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指数(BMI)是反映整体肥胖的指标。国外研究提示,BMI与肥胖并发症和疾病死亡率相关〔1〕,国内目前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使用BMI对肥胖相关键康危险分类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2005年安徽省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分析儿童青少年BMI年龄变化特征,分析儿童青少年BMI与肺活量、肺活量指数、血压和脉搏各项心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治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基础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以参加2005年安徽省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9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6~18岁汉族中小学生分别来自合肥、黄山和宿州3个城市; 19~22岁汉族大学生来自安徽大学; 按城、乡、男、女分为4类,一岁一组,6岁组每类50人,7~18岁学生每类每个年龄组150人,19~22岁学生每类每个年龄组100人。
1.2 方法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要求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血压和脉搏的测量,分析调研地区儿童青少年BMI的年龄变化特征。参考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各个年龄组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的BMI、肺活量、肺活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和脉搏均数和标准差〔2〕,分别计算每个学生各项指标的Z分。对全体学生按照BMI-Z分分组,分析儿童青少年心肺功能指标Z分在各个BMI -Z分组的分布特征,并进行指标Z分间相关性的分析。
1.3 统计分析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0.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BMI在各年龄组间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采用两样本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肺活量、肺活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和脉搏Z分与BMI -Z分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共调查学生9000人,年龄为6~22岁,其中男女各4 500人,各占50.0 %; 城市农村各4 500人,各占50. 0 %。
2.2 体质指数(BMI)的年龄变化特征全体学生BMI范围为10.65~39.41 kg/m2,男女生BMI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平稳升高。男女生BMI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曲线在青春期有2次交叉,女生11岁之前BMI低于男生,12~18岁女生BMI增加明显高于男生,19岁之后女生BMI变化减小,男生BMI随年龄持续增加而增长的曲线在青春期有2次交叉,女生11岁之前BMI低于男生,12~18岁女生BMI增加明显高于男生, 19岁之后女生BMI变化减小, 男生BMI随年龄持续增加直至21岁。除6岁~, 13岁~, 17~20岁年龄组外, 其余各年龄组BMI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除18岁年龄组, 其余各年龄组城市学生BMI均高于农村, 但19岁年龄组之后差距减少; 除16和19~22岁年龄组, 其余各年龄组BMI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 1。
![]() |
表 1 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变化特征和城乡差别(x±s) |
2.3 肺活量、肺活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和脉搏Z分与BMI -Z分的相关性分析(表 2)
BMI的Z分范围是-2.54~7.52, 根据BMI的Z分对全体学生进行分组, 每0.5个单位为1组, 共为12组。分别计算各个BMI -Z分组肺活量、肺活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和脉搏Z分的均数和标准差, 并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分别判断各个指标Z分的方差是否齐, 描述心肺功能指标Z分随BMI -Z分的变化趋势, 即调整年龄、性别和城乡因素的影响, 分析各心肺功能指标Z分在各个BMI -Z分组的分布特征。由表 2可见, 除各BMI -Z分组的脉搏Z分外, 其他各个指标Z分的BMI -Z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肺活量Z分随着BMI -Z分而显著增加, 肺活量指数Z分随BMI -Z分呈现近直线的降低趋势。舒张压和收缩压Z分均随着BMI -Z分增加明显升高。
![]() |
表 2 不同BMI -Z分的肺活量、肺活量指数、血压和脉搏Z分比较 |
采用Pearson相关分别分析肺活量、肺活量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和脉搏的Z分与BMI -Z分的相关性, 肺活量、舒张压和收缩压Z分与BMI -Z分呈较强的正相关(r=0.167, P=0.000; r=0.111, P=0.000; r=0.230, P=0.000);肺活量指数Z分与BMI -Z分呈明显的负相关(r=-0.361, P=0.000);脉搏Z分与BMI -Z分的相关性较弱(r=0.006, P=0.552)。
3 讨论研究结果提示, 各年龄组间BMI的性别和城乡差异仍较明显, 青春发育期发生BMI显著高于男生, 这符合青春发育期女生体脂快速增加的规律。体脂百分含量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 心肺功能指标也存在年龄、性别和城乡差异, 分析BMI与心肺功能的相关性需要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调整各个指标的年龄、性别和城乡因素即计算各个指标的Z分后, 体脂含量与肺活量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提示体脂对胸腔和腹腔的机械作用, 体脂过度增加可引起肺活量和呼吸调节改变〔3〕。肺活量Z分随着BMI -Z分增加而增加, 说明体脂增加伴随着肺活量代偿性增加。BMI相对高者安静时耗氧量较正常者大, 利用增加通气频率来代偿肺活量需要量的增加和胸壁顺应性的下降。但是,代偿有限度,呼吸肌力量减弱易引起呼吸肌疲劳,当不能代偿顺应性下降时便出现通气功能不足。研究结果显示,肺活量Z分在BMI -Z分2. 5以上组出现降低趋势,这提示代偿机制只能在体脂含量没有超过一定范围内时发挥作用,脂肪过度积聚可能损害肺功能〔4〕。BMI-Z分增加伴随着舒张压和收缩压Z分升高,说明体脂含量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体脂过度增加可能影响儿童青少年心血管功能,与近年研究结果一致〔5-7〕。BMI与血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对心血管有重要影响,体脂过度沉积还可能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的进程〔8〕。Katzmarzyk等人提出,可以将BMI这一简易指标应用于儿童青少年阶段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测〔9〕,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儿童青少年人群中的高血压有利于减少成人期疾病的危险。本次研究没有发现脉搏与BMI相关,脉搏与个体运动习惯密切的关联可能影响其与BMI的相关性。
(感谢安徽省及各调研点校所在的市、县(区)卫生、体育、民委、科委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 感谢安徽省所有参加调查人员对本课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1] | Reilly JJ, Methven E, McDowell ZC, et al. Health consequences of obesity[J]. Arch Dis Child, 2003, 88(9) : 748–752. DOI:10.1136/adc.88.9.748 |
[2] |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51-267. |
[3] | Lazarus R, Sparrow D, Weiss ST. Effects of obesity andfat distrbu-tion on ventilatory function[J]. Chest, 1997, 111(4) : 891–898. DOI:10.1378/chest.111.4.891 |
[4] | 黄锟, 孙莹, 叶青, 等. 肥胖, 超重青少年通气功能与体成分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2) : 152. |
[5] | 尚磊, 徐勇勇, 杜晓晗. 我国男性青年营养状况的地区差异[J].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10) : 1163–1165. |
[6] | 蒋宏岩, 姚兴家, 张静, 等. 锦州市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并发症的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9) : 1103–1104. |
[7] | Ogden CL, Flegal KM, Carroll M, et al. Prevalence and trends in overweight among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1999-2000[J]. JAMA, 2002, 288(14) : 1728–1732. DOI:10.1001/jama.288.14.1728 |
[8] | McGill Jr HC, McMahan CA, Herderick EE, et al. Obesity accelerates the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young men[J]. Circulation, 2002, 105(23) : 2712–2718. DOI:10.1161/01.CIR.0000018121.67607.CE |
[9] | Katzmarzyk PT, Tremblay A, Perusse L, et al. The ut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hild and adolescent overweight guidelines for predic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J]. J Clin Epidemiol, 2003, 56(5) : 456–462. DOI:10.1016/S0895-4356(02)005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