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考试是大学生主要的应激源。学校生活中生活节奏快, 许多就业、升学的机会都与考试成绩紧密联系, 这更加重了大学生考试心理压力。考试应激在适度范围内是积极的, 但过度的考试应激反应是一种负性情绪, 可造成免疫功能下降, 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1〕, 成为大学生健康的潜在威胁。本研究通过检测大学生在考试应激状态下血液学方面的改变, 并结合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 (HLA-DQB1)等位基因的关联, 以测量不同个体的应激反应, 探讨慢性心理应激造成机体疾病的可能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挑选大连医科大学二年级本科学生51人, 年龄18~22岁。身体健康, 近期无重大生活事件发生, 对该项研究知情同意, 均参加了为期2周的期末考试。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调查工具采用健康自评量表(SCL-990), 在期末应考准备期进行。由学生自评, 采用定式问卷、集体测验、无记名随机编号方法, 填表前给予统一指导语, 要求被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统一答卷。量表共90道题, 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附加10个因素。症状严重程度按SCL-90 1~5级评分, 使用心理测量软件(北京往来天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计算。该量表已经有全国常模〔2〕。
1.2.2 血液指标检测标本采集:分别于考试前一天和正常学期开学第一周早晨8:00~9:00在空腹状态下肘静脉穿刺取血3~5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抗凝管中, 轻轻混匀, 用于血常规指标的检测和DNA提取。2次采血间隔78 d。待检测的血液室温下保存, 并保证在6 h内完成。用日本产SYSMEXSF-3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测定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 #)、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 %)、嗜酸细胞绝对值(EO #)、嗜酸细胞百分比(EO %)、嗜碱细胞绝对值(BASO #)、嗜碱细胞百分比(BA-SO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
1.2.3 HLA-DQB1等位基因的检测基因组DNA提取〔3, 4〕取EDTA抗凝血200 μl, 加1 ml蒸馏水裂解细胞, 生理盐水洗涤; 沉淀用200 μl三甲基氨基乙磺酸(TES) (pH8.0)混悬, 加20 %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10 μl和蛋白酶K2 μg, 37 ℃水浴过夜; 再以等体积饱和酚和氯仿/异戊醇(24:1)混合液分别抽提2次; 加1/10体积的醋酸钠和2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沉淀DNA, 再以70 %乙醇洗涤2次, 干燥。加入适量三羟甲基氨基甲烷2乙二胺乙酸二钠(TE)溶解, 备用。引物设计参考HLA-DQB1 DNA序列及文献〔5, 6〕针对第二外显子的组特异性设计。引物由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合成。共合成13条引物, 包括2条内参引物, 由另11条引物不同组合可以检定HLA-DQB1 *02, *03, *04, *05, *06基因的粗分型。
HLA-DQB1等位基因的PCR扩增反应体系25 μl, 其中模板DNA100ng、10 ×buffer、dNTP各250 μmol/L、引物各0.4 μmol/L、TaqDNA聚合酶1单位。以TC-25/H型基因扩增仪, 参数为95 ℃预变性10 min, 以96 ℃变性20 s, 72 ℃延伸1 min, 共33个循环。PCR产物以2 g/dl琼脂糖凝胶(含溴化乙锭0.5 μg/ml)电泳, 缓冲液为1 ×磷酸盐(TAE), 稳压5 V/cm, 30 min, 然后置紫外透射仪下观察结果。
1.3 统计分析将应考准备期SCL-90问卷调查的原始分输入计算机由软件求得各因子得分, 所得到的各因子与全国青年常模分别做独立样本t检验。将同一个学生分别在应考准备期和正常学习期2种状态下所获得的血常规检测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 并将2次的指标分别与检测的HLA-DQB1等位基因进行Cor相关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在应考准备期的SCL-90问卷调查(表 1)![]() |
表 1 学生应考准备期的SCL-90评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x ±s) |
应考准备期学生的SCL-90评定中, 躯体、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的得分及阳性数目平均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
2.2 应考准备期和正常学习期2种状态下血常规指标比较(表 2)![]() |
表 2 应考准备期和正常学习期血常规检测指标的比较(x ±s) |
