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  2007, Vol. 23 Issue (2): 129-131   PDF    
中国18省市中学生溺水相关危险行为现状分析
陈天娇, 季成叶, 星一, 胡佩瑾, 宋逸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 北京 100083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青少年溺水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 为进一步制定相关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全国18省市181 832名中学生进行《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集体自填。 结果 18省市中学生过去12个月游泳、非安全场所游泳和曾有溺水伤害的报告率分别为52.4%, 11.8%和1.8%。男生各相关行为报告率高于女生。大城市、沿海和水网地区省市游泳的报告率高, 游泳者中经济发达省市安全场所游泳的比例高于不发达城市, 溺水伤害的报告率也相对较低。非安全场所游泳者溺水伤害报告率高于安全场所游泳者。 结论 非安全场所游泳与溺水伤害密切相关。溺水及其相关行为发生与学生性别、年级、地区、经济水平相关。
关键词健康危险行为     青少年     意外伤害     溺水    
Analysis on drowning-related risk behaviors of Chinese adolescents
CHEN Tian-jiao, JI Cheng-ye, XING Yi, et al     
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present epidemiological situation of drowning-related risk behaviors of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drowing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81 832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18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China.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swimming, swimming in informal swimming pools, and drowning were 52.4%, 11.8% and 1.8% respectively.The incidence of boy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irls.The incidence of swimming in big cities, coastal cities and regions of rivers and lakes was high, and the proportion of swimming in formal pool in developed cities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under developed cities.The incidence of drowning was lower corres pondingly.The incidence of near-drowning in informal swimming pool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ormal pools.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drowning was related nearly with swimming in informal swimming pools.The incidence of drowning-related risk behaviors differed with children's sex, grade, regions and economic status of cities.
Key words: risk behavior     adolescents     unintentional injury     drowning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感染性疾病与营养障碍等问题逐渐得到有效控制, 意外伤害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则日益显现, 并已逐步成为青少年第1、2位死因1。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已被视为当今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卫生资源消耗以及健康问题之一。意外伤害发生的原因复杂, 涉及面广。不同国家、地区, 不同经济水平以及不同生活方式, 引起的意外伤害原因存在着较大的差别2。溺水是导致我国人群意外伤害致死的第3位死因, 0~14岁年龄组是第1位死因。0~14岁儿童占总溺死人数的56.04 %, 其中51.29 %是1~4岁的儿童。男生的溺死率远高于女生, 0~14岁年龄组男生溺死率为女生的1.63倍3。南方城市、农村的溺水多见。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的湖泊、水网地区10个监测点的溺水死亡占全国81个监测点儿童溺水死亡的54.3%4。本文应用全国18省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 对溺水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为相关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在全国18省市选取初一至高三学生共181 832名, 其中男生88 808名, 女生93 024名, 平均年龄(15.6±1.9)岁。

1.2 方法

统一使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编制的《 2005年中国十八省市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 由调查对象进行匿名集体自填。相关健康危险行为指标包括过去12个月是否在非安全场所游泳, 是否经历溺水伤害。非安全场所游泳是指过去12个月, 至少有1次到游泳池、江、河、池塘等地方游泳, 而无成人陪同或该场所没有救生员, 或者该地标有此地禁止游泳、非游泳区等字样; 溺水伤害指由于伤害需要得到医生或护士的治疗, 或者至少1 d不能上学或参加运动。经济水平按发达地区、中等及不发达地区分类。

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 6.0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相关报告率, χ2检验不同组间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过去12个月中, 52.4 %被调查学生曾游过泳, 非安全场所游泳和曾有溺水伤害的报告率分别为11.8 %, 1.8 %。男、女生相关行为有明显差异, 男生游泳、非安全场所游泳和溺水伤害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 < 0.01)。

2.2 各省市游泳及溺水报告(表 1)
表 1 18省市中学生溺水相关行为的报告率(%)

