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贵阳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亚洲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 asiatica)的发现和命名是近30年来绦虫研究的新进展之一。中国学者近年来经过染色体细胞色素细胞氧化酶I(COI)基因特异性片段PCR扩增和序列分析[1],进行感染猪、牛的生物学、生化、病理[2-4]及病原学[5]等相关研究,均证实都匀牛带绦虫为亚洲牛带绦虫,但缺乏进行深入的流行原因调查。为此,本文对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病人相关饮食卫生、膳食行为和习惯等因素进行调查,以期为亚洲牛带绦虫防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河阳乡和良亩乡流行区,8个村寨61例病人(具有典型的排孕节片史或驱出牛带涤虫者)和墨冲镇非流行区正常人208人进行调查。
1.2 内容采用统一表格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现居住地时间及居住年限),饮食习惯和相关行为(生吃或半生猪肝、猪肉、牛肉、野猪肉、其他动物),砧板及碗的使用生熟食不分等14个影响因素。
1.3 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亚洲牛带绦虫病人基本情况本次调查61例病人,其中男性54例(88.52%),女性7例(11.48%),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9,P<0.01)。布依族59例,水族2例。职业中农民37例(60.65%),中小学生14例(22.95%),屠户7例(11.48%),学龄前儿童3例(4.92%)。年龄分布最小7岁,最大78岁。并以31~51岁居多,占72.13%(44/61)。患者排节片史一年以下占14.75%(9/61),1~3年占62.30%(38/61),5年以上占22.95%(14/61)。感染虫数,以感染1条为主,占80%左右,最多为3条。
2.2 猪囊尾蚴感染情况2006年春节前龙王寨杀猪115头,发现含囊尾蚴猪肝的生猪12头,感染率10.43%,猪肝表面囊尾蚴数目10~100不等;鸡幼寨杀猪92头,发现肝脏有囊尾蚴者达10头(10.87%),3头猪(3.6%)肌肉中发现囊尾蚴。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61例亚洲牛带绦虫病人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河阳流行区生吃或半生吃猪肉、生吃或半生吃猪肝、生吃或半生吃野猪肝均为亚洲牛带绦虫感染危险因素。
![]() |
表 1 亚洲半带绦虫感染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
3 讨 论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流行区、生吃或半生吃猪肝、猪肉或野猪肝是亚州牛带绦虫病的危险因素,说明该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传统牛带绦虫感染方式比较有明显区别,由于当地无杀牛和吃死牛肉内脏的习惯,而感染原因是因生吃或未煮熟的猪肝、猪肉引起。可见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病的感染方式和流行特点与文献报道相似[6, 7]。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患病的危险因素是生吃或半生吃猪肝、猪肉或野猪肝,这与食肉性人体寄生虫病感染方式一致[8]。这对指导开展人群亚洲带绦虫的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这些行为危险因素均可通过卫生宣传教育、医学干预,使居民对亚洲牛带绦虫的传播和发病有正确认识,纠正生吃或半生吃猪肝、猪肉或野猪肝等不良饮食习惯。同时应对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1] | 王正蓉, 包怀恩. 用mtCOI 技术测定云南及贵州四地区的牛带 绦虫[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3, 21(1) : 20–23. |
[2] | 莫兴泽, 包怀恩, 戎聚全, 等. 贵州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实验感染家 猪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4, 17(16) : 335–337. |
[3] | 李薄, 包怀恩, 戎聚全, 等. 都匀亚洲牛带绦虫及从江带绦虫实验 感染猪牛生化指标动态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 志, 2005, 23(5) : 312–314. |
[4] | 汪敏, 包怀恩, 戎聚全, 等. 亚洲带绦虫实验感染家猪的肝脏病理 改变[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5, 23(2) : 125. |
[5] | 陈艳, 包怀恩, 李金福, 等. 贵州都匀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调查和 虫体内元素及氨基酸的检测[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 志, 2003, 21(5) : 311–313. |
[6] | Fan PC, Chung WC, Lin CY, et al. Taiw an Taenia and taeniasis[J]. Parasi T ology Today, 1998, 4 : 86–88. |
[7] | 包怀恩. 我国亚洲牛带绦虫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 热带医学杂 志, 2002, 2(3) : 215–218. |
[8] | 汪丽波, 杜尊伟, 王学忠, 等. 旋毛虫病危验因素的Logistic 回归 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 2006, 6(6) : 714–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