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沈阳药科大学
青春期是儿童少年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尤其是性器官和性征发育, 均在青春期内迅速完成, 体成分和内分泌激素与性器官发育存在一定关系已得到证实, 但对他们青春早期之间的内在联系, 国内外报道较少。我们选取了84例8岁男性儿童, 对体成分和性器官发育水平进行4年追踪观察, 综合分析不同体脂含量与性器官的关系, 以便为正确认识体脂含量与性器官发育之间的联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沈阳市沈河区3所小学2~3年级8岁男生, 共整群抽得334人。选择体脂比>20%的男生为肥胖组, 体脂比在13%~20%之间的男生为中等组, 选择体脂比<13%的男生为消瘦组[1]。共筛选出肥胖、中等、消瘦各28名男生作为研究对象, 从1998~2001年共追踪观察4年。
1.2 方法 1.2.1 身高、体重、皮褶厚度、性器官发育水平测量身高、体重的测量依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2]中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检测细则进行。使用Harpenden式卡钳测量皮褶厚度。用马尔丁卡尺测量左右睾丸长径、横径, 阻茎的长径和直径。
1.2.2 体脂百分比计算体脂百分比 (% BF)[3]=6.931382+ 0.428359X (mm)(X=肱三头肌+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1.2.3 唾液中激素测定早晨7:00~8:00受试者空腹, 采集唾液5ml, 放入-20e冰箱保存, 唾液睾酮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试剂盒 (天津德普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肥胖、中等消瘦3组间阴茎长径、直径和睾丸各指标采用方差分析, 组内的体脂比与阴茎长度、睾丸各指标间比较, 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体脂比男生性器官发育情况 (表 1, 2)追踪4年期间, 阴茎长径:消瘦组>中等组>肥胖组, 且消瘦组、中等组男童阴茎长度长于肥胖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9岁开始, 消瘦组、中等组阴茎直径宽于肥胖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童睾丸4个发育指标 (左长径、左横径、右长径、右横径) 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且中等组和消瘦组要长于肥胖组; 3组之间比较, 除8岁时消瘦组的左长径与肥胖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外, 其他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
表 1 不同体脂比的男生阴茎发育水平 ( x±s) |
![]() |
表 2 不同体脂比男生睾丸发育水平 ( x±s) |
2.2 不同体脂比男童睾酮水平4年追踪观察 (表 3)
4年中, 中等组和消瘦组男生的睾酮水平有高于肥胖组儿童的趋势。
![]() |
表 3 不同体脂比男童睾酮水平的比较 ( x±s, nmol/ L) |
2.3 体脂比与性器官发育指标的相关分析 (表 4)
不同体成分男生体脂比与性器官发育指标相关分析发现, 体脂比与性器官发育指标呈负相关。
![]() |
表 4 男生体脂比与性器官各指标的相关系数 (r) |
3 讨论
青春前期,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开始活动,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逐渐增多, 产生的黄体生成素 (LH) 和促卵泡激素 (FSH) 增加, 在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的作用下, 睾丸迅速发育, 曲管精管长度及曲度增加, 管腔增粗, 精原细胞不断分裂繁殖, 生成各期生精细胞, 最后产生精子。同时, 间质细胞分泌大量雄激素, 刺激阴囊、阴茎迅速增大, 逐渐接近成年人状态。这与本实验显示的随着年龄的增加, 男童的阴茎长度和横径、睾丸大小有所增长相符, 与以前的报道相一致[4]。本次研究追踪4年发现, 肥胖组儿童的阴茎长径、直径与对照组和消瘦组儿童比较相对短小, 睾丸容积相对较小, 而且体脂比与阴茎长径、直径发育呈负相关, 由此可见, 肥胖组儿童的性器官发育可能滞后于中等及消瘦的儿童, 在青春前期, 肥胖与性器官发育不良很可能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引起肥胖男生性发育不良的机制研究中, 本研究发现肥胖男童血中睾酮水平低于正常和消瘦男童, 可见雄激素的降低与发育不良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学者认为胰岛素通过抑制雄激素合成, 促进其清除而引起肥胖男童雄激素降低, 进而引起性发育滞后[5]。肥胖者小阴茎的形成可能与青春期前雄性激素受体蛋白和5A还原酶的下调有关。此外, 肥胖造成下腹部的大量脂肪堆积, 包埋及挤压阴茎及睾丸, 造成其营养及血供不足, 也可能是引起性发育不良的因素之一[6]。
[1] | 刘莉, 姚兴家, 刘玉芬, 等. 8~12岁男孩唾液性激素水平半追踪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1) : 14–16. |
[2] |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58. |
[3] | 姚兴家, 刘春荣, 陈争, 等. 7~12岁儿童体脂肪含量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4, 28(4) : 213. |
[4] | 李洪权, 姚兴家, 刘玉芬, 等. 8岁、10岁男性儿童体脂含量与器官发育关系的探讨[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0(29) : 29–30. |
[5] | Parisi MA, Kletter GB, Gradyr, et al. Micropenis with testicular regression, low LH levels, and poor androgen and HCG responses:a distinct syndrome[J]. Am J Med Genet, 2002, 109(4) : 271–277. DOI:10.1002/(ISSN)1096-8628 |
[6] | 孟国柱, 李正秋, 曾志伟, 等. 男性单纯性肥胖患儿性发育的变化[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 18(3) : 209–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