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2. Dongliu Hospital, Jiangdong District of Ningbo of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315040, Chin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聚集为一体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发病率急剧升高,由MS导致的心血管损害也明显增多,MS已成为一种新的慢性病和公共卫生问题,其流行病学调查对高血压、糖尿病和小脑血管意外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4月在德国柏林颁布了MS的全球共识定义。本研究采用IDF新近颁布MS全球统一定义对宁波市江东区东柳社区676名居民糖尿病(DM)、高血压、血脂紊乱及代谢综合征(MS)发病状况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调查对象均来自2005年2月~6月在江东区东柳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678名居民。
1.2 方法将调查对象按性别进行分别统计,再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45岁(1组)、45~65岁(2组)和65岁~组(3组)。
1.3 诊断标准以IDF新诊断标准[1],以中心性肥胖为基本条件(根据腰围判断:男性90cm,女性85cm),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任意2项;(1) 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0.9mmol/L;女性<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3) 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4) 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95.6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
1.4 检测检查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腰围为平静呼吸状态脐上1cm水平的周长,臀围为臀部的最大周长;并计算腰臀比(WHR);每位参加者静坐休息5min后测量3次坐位血压;采用日立7020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血糖用改良的已糖激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应用酶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5 统计分析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观察人员总数为676名。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3人(5%);初中及以上481人(70%);小学及文盲159人(25%),均为社区长住的中低收入居民。年龄为(55.7311.17) 岁,其中男性271人(40.09%),平均年龄为(55.9811.37) 岁;女性405人(59.91%),平均年龄为(55.5611.04) 岁。平均收缩压(141.4315.52) mmHg,平均舒张压(87.939.18) mmHg;空腹血糖(8.751.27) mmol/L;甘油三酯(2.061.12) mmol/L,总胆固醇(5.221.0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80.29) mmol/L,尿酸(444.8968.41) mo1/L;体质指数(BMI)(26.291.96) kg/m2,腰围(87.727.3) cm,WHR(0.920.09) ;空腹胰岛素(9.84.82) U/ml。女性居民中心性肥胖、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高于男性,而男性血压增高比率高于女性,男、女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患病率相似,见表 1。
| 表 1 不同性别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
2.2 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
按照IDF的代谢综合征(MS)最新定义分析男、女MS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人数为123人,患病率平均18.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4.4%,女性患病率为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 表 2 不同年龄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
3 讨论
本次调查采用IDF MS新定义对宁波市东柳社区676名居民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76名居民MS患病率为18.2%,接近根据IDF标准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中MS患率16.5%[3]和WHO(1999) 工作定义在上海地区人群中诊断出的MS患率17.14%[4],在我国台湾调查包括8320名年龄在30~92岁的个体,按照ATP标准MS的患病率为15.4%(男为11.2%,女为18.6%)[5],在我国大陆11个省市27739名年龄在35~64岁的个体,MS的患病率为13.3%(男为12.7%,女为14.2%)[6]。而MS患病率在成人中随年龄增长而增高[7],与上海市华阳社区40岁以上人群调查结果[8]比较,宁波市东柳社区676名居民代谢异常性疾病中的血脂紊乱、高血压DM的患病率中除血脂紊乱较低外,其余基本接近。可能是由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经济收入及城市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所致。调查发现,女性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于男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性激素、饮食习惯,工作社会压力等等。各种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有学者认为衰老机制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结果表明,MS已经成为宁波社区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制定MS的防治策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日益增高的社会负担。
| [1] | T he IDF consensus w orld w ide def inition of the m etabolic syndrom e[OL].http://www.idf.org/w ebdat aJdocs/IDF-M etasyndromedefinit ion.pdf. |
| [2] | 宋秀霞, 纪立农. 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的全球共识定义[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5, 13 : 175–177. |
| [3] | 顾东风, ReynoldsK, 杨文杰, 等. 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5, 13(3) : 181–186. |
| [4] | 贾伟平, 项坤三, 陈蕾, 等. 两种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在上海地区人群中应用的比较[J]. 中华医学杂志, 2004, 84(7) : 534–538. |
| [5] | Chuang S, Chen C, Tsai S, et al. Clinical ident ification of th e metabolic syndrome in Kinmen[J]. Act a Cardiol Sin, 2002, 18 : 16–23. |
| [6] | 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协作组. 11 省市队列人群MS 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2, 36 : 298–300. |
| [7]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 12 : 156–161. |
| [8] | 吴元民, 邵宝蓉, 顾惠琳, 等. 上海市华阳社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及代谢综合征基线调查[J]. 上海医学杂志, 2001, 24 : 195–198. |
2007, Vol.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