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群的死因谱不断发生变化[1, 2]。为了解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居民1996~2006年恶性肿瘤死亡变化情况,对1996~2006年萧山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为明确重点防治对象以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萧山区1984年被定为全国疾病监测农村点,于1990,1994年分别被调整为浙江省级、杭州市级疾病监测点。1991年开始采用计算机登记死因资料,1991~1995年67个乡镇中有31个进行死因监测,1996年开始全人群死因监测。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萧山区1996~2006年死因登记和人口资料。
1.2 方法及统计分析按《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 确定根本死因及分类编码;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录入和分析[3]。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潜在减寿年数(YPLL)、潜在减寿率(YPLL‰)及标化潜在减寿率(SYPLL‰)等指标。标化死亡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为标准,以直接法计算。YPLL的目标生存年龄按75岁计算。
2 结果 2.1 恶性肿瘤在全死因中的顺位(表 1)1996~2006年,死因登记76 241人,其中17 353人死于恶性肿瘤,占总死亡的22.76%。恶性肿瘤死亡率由1996年的114.05/10万上升到2006年159.28/10万。恶性肿瘤总死亡率由1996年的19.12%上升到2006年的28.42%。1996~2003年,恶性肿瘤在全死因顺位中排列第2位,2004年及以后均为第1位。
![]() |
表 1 杭州市萧山区1996~2006年男女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率(/10万)比较 |
2.2 性别死因比较
男性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185.11/10万(标化死亡率149.22/10万),女性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89.74/10万(标化死亡率75.21/10万)。肺癌、肝癌和胃癌均列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前3位,男性第4,5位为食管癌和大肠癌;女性第4,5位为大肠癌和乳腺癌。
2.3 年龄死因比较0~14岁组死亡率第1位为白血病,脑癌和肝癌分列第2和第3位。15~39岁组和40~64岁组主要是肝癌,肺癌是65岁及以上人群的首位死因,肝癌和胃癌依次居第2与第3位。各年龄组前5位肿瘤分别占该年龄组全部肿瘤死亡的91.67%,70.08%,73.25%和76.98%。
2.4 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11年间,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度增加呈上升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1) 。各年标化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2.5 恶性肿瘤YPLL比较1996~2006年恶性肿瘤占全区死因的第2位,总死亡率为137.22/10万,YPLL为205717.50人年,居第4位。1996~2006年男性潜在寿命损失总标化率(SYPLL‰),男性为18.49‰,女性为10.29‰,男女比为1.80∶1。各类恶性肿瘤按YPLL‰排列,男、女性前3位均依次为肝癌(16.27‰)、肺癌(2.97‰)和胃癌(1.69‰)。
3 讨论恶性肿瘤是导致萧山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男性和女性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均为肺癌。11年来,肺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的死亡率一直在较高的水平,上述4种肿瘤死亡总数占恶性肿瘤死亡的一半以上,是防治重点。另外,不容忽视的是女性乳腺癌,其位于女性肿瘤死亡的第5位。
男女标化死亡率差别较大,除了女性乳腺癌和子宫及附件肿瘤之外,男性各种恶性肿瘤的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18~4.83:1,尤其是食管癌、膀胱癌、鼻咽癌,应作为男性特别关注的疾病。
分析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对潜在寿命损失影响最大,已高于意外伤害。男性YPLL高于女性,显示恶性肿瘤对男性寿命影响更大。从YPLL指标也可以看出,肝癌是潜在减寿人年数最多的恶性肿瘤,其次是肺癌和胃癌。白血病对0~14岁少年儿童、肝癌对15~64岁中青年、肺癌对65岁上以上老年人群的寿命影响较大。
恶性肿瘤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此,各级政府要足够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活环境的改善、民众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要加大对恶性肿瘤的高发原因和治疗手段的深入研究。
[1] | 张维嘉, 陈胜蓝. 广州居民恶性肿瘤和心脏血管病死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12) : 1491. |
[2] | 黄欣欣, 蔡琳. 大气污染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12) : 1443. |
[3] | 唐启义, 冯明光. 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