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7, Vol. 23 Issue (12): 1424-1426   PDF    
艾滋病防治公务人员对HIV/AIDS态度分析
杨清, 潘晓红, 蔡高峰, 马瞧勤, 陈钢, 徐云, 杨介者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所,杭州 310009
摘要目的 了解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公务人员对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策略倡导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1655名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公务人员进行自答式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 83.7%的被调查者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采取救治关怀措施并反对社会歧视的积极态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不同部门和认为只有道德败坏的人才会感染艾滋病是其影响因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倾向于持积极的态度(OR为0.490,95%CI=0.350~0.686);各部门较卫生部门更多的持消极态度,尤以学校(OR为7.087,95%CI=3.878~12.95)及公安司法(OR为3.332,95%CI=1.860~5.970)2组最为突出;持只有道德败坏的人才会感染艾滋病观点是促成消极态度的因素,(OR为2.231,95%CI=1.104~4.506)。 结论 应对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公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应加强对学校和公安司法系统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倡导。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     态度     公务人员    
Analysis on attitude to HIV/AIDS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from department for HIV/AIDS intervention
YANG Qing, PAN Xiao-hong, CAI Gaofeng, et al     
Department of AIDS and ST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gzhou 310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about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attitude to the HIV/AID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the relative department for HIV prevention and control,and look for evidence for improving strategy support. Methods To conduct anonymous self-reporte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mong 1 655 government officials from related department. Results 83.7% agreed that the HIV/AIDS should be treated and cared without stigma.Education,depar tment and with the opinion that only the immoral ones would infect HIV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the attitude for the officials.The ones with the education of junior college and upper tended to have optimistic attitude(OR:0.490,95%CI=0.350~0.686);The ones from non-health system department tended to have negative attitude,especially the school(OR:7.087,95%CI= 3.878~12.95)and police or justice system(OR:3.332,95%CI=1.860~5.970);The ones with the the opinion that only the immoral ones would infect HIV tended to have negative attitude(OR:2.231,95%CI=1.104~4.506). Conclusion The strategy support to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especially from school and police or judicature should be pertinently strengthened.
Key words: HIV/AIDS     attitude     government officials    

国内外防治经验表明,社会对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到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和防控的效果,如果处理不当,还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1-3]。政府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在社会上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他们对待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尤为重要。为了解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公务人员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艾滋病防治策略倡导工作提供依据,于2005年对浙江省部分市、县(市、区)的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公务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参加艾滋病防治策略讲师团宣讲培训的浙江省13个市、县(市、区)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公务人员。共调查1 724人,回收有效问卷1 655份,有效回收率96.00%。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集中进行自答式匿名问卷调查。以是否赞成“认真落实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救治关怀措施,反对社会歧视”作为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态度的指标,赞成者为持积极态度,反之为持消极态度。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一般统计描述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655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9.0%,女性占41.0%。年龄最小17岁,最大69岁,平均(37.09±9.38)岁。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下者占23.5%,大学(专)占74.4%,硕士及以上占2.1%。来自卫生部门的占46.0%,政府部门占30.5%,公安、司法占4.3%,计生、广电、共青团、妇联、居委会及其他占15.6%,学校占3.6%。按行政职务分,单位领导占24.2%,中层干部占26.7%,一般干部占49.1%。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按答对一题得一分计算,1 655名调查对象回答12个艾滋病传播与非传播途径问题最低得分5分,最高12分,平均得分11.28分,据此计算总知晓率为94.00%。5种传播途径中,对无保护的危险性行为可能传播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较低,为82.7%;7种非传播途径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回答正确率较低,为86.2%。其余10个传播与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均在90%以上。

2.3 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态度的单因素分析(表 1)

83.7%(1 115/1 385)的被调查者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持积极的态度,16.3%(270/1385)的被调查者持消极态度。不同性别、地区级别和是否担心自己感染上艾滋病之间所持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部门之间、知识得分、职务和认为只有道德败坏的人才会得艾滋病6个变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态度单因素分析(略)

2.4 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态度的多因素分析(表 2)

以是否赞成“认真落实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救治关怀措施,反对社会歧视”(即持积极态度或消极态度)为因变量,将相关变量量化处理后,对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各因素纳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拟合。部门、文化程度、认为只有道德败坏的人才会感染艾滋病3个变量进入模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更倾向于持积极的态度;各部门与卫生部门比较更倾向于持消极态度,尤其学校及公安司法两组持消极态度现象较为突出;持只有道德败坏的人才会感染艾滋病观点是促使公务人员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持消极态度的影响因素。

表 2 公务人员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态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对待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四免一关怀”等有关政策的落实,影响到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和防控效果。如果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患者持消极的态度,可能使他们产生反社会、报复社会的心理,从而采取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如通过各种危险行为恶意传播艾滋病;消极态度还可能使有感染HIV者可能的高危行为人群拒绝HIV检测,或得知阳性后隐瞒实情,给疫情的监测带来困难,进而影响到艾滋病防治措施与策略[1-3]。本次调查发现,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公务人员对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较好,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4.00%,这一结果远高于同期社区普通人群、流动人口等其他人群[4-6]。但他们中仍有16.3%的人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持消极态度,不支持认真落实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救治并反对社会歧视的措施,这与孙维权等在湖北省基层相关人群中的调查结果接近[7]。多因素分析发现持只有道德败坏的人才会感染艾滋病观点是该人群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持消极态度的影响因素,提示今后的宣传教育工作应更具有针对性。目前大部分地区开展宣传教育的内容主要还集中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方面,而其他方面的宣传相对较少,尤其是防治艾滋病的政策和措施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建议今后对公务人员的宣传重点应从以艾滋病的基本常识为主调整到以防治策略倡导为主的方面。

多因素分析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还发现,部门因素是影响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县2级公务人员和不同职务公务人员之间对待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没有明显差异,但各部门持消极态度者比例均高于卫生部门,尤其是学校和公安、司法较为突出。学校和公安、司法都是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部门。学校在艾滋病防控知识的传播、“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而公安、司法部门在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社区戒毒维持治疗、针具交换、安全套推广、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应重点加强对学校教职工和公安、司法系统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 阎志华, 吴尊友. 耻辱和歧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负面影响[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5, 11(4) : 310–311.
[2] 刚玉君, 刘淑华. 村民对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歧视现象的探讨[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 6(4) : 246–247.
[3] UNAIDS . HIV and AIDS - related st igmatizat ion, discrimination and denial: forms, contexts and determinants. Research studies from Uganda and India[C] . Geneva, UNAIDS, 2002.
[4] 潘传波. 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10) : 1209–1211.
[5] 康殿民, 刘学真, 黄涛, 等. 山东省4类人群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抽样调查[J].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4, 10(2) : 141–143.
[6] 赵绍侠, 吕爱荣, 李雪梅, 等. 不同人群已婚育龄妇女对性传播疾病认知状况调查[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 28(l) : 58.
[7] 孙维权, 卢祖洵, 邓德明, 等. 基层人员艾滋病防治政策执行情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3) : 34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