过去12个月曾游过泳者在大城市、沿海和水网地区省市的报告率高, 如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 而内陆和经济不发达省市如青海、黑龙江、河北省则报告率较低。非安全场所游泳的报告率湖南、海南、江西省较高, 河北省、天津市较低。在游泳者中, 安全场所游泳比例最高的依次是北京、广东、上海、天津, 最低的依次是青海、江西、黑龙江。溺水报告率较高的为四川、江西、湖南, 最低为上海。非安全场所游泳和溺水报告率密切相关(r=0.66, P < 0.01)。

2.3 各年级游泳及溺水报告(表 2)
表 2 18省市中学生各年级溺水相关行为的报告率(%)

随年级增加, 初中至高三, 12个月内游泳的报告率下降。非安全场所游泳行为的报告率, 男女生在一定水平上波动, 高一男生, 初一初二女生报告率较高。整体而言初中高于高中。溺水报告率与非安全场所游泳报告率表现出同样的变化。

2.4 不同经济水平城市游泳及溺水报告(表 3)
表 3 18省市中学生不同经济水平地区溺水相关行为的报告率(%)

经济水平不同城市学生游泳行为有差异。经济水平程度较高城市游泳的报告率较高, 同时非安全场所游泳的报告率较低, 溺水伤害的报告率也相对较低。

2.5 非安全场所游泳和溺水密切相关

安全场所游泳者溺水报告率为1.3 %, 男、女生分别为1.6 %, 1.0 %; 非安全场所游泳者溺水报告率为4.9 %, 男、女生分别为5.2 %, 4.0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3 讨论

本调查中, 18省市中学生过去12个月游泳, 非安全场所游泳和曾有溺水伤害的报告率分别为52.4 %, 11.8 %和1.8 %。非安全场所游泳的报告率高于1999年进行的某项全国5省市的调查结果5。本调查发现, 非安全场所游泳者溺水伤害报告率远高于安全场所游泳者, 非安全场所游泳和溺水伤害密切相关。溺水及其相关行为发生与学生性别、年级、地区、经济水平相关。男生各相关行为报告率高于女生; 初中生高于高中生; 大城市、沿海和水网地区省市游泳的报告率高, 内陆和经济不发达省市游泳的报告率较低。同时在游泳者中, 3个直辖市和经济发达省市安全场所游泳的比例高于不发达城市。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分析也体现了此趋势, 经济水平程度较低城市溺水伤害的报告率也相对较高, 可能与小城市和不发达城市游泳馆、池建设、游泳条件不便利有关。

儿童是溺水伤害的高危人群。对江苏省农村0~4岁儿童窒息、溺水原因分析中发现, 大部分溺死都是由于没有家长看管或家长因事片刻离开, 儿童跌入粪池、水塘溺死6。男生发生意外溺水伤害大于女生, 可能是由于男生天性好动, 偏好刺激性的游戏, 家长与老师对男生和女生的教育与保护方式也不尽相同造成〔7〕。同时, 年级低、年龄小的儿童青少年不安全游泳和发生溺水伤害的可能性大, 提示这部分人群应该是实行健康教育、干预预防的重点人群。在有保障的安全场所游泳是降低溺水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声湧. 伤害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和方法[J].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1998, 4(3) : 299–300.
[2] Dowd MD, Keenan HT, Bratton SL.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childhood injuries[J]. CritCareMed, 2002, 30(11suppl) : S385–921.
[3] 杨功焕, 黄正京, 陈爱平. 中国人群的意外伤害水平和变化趋势[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7, 18(3) : 142–145.
[4] 张佩斌, 邓静云, 陈荣华, 等. 江苏省农村0~4岁儿童窒息、溺水原因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 2001, 5(3) : 243–245.
[5] 孙江平. 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二)-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J]. 中国学校卫生, 2001, 22(4) : 292–293.
[6] 王正国, 朱佩芳. 第14届国际意外事故和交通医学会议论文综述[J]. 中华创伤杂志, 1995, 11(6) : 388–390.