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7, Vol. 23 Issue (7): 891-891   PDF    
支原体感染与泌尿生殖炎及不孕不育关系
逯越1, 陈国卫2     
1. 大连大学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大连116622;;
2. 解放军403医院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是支原体的一种,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较常见病原体,可导致男女不育不孕。近年来其感染率有逐年增高趋势[1]。为了解大连地区泌尿生殖系统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探讨解脲脲原体感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不孕不育关系,并为临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对大连地区2 400名泌尿生殖道炎病人解脲脲原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共2 400例,包括各种泌尿生殖道炎症及婚后2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不育不孕症患者,年龄25~50岁。男性1 114例,占46.4%;女性1 286例,占53.6%。(2) 方法:以无菌操作采集。男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取尿道拭子,不育者取精液0.2 ml接种,女性患者取尿道拭子。将标本接种于解脲脲原体液体培养基内(沈阳精美生物开发中心),置37℃恒温箱卵育48 h后观察结果,液体培养基由黄色变为粉红色为阳性,不变者为阴性。(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进行2检验及统计学相关性分析,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不同性别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共检测大连地区泌尿生殖道炎患者2 400例,解脲脲原体感染1 210例,感染率为50.4%。男性检测1 114例,女性检测1 286例,男性解脲脲原体阳性者486例,感染率43.6%;女性解脲脲原体阳性者673例,感染率为52.3%,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夫妻之间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共检测467对夫妇患者,夫妻均阳性者152例,夫妻均阴性者161例,而仅一方阳性的人数相对较少,经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解脲脲原体感染在夫妻之间有明显的传染性。(3) 不孕不育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情况:女性不孕患者296例,解脲脲原体感染180例,感染率为60.8%,男性不育患者201例,解脲脲原体感染114例,感染率为56.7%,不孕不育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率(59.15%)与泌尿生殖道患者感染率(5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讨论

解脲脲原体可导致女性不孕、异位妊娠、流产[1],对男性可引起精子畸形、运动能力下降[2, 3]、穿卵能力减弱,另外还可引起局部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精子抗体[4]。本实验结果显示,大连地区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解脲脲原体平均感染率为50.4%,其中男性感染率为43.6%,女性感染率为52.3%,与有关文献报道感染率23.2%[5]或46.7%[6]比较,大连地区解脲脲原体感染率较高。实验结果显示,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男女之间有明显的传播性。有文献报道[7],解脲脲原体感染不仅在夫妻之间传播,且可通过母亲胎盘直接传给后代。解脲脲原体感染已被列为一种新的性传播疾病,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致病因素。从男女性不孕不育患者检测中可见,不育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率高于泌尿生殖道患者感染率,说明解脲脲原体感染与不孕不育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白慧玲, 赵奥萍.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J]. 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8, 14(1) : 42.
[2] Witkin SS, Kligman I, Grifo JA, et al. Ureaplasma unalyticum and mycoplasma hominis detected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the cervices of women undergoin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prevalence and consequences[J]. J Assist Repord Gente, 1995, 12(9) : 610–614. DOI:10.1007/BF02212584
[3] 王勇, 韩晓冬, 侯亚义. 精浆免疫抑制因子与解脲支原体感染[J].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3) : 279–280.
[4] Cassell GH, WaitesKB, Watson HL, et al. Uu intrantinoe infection role in prematurity and disease in newborns[J]. Clin Microbiol Revelation, 1993, 6(1) : 69–87. DOI:10.1128/CMR.6.1.69
[5] 温贵华, 薛碧媚, 彭石潜. 性病门诊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9) : 1057–1058.
[6] 马坚. 支原体感染与生殖细胞硫酸半乳糖甘油酯的关系[J]. 中华男性科学, 2004, 10(3) : 215–217.
[7] 邵长庚, 陈祥生. 关于临床研究中的病因推断—解脲支原体在宫颈炎中的致病问题[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 31(3) : 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