外,初中生知识得分增值和基线知识得分与性别有关,基线调查时知识得分高的学生增值较小,女生的增值高于男生。高中生2个干预组的知识得分增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与对照组知识得分增值的差值分别为18.8和16.8),但干预1组和干预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高中生知识得分增值也与基线知识得分有关,基线调查时知识得分高的学生增值较小。
![]() |
表 3 干预前后初中生知识得分增值的影响因素分析(GLM模型) |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单纯学校性教育能有效提高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按学生所在的年级,单纯学校性教育对高中生生理知识和初中生艾滋病知识的增加作用最大。干预对高中生生理知识增加作用最大可能与生理知识与青春期发育关系密切,而高中生随着青春期发育更加渴望了解这方面知识有关。
家庭与学校同步性教育也能有效提高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此外,多因素分析还发现,家庭和学校同步性教育对提高初中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学校性教育。单因素分析在总知识上未发现这种趋势,可能与基线调查时干预2组初中生总知识水平,特别是艾滋病知识水平较高,上升空间较小有关。未发现高中生家庭与学校同步性教育效果更优,可能与高中生家庭性教育的开展情况不如初中生有关。高中生家庭性教育开展情况较差的可能原因有高中生由于学业比较繁重与父母交流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机会较少;干预2组高中生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以往的研究表明家长的性相关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其子女的性相关知识水平[5]。高中生父母对干预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高中干预2组学校未能完全按要求开展针对家长的干预活动。
[1] | 张颖, 宋世琴, 刘会岩, 等. 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和性行为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4) : 392–393. |
[2] | 王作振, 田本淳, 王克利, 等. 上海市徐汇区初一学生性教育状况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2) : 111–113. |
[3] | 宋桂云, 程然, 赵林, 等. 青少年性心理及性知识的现况调查分析[J]. 医学与哲学, 2002, 23(12) : 55–57. |
[4] | 赵双玲, 高尔生, 楼超华. 上海市家庭性教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9) : 1136–1138. |
[5] | 张志红, 曹小明, 张文浩, 等. 性教育对青少年知识水平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3, 10(96) : 599–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