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在应考准备期明显升高、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在应考准备期降低, 在2种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3 应考准备期和正常学习期学生血常规指标与HLA-DQB1等位基因的Cor相关分析HLA-DQB1 *02与应考准备期的NEUT %呈负相关(P < 0.05), 与正常学习期的PDW明显呈负相关(P < 0.05); HLA-DQB1 *03与应考准备期的WBC呈负相关(P < 0.05); HLA-DQB1 *04与应考准备期的RBC、HBG、HCT呈正相关(P < 0.01)和CV呈正相关(P < 0.05); HLA-DQB1 *05与应考准备期的WBC、EO #呈正相关(P < 0.05);与NEUT #呈负相关(P < 0.05); HLA-DQB1 *06与应考准备期的PLT呈正相关(P < 0.05), 与正常学习期的PLT、P-LCR呈正相关(P < 0.05)。其余的各项指标与等位基因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3 讨论本文SCL-9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在应考准备期心理卫生问题增多, 焦虑表现也很明显, 和国内外研究一致〔7, 8〕。应考准备期和正常学习期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可知考试应激可以引起WBC、NEUT #、NEUT %、LYMPH #、LYMPH %、RB C、HBG、HCT升高和MCH、MCHC的显著降低。据报道〔9〕, 在心理应激条件下, 人和动物体内炎症因子的产生都会增加, 这可能是引起血常规检测指标在应激状态下普遍升高的原因。血常规指标在考试应激条件下升高存在个体差异性, 本文同时检测了不同个体HLA-DQB1等位基因的表型, 并发现血常规指标在应激状态下的改变与特定等位基因的表型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从各等位基因分别与应考准备期和正常学习期2种状态下的血常规指标的相关研究来看, 基因与应考准备期即应激状态下测得的指标相关性更明显说明HLA-DQB1基因为应激相关基因。HLA-DQB1 *04与考试应激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呈明显的正相关, 而HLA-DQB1 *02和HLA-DQB1 *03与之呈负相关; 即含有HLA-DQB1 *04基因型的个体的应激反应强烈, 而含有HLA-DQB1 *02或HLA-DQB1 *03的个体在应激条件下反应弱。
应激反应是机体面临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其在一定范围内有积极保护作用, 但是当应激反应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生理系统的损坏、疾病的发生, 造成应激副损伤。本研究显示, 应激引起血常规指标的改变究竟是在生理还是病理水平还不完全明确, 但为继续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1] | Umriukhin EA, Dzhebranlova TD, Korobeinikova II, et al. Energy metabolism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EEGi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neurosis and anxiety in exam stress situations[J]. Behav Med, 2002, 28(2) : 49–51. |
[2] |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等.症状自评量表[M].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3: 31-35. |
[3] | 卢圣栋.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 61-70. |
[4] | 朱立平, 陈学清. 免疫学常用实验方法[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 236. |
[5] | Marsh SGE. HLA class Ⅱ region sequences, 1998[J]. Tissue Antigens, 1998, 51 : 467–507. |
[6] | Dinauer D M, Luhm R A, Uzgiris A J, et al. Sequence-based typing of HLA class Ⅱ DQB1[J]. Tissue Antigens, 2000, 55 : 364–368. DOI:10.1034/j.1399-0039.2000.550411.x |
[7] | Saipanish R. Stres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 a Thai medical school[J]. Med Teach, 2003, 25(5) : 502. DOI:10.1080/0142159031000136716 |
[8] | 马慧, 严进, 王志红, 等. 大学生考试应激源下焦虑、抑郁情绪的状态调节[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3) : 261–264. |
[9] | Mttwoch-Jaffe T, Shalit F, Srendi B, et al. Modification of cytokine secretion following mild emotional stimuli[J]. Neuroreport, 1995, 27 : 789–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