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3. 安徽省巢湖市卫生局
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度流行地区,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高达9.7%[1],全国每年因乙型肝炎转变为肝癌致死者达16万以上,若加上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及肝硬变致死者则更多[2]。安徽省乙型肝炎流行情况亦十分严峻[3],近年来有逐年上升趋势,乙肝病例数已超过甲肝[3, 4]。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肝,减少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手段。为了解城乡居民乙肝疫苗接种率与乙肝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于2006年9月在安徽省巢湖市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巢湖市城市居民小区2个,农村行政村4个,以家庭为单位对14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液标本采集。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565份,应答率为97.81%。
1.2 方法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乙肝相关知识(乙肝传播途径等常识问题)、医源性接触史(注射史、住院史、手术史、输血史等)、免疫史(疫苗接种时间、接种针次)、生活接触史(共用牙刷、牙杯、剃须刀以及外出聚餐情况等)。调查得到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并承诺保密后,由经培训的调查员采取直接询问和匿名方式填写调查问卷。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平行双录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调查1565人,其中,男性552人(35.3%),女性1013人(64.7%);年龄最大87.94岁,最小14.02岁,平均(45.16±17.43)岁;城市居民549人(35.1%),农村居民1016人(64.9%)。
2.2 乙肝疫苗接种率1565人中,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者189人,乙肝疫苗接种率12.1%;其中全程接种139人,全程接种率为8.9%;曾经加强接种乙肝疫苗仅16人,占1.0%。(1)性别:疫苗接种率在性别上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2,P<0.05),男性疫苗接种率(14.9%)高于女性(10.6%);全程接种率在性别上的分布也是男性(10.7%)高于女性(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4,P=0.06)。(2)年龄:14岁~年龄组的接种率最高(44.1%),全程接种率也最高(31.4%),64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以及全程接种率均最低,分别为1.2%,0.8%;不同年龄段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全程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7.56,x2=177.67,均P<0.05)。随年龄增高,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比例及全程接种率呈逐渐下降趋势。(3)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疫苗接种率最高(30.6%),初中次之(16.5%),文盲最低(1.9%)。全程接种率也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最高(22.7%),初中次之(11.9%),文盲最低(1.4%);不同文化程度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全程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67,x2=109.21,均P<0.05);均存在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增高的趋势。(4)人均月收入: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上者疫苗接种率以及全程接种率均最高,分别为24.3%、18.4%;200元以下者疫苗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均最低,分别为8.4%、5.8%;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在不同月收入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0,x2=22.93,均P<0.05);并存在随月收入水平升高而升高的趋势。(5)地区:城市乙肝疫苗接种率(16.9%)及全程接种率(12.9%)明显高于农村,分别为9.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99,x2=17.15,均P<0.05)。
2.3 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获得途径1565人中,乙肝知识来源于广播电视占39.7%,来源于家人、同事及朋友占36.5%,来源于医生占14.6%,来源于学校占5.6%,来源于报刊书籍占3.6%。结果显示,仅72.5%的人能认识到乙肝是传染病;血液传播途径、性传播途径以及母婴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56.8%、37.7%、57.1%;仅46.6%的人知道静脉吸毒可以传染乙肝病毒;仅28.8%的人能正确认识到握手谈话不能传播乙肝病毒,同时能正确回答牙刷及剃须刀能传播乙肝病毒的仅52.8%;乙肝疫苗是否能有效预防乙肝的回答正确率为59.9%,同时仅38.8%的人认为避孕套能有效预防乙肝(表 1)。
![]() |
表 1 巢湖市城乡居民乙肝基本知识知晓率 |
2.4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分布、人均收入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疫苗接种率的有利影响因素为女性(OR=1.48,95%CI=1.09~2.01)、文化程度较高(OR=2.92,95%CI=2.40~3.54)、城市居民(OR=1.95,95%CI=1.44~2.66)、人均收入较高(OR=1.43,95%CI=1.23~1.66);年龄较大(OR=0.42,95%CI=0.36~0.48)可能是乙肝疫苗接种率的不利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2.5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述因素为自变量,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应变量,以=0.05作为剔除变量的显著性水准,采用后退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入方程的变量有3个,分别为年龄、文化程度、城乡,其中文化程度对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影响最大。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乙肝疫苗接种率越高。
![]() |
表 2 巢湖市乙肝疫苗接种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巢湖市乙肝疫苗接种率仅为12.1%,按照免疫程序全程接种者仅为8.9%,加强免疫则更低,仅1.0%。乙肝疫苗接种率在年龄、性别、城乡、文化程度以及人均月收入等不同人群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乡居住、年龄层次、人均收入、性别以及文化程度与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乙肝疫苗接种率的不利因素为年龄较高,有利因素为女性[5]、文化程度高、城市居住,其中文化程度对乙肝疫苗接种率的影响最大。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乙肝疫苗接种率越高。
农村地区经济和文化水平较低是阻碍乙肝疫苗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由于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农民对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认识,乙肝疫苗接种率还较低。研究表明,通过进行广泛的宣传,可使农村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得到很大提高[6]。因此应加强对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改善人们对乙肝疫苗接种的态度;同时对各年龄段人群全面实施乙肝疫苗免疫计划极为重要,应采取政策干预的措施,定期进行全面筛查、预防接种,及时保护易感人群,降低乙肝发病率,减少因患乙肝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1] | 汤奋扬, 刁连东, 马福宝. 江苏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 2001, 7(4) : 206–209. |
[2] | 查日胜, 施素洁, 张宏, 等. 苏州市居民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乙型肝炎认知、态度调查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 2006, 10(6) : 571–573. |
[3] | 任军, 王咏梅, 赵佐兰, 等. 安徽省1959-199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1997, 3(4) : 1–3. |
[4] | 程刚, 刘晓伏. 和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1999, 6(2) : 121. |
[5] | 邱昕光, 邓颖珍, 李淑霞, 等. 铁路地区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医院统计, 2005, 12(12) : 324–326. |
[6] | 杜建伟. 海南省近10年肝炎流行趋势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2, 18(10) : 1235–1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